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锦诗回北大,首场开讲!
迪丽瓦拉
2025-09-16 03:32:40
0

千年丝路,驼铃悠悠,串联起东西方文明的对话。

敦煌璀璨,石窟瑰宝,镌刻着岁月的沧桑与辉煌。

华戎共彰,千年画卷,文明在此激荡生辉。

从中国考古学界泰斗级学者、北大教授宿白构建学科体系,到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北大校友樊锦诗守护敦煌,文明传承需“沉潜之心”,文化自信在“终一生之事”。

近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宿白讲座”迎来首讲《丝绸之路与敦煌石窟》,穿越时空,薪火相传,两代学人展开千年对话。

讲座现场

01

薪传:宿白讲座首讲

在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历程中,宿白先生(1922—2018)是一座绕不开的高峰。他是“中国历史时期考古学学科体系的建立者”,也是“中国佛教考古和新中国考古教育的开创者”。宿白先生的一生与考古事业紧密相连,从参与创办北大考古专业,到主持成立考古系,宿白先生不仅奠定了中国考古学的学术根基,更培养了一批批杰出的考古学者,其中就包括1958级北大校友、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

宿白,字季庚,著名考古学家、杰出的考古学教育家

樊锦诗与宿白的师生情谊,正是中国考古学传承的缩影。1958年,樊锦诗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学专业。1962年,樊锦诗在莫高窟实习,从此与敦煌结下不解之缘;1963年毕业后,她毅然奔赴敦煌,用一生守护这份文化遗产。樊锦诗致力于石窟考古、石窟科学保护和管理研究工作。在73岁那年,她完成了中国第一份正规的石窟寺考古报告。如今,樊锦诗积极推动敦煌莫高窟文化遗产的法制化管理和“数字敦煌”工程建设,在敦煌莫高窟永久保存与永续利用等方面作出重大贡献,被誉为“敦煌的女儿”。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设立“宿白讲座”,计划延请国内外著名考古学者举办专题学术演讲,以纪念宿白先生对中国考古学作出的卓越贡献,薪传先贤之学识风范,搭建连接古今、融汇东西的高端学术对话平台,传承中华文明基因。

近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宿白讲座”迎来首讲,由宿白先生的杰出学生,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主讲《丝绸之路与敦煌石窟》。樊锦诗以“丝绸之路与敦煌石窟”为主题,分上下两讲系统梳理了敦煌的历史脉络、艺术成就与文化遗产价值。

“板凳要坐十年冷”,樊锦诗用一生践行着这句话。她的坚守,不仅是对敦煌的深情,更是对中华文明的守护。正如宿白先生所言:“致学存乎心,补拙莫如勤。”这场讲座,不仅是一次学术分享,更是一场关于文明传承的深刻对话。让我们跟随宿白与樊锦诗的脚步,感受敦煌的魅力,思考文化的重量。

为樊锦诗颁发“宿白讲座”聘书

02

敦煌:丝路明珠的兴起

敦煌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最西端,自古就是多民族多文化交融之地。先秦时期有月氏、乌孙等游牧民族驻牧,秦汉之际匈奴崛起控制此地。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东西方交通线路,霍去病大破匈奴后,西汉在河西走廊设置四郡、修筑长城、移民实边,中原移民不仅带来了先进的农耕技术和灌溉方法,改变了当地的游牧经济;更传播了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原文明,奠定了敦煌作为丝路重镇的历史地位。

丝绸之路示意图

在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1世纪海运未兴时,地形平坦、水草丰美的河西走廊,是中原通向欧亚的陆上干道。汉唐时期,敦煌作为丝路战略枢纽,既是商贸中转站,也是多元文化交融地,悬泉置出土的“小浮屠里”汉简、长城烽燧下的粟特文信札,都印证了这里千年间的文明对话,最终孕育出敦煌石窟这一文化瑰宝。

