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历史上,上杉谦信无疑是最著名的战国大名之一,他的英名依然在后世中被广泛传颂,受到无数人的赞誉。然而,针对他的批评声也从未平息。其中,一个较为广泛流传的说法就是:上杉谦信一生征战不止,却最终也未能“寸土未得”。那么,历史的真相真的是这样吗?接下来,我将分享我的一些看法,以期引发更多的思考。
根据历史资料的记载,上杉谦信出身于越后地区的长尾氏,原本是作为越后国的守护代而存在。在日本战国时期,他的父亲长尾为景通过“下克上”的方式,成功击败了越后守护的上杉氏。然而,长尾为景并未能完全统一越后国,真正的统一是在他的小儿子长尾景虎(即上杉谦信)继承家督后完成的。从这一点来看,上杉谦信的成就显然不能用“寸土未得”来形容。
在成功统一越后之后,上杉谦信开始对外用兵,他与武田信玄、北条氏康之间展开了长达数年的“龙虎狮之争”。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斗争中,上杉谦信成功地将武田信玄挡在北信浓地区,确保了越后核心区域春日山的安全,同时也占领了北信浓的部分领土。他的“关东攻略”则彻底粉碎了后北条对于“关八州”的野心,攻占了上野国,并将其势力进一步深入到关东地区。
随着武田信玄将目光转向西南方,以及北条氏康和武田信玄相继去世,“龙虎狮之争”事实上也走到了尽头。此时,上杉谦信将战略目标转向西进,开始在其他地区扩展他的领土。天正四年(1576年),他完全征服了越中国,之后成为了第二次“信长包围网”的主要盟主。到了天正五年(1577年),他又霸占了能登国,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实力。
综合来看,上杉谦信一生的成就不仅体现在统一越后国,还包括他对北信浓、上野国、越中国、能登国的占领。他的势力范围覆盖了东山道和北陆道的大部分地区,因此可以毫不犹豫地指出,上杉谦信绝不可以被称为“寸土未得”。在那个战国动荡的时代,他在外扩张上所占领的领土数目,已经名列众多战国大名之中,显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与战略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