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朱元璋想灭掉日本,刘伯温却阻止了,他说的话现在都还值得深思
迪丽瓦拉
2025-09-16 04:03:01
0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朝代,它的诞生不仅仅是一个政权更替的事件,更代表着汉族文化的复兴和壮大。尽管明朝一度充满着雄心壮志,但在建国初期,许多困难与挑战摆在了大明面前。

首先,大明需要面临的是复杂的国际局势。历史上有记载,日本因不肯听从明朝的旨意,频繁杀害前来求和的中国使者,这一举动让朱元璋一度决定出兵灭掉日本。然而,刘伯温作为一代智臣,凭借深厚的政治眼光和对国家长远利益的考虑,极力劝阻了朱元璋。刘伯温的阻止,不是出于对日本的宽容,而是从大明的政治战略考虑,力图避免因小失大。

那么,刘伯温的考量背后究竟隐藏了什么深意呢?

在宋朝与明朝之间,蒙古帝国建立了元朝。回顾历史,提到蒙古,今天我们往往会联想到热情好客、能歌善舞的蒙古族,但那个时代的蒙古人还没有与汉民族融合。作为一个外来民族,蒙古人具有强悍的军事力量和不折不扣的野蛮征战风格。他们摧毁了女真人建立的金朝,并迅速扩展势力,征服了宋朝及其他多个国家,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的庞大帝国。

元朝的崛起标志着宋朝的灭亡,也宣告了汉族政权的终结。南宋的末代皇帝陆秀夫在崖山自尽,意味着汉人政权的彻底覆灭,随后进入了长达98年的外族统治。然而,蒙古帝国的强大不仅仅威胁到了宋朝,周边的朝鲜、日本、乃至欧洲都感受到了蒙古的威慑,因此纷纷选择臣服于蒙古。最终,元朝建立了大都(即今北京),成为了蒙古的政治中心。

然而,虽然蒙古的疆域曾经辽阔,但这个庞大的帝国仅仅维持了不到百年就走向衰落。蒙古人擅长征战,但却不懂如何治理一个庞大的帝国。元朝仅存在98年,却在短短几十年里经历了多次皇帝更换,政令频繁变动,导致政权始终不稳。再加上后期的幼帝让权臣和外戚掌控了大权,元朝的政治根基动摇。同时,元朝是一个外族建立的政权,虽然蒙古人统治中央,但大量的汉人、色目人、高丽人等民族却构成了帝国的主体,族群矛盾重重。蒙古对其他民族的压迫与政策偏见激化了不同族群之间的对立,使得元朝在内部产生了巨大的离心力。

元朝的上层贵族过着锦衣玉食的奢华生活,而底层百姓却饱受困苦,这使得民众的不满情绪愈加高涨。最终,民间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朱重八便是在这一时期崭露头角,逐步成为最强大的反抗力量。1368年,朱重八改名朱元璋,建立了大明帝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汉族人民终于摆脱了外族的统治。

尽管元朝灭亡,蒙古人并未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他们退回草原继续建立了“北元”政权。此时,周边的国家面临着一个选择:继续向北元称臣,还是转而向新崛起的大明朝投降。最先做出选择的是位于朝鲜半岛的高丽,恭愍王快速向明朝表示臣服,成为明朝的附属国。然而,由于恭愍王被暗杀,新任国王王禑继位后迅速与明朝闹翻,甚至杀害了前往索取马匹的明朝使臣,继续接受蒙古的册封。

与此同时,朝鲜国内的士大夫们开始出现,他们为了争取政治地位,主张向明朝称臣。在这一过程中,掌握军权的李成桂逐渐成为朝鲜的核心人物。公元1388年,明朝与高丽爆发了铁岭卫争端,高丽向明朝派兵,然而李成桂却选择背叛自己的国家,驱逐了高丽王朝,建立了朝鲜王朝。建国后的朝鲜迅速向大明朝表示臣服,成为了大明数百年的附属国。

不仅朝鲜,东南亚的一些小国如琉球、安南、真腊、暹罗等也纷纷向大明称臣,表示忠诚。然而,有一个国家始终不愿服从,那就是日本。

日本自认为远离中国,且自身的政权动荡不安,因此一度抱有“天高皇帝远”的心态,认为可以为所欲为。当时的日本正处于南北朝对立时期,南朝的醍醐天皇相对较强,朱元璋便派遣使者前往要求日本向明朝称臣,并因应对海盗骚扰问题而训斥了醍醐天皇及其权臣怀良亲王。然而,怀良亲王等人并未惧怕明朝的威势,反而残忍地杀害了其中五位使臣,并拘押了领队杨载。

