原创 明代内阁大学士是几品官,为何在排序上要列在六部尚书之后?
迪丽瓦拉
2025-09-16 01:02:47
0

如果有读者朋友曾经到过御史的故乡徽州,想必一定亲眼目睹过那座著名的“许国牌坊”。这座牌坊独具特色,是全国唯一的“八角牌坊”,堪称徽州地区的标志性建筑。诸位千万不要误会,御史此番提及,并非出于地方宣传之意,而是想借这个话题,带大家一同探讨明代内阁大学士这一官职的历史背景和地位。

许国牌坊上醒目地刻着“少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许国”八个大字。这里御史便想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何许国的“武英殿大学士”头衔要排在“礼部尚书”之后?这与明代官制中的顺序似乎有所出入,值得深究。

御史此前曾写过一篇文章,详细介绍了张廷玉官衔的全称。他在《明史》编纂完成后,署名是“经筵日讲官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议政大臣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世袭三等伯”。显然,在他的称谓中,“保和殿大学士”这一官衔是排在“吏部尚书”之前的,这与许国的称呼形成了对比。

明代国家机构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内阁制度逐渐取代了前朝的宰相制。内阁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演变,可以大致划分为几个阶段,体现了明代政治体制的变迁。

洪武十三年,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后,发现自己每日需处理大量政务,深感“一人之力难以统御天下,必须有辅臣助理”。因此,他当年设立了“四辅官”制度。

这四辅官多数出身乡野儒士,未曾涉足官场,也与朝中权贵无瓜葛,朱元璋对他们颇为信任。然而,弊端很快显现:四辅官缺乏朝政经验,难以满足朱元璋对辅政的期望。

到了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正式废除四辅官制,这被视为他在辅政体制上的一次失败尝试。

四辅官制度废止后,朱元璋开始起用翰林院的编修、检讨等较低级别官员,将他们加授“翰林院兼平驳诸司文章事”的头衔,纳入辅政队伍,开始了更为正规化的辅政形式。

同年,洪武十五年,还设立了华盖殿、武英殿、文华殿、文渊阁和东阁等殿阁大学士,统称为“殿阁大学士”,品级定为正五品。这标志着明代殿阁大学士制度的正式起步,但此时“内阁”一词尚未出现。

明成祖朱棣即位后,对洪武和建文朝的辅政体制稍作改良,开创了内阁制度的雏形。他恢复翰林院的设置,继续使用翰林官员辅政,并使这一制度更加规范,辅政的主要场所定于文渊阁。

起初,未设立专门的殿阁大学士职位,后来则把殿阁大学士作为阁臣的晋升、兼职岗位。由于文渊阁位于皇宫午门内,入阁官员需在内廷办公,因而逐渐产生了“内阁”之称。

永乐年间,阁臣的品级普遍不高,有些甚至低于正五品,且当时内阁权力十分有限,“不得专制诸司,亦不得相关白”,权力受限。

尽管如此,永乐朝内阁的作用却逐步增强。永乐二十二年七月,成祖朱棣在北征途中去世,当时军中权贵众多,但内阁最终决定密不发丧,显示出内阁在朝野中的重要地位。

内阁的大发展主要发生在洪熙、宣德和正统初期,至正德年间,这一发展势头得以延续。

从洪熙年间开始,内阁的地位大为提升。仁宗继位后,提升杨士奇为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杨荣为太常卿兼谨身殿大学士,二人都在内阁中参与政务。

随后,杨士奇和杨荣相继升任尚书,并晋封太保、太傅。仁宣两朝时期,以侍郎、尚书身份进入内阁的官员比例不断增加,显示出内阁成员结构的变化。

这里有两个关键点值得强调:一是殿阁大学士不一定都是内阁成员,只有真正入直文渊阁办理政务的,才算是内阁成员;二是阁臣的品级并无固定,内阁大学士若兼任公孤、太子三师、三少,则品级可升至正、从一品;若兼任尚书、侍郎,则为正二品或正三品,若无加官,仅为正五品。

在明代六部中,吏部尚书的地位最高。仁宣时期尚未有吏部尚书入阁,直到景泰三年,王文才以左都御史身份进吏部尚书并入阁。随着阁臣品级的不断提升,内阁的整体地位也越来越显著。

进入嘉靖、隆庆和万历三朝,内阁阁臣的地位达到了鼎盛时期。这个阶段内阁主要表现出三大特点:

第一,内阁地位超过六部。早在仁宣年间,内阁与六部就围绕权力和地位展开了激烈较量。弘治四年,丘濬以礼部尚书身份入阁,与吏部尚书王恕一同获封太子太保,均为从一品。按六部排名,吏部高于礼部,王恕地位应优于丘濬。然而,弘治六年二月乾清宫宴席中,席位排定丘濬居王恕之上,王恕愤而不服。这件事虽表面看似私怨,却反映了内阁与六部矛盾的公开化。到了正德、嘉靖时期,内阁班次已位列六部之上。