悬泉置出土汉简和斯坦因发现的粟特文信札

03

莫高窟:千年艺术的见证

以石为窟,取其永久之意。敦煌石窟主要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瓜州榆林窟、东千佛洞等,因其位置、内容、艺术风格相近,可统称为敦煌石窟群。其中,莫高窟以其宏大的规模、丰富的遗存和卓越的艺术成就,成为敦煌石窟群的代表之作。公元366年,乐尊和尚在鸣沙山开凿第一个洞窟,此后十个世纪里,莫高窟成为佛教艺术的宝库。

莫高窟俯瞰

敦煌壁画不仅是宗教艺术,更是“古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石窟艺术是集洞窟建筑、彩塑和壁画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洞窟建筑根据不同功能需求而采取不同形制;彩塑是接受膜拜的主体,置于窟内最显著的位置;壁画布满四壁与窟顶,通过丰富的图像叙事诠释佛教经典及其思想教义。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建起完整的佛教艺术空间。

栩栩如生的彩塑和百科全书式的壁画,融汇了本土多民族艺术,又吸收了西域艺术的养分,形成了脉络清晰、自成特色的敦煌佛教艺术体系。莫高窟是我国对世界佛教艺术发展的重要贡献,在中国和世界美术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莫高窟彩塑

石窟艺术融合洞窟建筑、彩塑、壁画,洞窟形制多样,有禅窟、中心塔柱窟等。彩塑题材广,包括佛、菩萨等。壁画内容丰富,分七类,以图像叙事诠释佛教经典,展现古代社会风貌,被誉为“墙壁上的博物馆”。

彩塑艺术随时期变化,十六国北朝融合中土与印度风格,如275窟弥勒菩萨、259窟禅定佛。隋唐时期达艺术巅峰,328窟、194窟、130窟、158窟的彩塑各具特色。

莫高窟275窟弥勒菩萨和259窟禅定佛

六朝到唐代是中国绘画发展走向辉煌的重要阶段,名家名作辈出,但传世作品少之又少;敦煌壁画保存了这一时期的绘画真迹,如172窟的山水画,以青绿设色描绘山水,可与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的青绿山水画风相呼应。

莫高窟172窟青绿山水图

壁画价值不仅在宗教艺术,还为多领域研究提供资料,如北周第296窟《福田经变画》、西夏榆林窟手工业场景、盛唐第445窟曲辕犁,及乐器、舞蹈、婚礼场景等,如同古代社会生活的窗口。

莫高窟第454窟描绘的宋代在庭院中举行婚礼的场面

04

藏经洞:劫难与文明瑰宝

藏经洞藏着一部中国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壁画的内容虽然以佛教为主,但也有很多反映世俗和现实生活的素材,为研究中国古代农具提供了珍贵的图像史料。敦煌藏经洞文物内容十分丰富,以佛教为主的宗教典籍、官私文书、四部书、非汉文文献和数千件绢画、刺绣等艺术品,是研究中国及世界古代学术的一个浩瀚的海洋,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1900年,敦煌莫高窟的道士王圆箓带人清理莫高窟第16窟(现编号第17窟)甬道积沙时意外发现了藏经洞。藏经洞的面积仅为7.65平方米,体积不到20立方米。整个洞窟堆满了经卷。王圆箓带领亲信翻乱了经卷,从中挑选了一些文书和绢画中的精品赠送给甘肃省的官僚。藏经洞的文物由此开始在地方官员之间流散。晚清腐败导致文物遭斯坦因、伯希和等掠夺,4万余件流失海外,流失文物分散于英、法、俄等十余国,这是一场中国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

1914年俄国探险家奥登堡组织的考察队装载文物离开莫高窟

05

华戎交汇:敦煌的文化包容性

《后汉书·郡国志五》注引《耆旧记》记载“(敦煌郡)华戎所交,一都会也”,说明了敦煌是中华文明与域外文明的交汇处。希腊爱奥尼亚柱式、波斯摩尼教经典、印度佛教艺术在此融汇,而儒家经典与蒙书又向西传播。莫高窟的飞天形象融合了印度与中亚风格,藏经洞的粟特文信札则见证了丝路商队的活跃。这种开放包容的精神,正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缩影。