这一行为极大地激怒了朱元璋,令他愤然决定出兵讨伐日本。然而,刘伯温及时出面,阻止了朱元璋的冲动。刘伯温列举了三大理由,劝说朱元璋不要轻易发动战争。首先,国家刚刚经历了多年战乱,百姓疲惫不堪,若此时再发动对外战争,将会耗费大量民力财力,极有可能导致国内的反叛。其次,战争需要巨额开支,而元朝遗留下的财政困窘让国家根基不稳,且征战将加重百姓的负担。最后,刘伯温指出,当前日本正处于内战状态,若明朝此时介入,反而可能助长北方势力,收获的胜利也难以维持。与其直接出兵,不如待日本内部纷争解决后,再去进行审判。

朱元璋听从了刘伯温的劝告,放弃了对日本的军事行动。事实证明,这一冷静的决策为大明节省了大量资源,也避免了一场不必要的战争。数十年后,明朝的军队在万历年间帮助朝鲜抵抗日本侵略,彻底平定了日本的威胁。

刘伯温的智谋不仅仅是当时的政治英明,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也具有重要的启示。他的冷静、审时度势的态度,以及注重百姓福祉的做法,依然值得我们借鉴。在许多冲突和纷争中,冷静分析、从大局出发,或许能避免许多不必要的对抗和损失。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古... 在古代,一两银子可不是普通百姓随便能拿出的零钱,它的价值相当惊人。如果按现代的经济标准计算,一两银子...
原创 快... 近日美日罕见发声,称“琉球问题不是单纯的领土争端”,这番表态看似中立,实则暗藏对历史正义的回避。梳理...
原创 杨... 在北宋时期,著名的军事将领相对较少,因为那个时代国家更注重文官体制的建设,对于武将的培养并不重视。因...
原创 康... 康熙之所以被誉为千古一帝,是因为他在历史上做了四件事,至今无人能超越。康熙,原名爱新觉罗·玄烨,清朝...
原创 韩... 张良、萧何、韩信、陈平,四位被誉为汉初历史四杰的人物,他们的命运各异,但都在历史的洪流中留下了浓重的...
原创 明... 大明朝的盛世辉煌,历经了许多变迁,但每个有华夏血脉的人,都会对那个时代心生敬意。然而,隐藏在深宫内的...
原创 刘... 刘备时期,蜀汉集团的实力非常强大,人才众多。 在武将方面,不仅有张飞、关羽、马超和黄忠这样的顶级武将...
原创 蒋... 1948年的某一天,宋美龄,蒋介石的夫人,带着警卫来到国民党元老陈立夫的侄女陈颖家中。那时,陈颖还没...
原创 明... 朱标本有机会成为明朝一位明君,然而命运却对他不公,使得他英年早逝。朱标在朱元璋的征战生涯中,表现出色...
原创 清... 李鸿章是清朝晚期的重要人物,他的命运与清朝的衰败紧密相关。尽管他身处一个腐败的体制中,但他在许多方面...
原创 历... 提到谥号为炀的皇帝,大家通常想到的是隋炀帝杨广。然而,实际上,陈后主陈叔宝的谥号也是炀。那么,炀究竟...
原创 解... 毛主席一生只出国两次,目的地都是苏联。然而,在解放战争爆发之前,毛主席曾三次主动提出要访问美国,但都...
原创 隋... 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最初选择的太子是长子杨勇。然而,杨坚最终废除了杨勇,改立了次子杨广。那为什么杨...
原创 三... 《三国演义》是充满智慧与勇气的经典故事,其中的英雄们各显神通,既有智慧的较量,也有力气的拼搏,非常热...
原创 华... 曹操被普遍认为是乱世中的英雄人物,他不仅能在治国安邦上有所作为,而且在乱世之中也展现出非凡的政治和军...
胡建东:瑞金货币史上具有别样意... 1932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当年的“赤色首都”瑞金,以国家名义发行过钞票。此前二年,为对抗即将来临...
原创 八... 上世纪80年代末,一名解放军军官在前往法国参加航空展的途中,决定放弃回国,选择滞留海外。这位军官名叫...
原创 古... 在谈到中国古代历史时,万户侯这一荣誉往往频繁出现,几乎每个历史时期都有被封为万户侯的人物。例如,西汉...
中国新闻史学会学术年会在重庆召... 中新网重庆11月22日电 (记者 钟旖)中国新闻史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22日在重庆启幕。 围绕“信...
原创 周... 岳飞少年时跟随乡里的周同学习射箭,能够左右开弓。后来,他又跟随枪术大师陈广学习技击,成为一县之内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