第二,内阁首辅地位显著,成为权力核心。内阁通常由五至七人组成,必须有一人主理阁务,形成首辅制度。首辅的选拔依据入阁先后、资历和皇帝信任程度。内阁地位提升,也带动首辅地位水涨船高。弘治以后,只有首辅才可秉笔拟奏,地位远超次辅和群辅。嘉靖时期,更涌现出严嵩、徐阶、张居正等权力极盛的首辅。

第三,内阁逐渐侵夺六部权力。明代行政长官为六部尚书,直接向皇帝负责,内阁原不得干涉。但嘉靖朝起,所有六部重大事务均须“关白”——即向内阁禀报。张居正首辅时推行考成法,以内阁控制六科,借助六科制约六部,内阁凌驾六部已成制度,张居正亦成为明代权力最高的内阁首辅,几乎等同宰相。

自万历后期起,内阁权力逐渐衰落,进入衰退阶段。

明代内阁大学士本身品级不高,仅为正五品。开头提及的许国与张居正同时代,许国于万历十一年以礼部尚书身份入阁,但其内阁地位较低,甚至未担任次辅之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为...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刘邦和项羽的楚汉之争是一个波澜壮阔的传奇故事。两位英雄从最初的同盟,到最后为了争...
原创 中... 三国瓜分日本的可能性,是否真的存在?日本的行为愈发猖狂,最近,日本自卫队官员居然公开表示,如果台海发...
原创 公... 许多人可能会对《还珠格格》中的格格和公主这两个称谓感到疑惑,我小时候也曾对此不太理解。那么,究竟格格...
王安石把玄武湖填成了农田,朱元... 南京的玄武湖,谁不知道呢,六朝烟水,十里长堤,一说就是江南的好风光,可很少有人晓得,这片漂亮的湖,曾...
原创 古... 在古代,一两银子可不是普通百姓随便能拿出的零钱,它的价值相当惊人。如果按现代的经济标准计算,一两银子...
原创 快... 近日美日罕见发声,称“琉球问题不是单纯的领土争端”,这番表态看似中立,实则暗藏对历史正义的回避。梳理...
原创 杨... 在北宋时期,著名的军事将领相对较少,因为那个时代国家更注重文官体制的建设,对于武将的培养并不重视。因...
原创 康... 康熙之所以被誉为千古一帝,是因为他在历史上做了四件事,至今无人能超越。康熙,原名爱新觉罗·玄烨,清朝...
原创 韩... 张良、萧何、韩信、陈平,四位被誉为汉初历史四杰的人物,他们的命运各异,但都在历史的洪流中留下了浓重的...
原创 明... 大明朝的盛世辉煌,历经了许多变迁,但每个有华夏血脉的人,都会对那个时代心生敬意。然而,隐藏在深宫内的...
原创 刘... 刘备时期,蜀汉集团的实力非常强大,人才众多。 在武将方面,不仅有张飞、关羽、马超和黄忠这样的顶级武将...
原创 蒋... 1948年的某一天,宋美龄,蒋介石的夫人,带着警卫来到国民党元老陈立夫的侄女陈颖家中。那时,陈颖还没...
原创 明... 朱标本有机会成为明朝一位明君,然而命运却对他不公,使得他英年早逝。朱标在朱元璋的征战生涯中,表现出色...
原创 清... 李鸿章是清朝晚期的重要人物,他的命运与清朝的衰败紧密相关。尽管他身处一个腐败的体制中,但他在许多方面...
原创 历... 提到谥号为炀的皇帝,大家通常想到的是隋炀帝杨广。然而,实际上,陈后主陈叔宝的谥号也是炀。那么,炀究竟...
原创 解... 毛主席一生只出国两次,目的地都是苏联。然而,在解放战争爆发之前,毛主席曾三次主动提出要访问美国,但都...
原创 隋... 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最初选择的太子是长子杨勇。然而,杨坚最终废除了杨勇,改立了次子杨广。那为什么杨...
原创 三... 《三国演义》是充满智慧与勇气的经典故事,其中的英雄们各显神通,既有智慧的较量,也有力气的拼搏,非常热...
原创 华... 曹操被普遍认为是乱世中的英雄人物,他不仅能在治国安邦上有所作为,而且在乱世之中也展现出非凡的政治和军...
胡建东:瑞金货币史上具有别样意... 1932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当年的“赤色首都”瑞金,以国家名义发行过钞票。此前二年,为对抗即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