历史上由敦煌传入西域地区的儒家经典、律法、医学和蒙书,对应着中华民族的哲学理念、社会正义、人本情怀和育人智慧,体现出中华文化济世安民、泽被四方的人文之光。

敦煌发现的蒙书《开蒙要训》

莫高窟和藏经洞,是博大精深、兼收并蓄、绚丽多彩、独具特色,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世界文化艺术宝库,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丝路精神,彰显中华民族博采众长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季羡林先生曾说:“敦煌是世界四大文化体系汇流之地”。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的敦煌,被誉为古丝绸路上的明珠。敦煌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战略价值、文化交融和学术价值,在中国及世界历史上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樊锦诗的讲述不仅是对敦煌的礼赞,更是对“一带一路”倡议下文化传承的深情呼唤。

“择一事,终一生”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精神的延续。

“增强文化自信,守护中华文明”是宿白的遗愿,是樊锦诗的坚守,更是当代学人的使命。

来源:北京大学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为...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刘邦和项羽的楚汉之争是一个波澜壮阔的传奇故事。两位英雄从最初的同盟,到最后为了争...
原创 中... 三国瓜分日本的可能性,是否真的存在?日本的行为愈发猖狂,最近,日本自卫队官员居然公开表示,如果台海发...
原创 公... 许多人可能会对《还珠格格》中的格格和公主这两个称谓感到疑惑,我小时候也曾对此不太理解。那么,究竟格格...
王安石把玄武湖填成了农田,朱元... 南京的玄武湖,谁不知道呢,六朝烟水,十里长堤,一说就是江南的好风光,可很少有人晓得,这片漂亮的湖,曾...
原创 古... 在古代,一两银子可不是普通百姓随便能拿出的零钱,它的价值相当惊人。如果按现代的经济标准计算,一两银子...
原创 快... 近日美日罕见发声,称“琉球问题不是单纯的领土争端”,这番表态看似中立,实则暗藏对历史正义的回避。梳理...
原创 杨... 在北宋时期,著名的军事将领相对较少,因为那个时代国家更注重文官体制的建设,对于武将的培养并不重视。因...
原创 康... 康熙之所以被誉为千古一帝,是因为他在历史上做了四件事,至今无人能超越。康熙,原名爱新觉罗·玄烨,清朝...
原创 韩... 张良、萧何、韩信、陈平,四位被誉为汉初历史四杰的人物,他们的命运各异,但都在历史的洪流中留下了浓重的...
原创 明... 大明朝的盛世辉煌,历经了许多变迁,但每个有华夏血脉的人,都会对那个时代心生敬意。然而,隐藏在深宫内的...
原创 刘... 刘备时期,蜀汉集团的实力非常强大,人才众多。 在武将方面,不仅有张飞、关羽、马超和黄忠这样的顶级武将...
原创 蒋... 1948年的某一天,宋美龄,蒋介石的夫人,带着警卫来到国民党元老陈立夫的侄女陈颖家中。那时,陈颖还没...
原创 明... 朱标本有机会成为明朝一位明君,然而命运却对他不公,使得他英年早逝。朱标在朱元璋的征战生涯中,表现出色...
原创 清... 李鸿章是清朝晚期的重要人物,他的命运与清朝的衰败紧密相关。尽管他身处一个腐败的体制中,但他在许多方面...
原创 历... 提到谥号为炀的皇帝,大家通常想到的是隋炀帝杨广。然而,实际上,陈后主陈叔宝的谥号也是炀。那么,炀究竟...
原创 解... 毛主席一生只出国两次,目的地都是苏联。然而,在解放战争爆发之前,毛主席曾三次主动提出要访问美国,但都...
原创 隋... 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最初选择的太子是长子杨勇。然而,杨坚最终废除了杨勇,改立了次子杨广。那为什么杨...
原创 三... 《三国演义》是充满智慧与勇气的经典故事,其中的英雄们各显神通,既有智慧的较量,也有力气的拼搏,非常热...
原创 华... 曹操被普遍认为是乱世中的英雄人物,他不仅能在治国安邦上有所作为,而且在乱世之中也展现出非凡的政治和军...
胡建东:瑞金货币史上具有别样意... 1932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当年的“赤色首都”瑞金,以国家名义发行过钞票。此前二年,为对抗即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