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我帮你改写这篇文章,尽量保持字数接近,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写,使内容更加丰富生动。
---
(一) 曹丕继位 司马氏鼎力相助
实际上,虽然曹丕成为魏王看似顺理成章,但其中也经历过几处不小的波折。
曹操去世非常突然,据传是死于脑瘤。当时曹操去世的地点在洛阳,而曹丕还留在邺城,消息传来之际,洛阳驻军出现了骚乱。与此同时,曹操的另一位儿子曹彰从长安赶到洛阳,焦急地打听魏王的印玺所在,这一举动极其敏感,现场众人一时不知如何应对。大家心里都在揣测,曹彰是否有意图夺取魏王之位。幸好谏议大夫贾逵严肃地斥责道:“国家已有正统继承人,先王之印玺非君侯所宜过问。”这坚定的表态立刻获得众大臣支持,曹彰也只能无奈收回话头。
洛阳传来曹操病逝的消息后,邺城的曹丕悲痛欲绝,泪流满面。在这关键历史关头,司马氏家族坚定地站在曹丕一边。
司马懿的弟弟、太子中庶子司马孚见曹丕仍沉浸在悲痛中,立即进谏说道:“先王驾崩,天下仰赖殿下的号令维持秩序。您应肩负起宗庙祭祀和万邦安定的责任,怎能如常人般仅止于哀悼?”
曹丕闻言,止住哭泣,沉思良久才答:“先生所言极是。”
司马孚环顾四周,见众臣痛哭失声,无心朝会,便厉声喝问:“国君驾崩,天下震荡,今应迅速承认嗣君,以稳人心,镇压风波,怎能只沉浸在哀伤中?”
随即,他命令群臣退朝,紧急安排宫廷警卫,着手处理丧事,并筹备曹丕登基为魏王的相关仪式。
当时汉献帝仍是名义上的皇帝,部分大臣主张太子曹丕继承魏王之位应循汉帝诏命正式即位。对此,尚书陈矫断然表示:“魏王病逝于外,天下人心惶惶,太子应舍弃哀痛,立即登基以安抚众心。况且曹彰守护灵柩,若有变故,社稷难保。”群臣当即开始准备即位事宜,迅速完成了一切手续。
次日清晨,太子曹丕正式继承魏王爵位,并下诏大赦天下,以笼络民心,稳固政权。
(二) 最大威胁竟是弟弟?
可以说,曹操去世后,借助朝中重臣的鼎力支持,曹丕以雷厉风行的手腕迅速稳固了王位,避免了许多潜在危机。在这些风险中,最令人忌惮的莫过于他的弟弟曹彰。
曹彰与曹植均为曹丕的亲兄弟,均出自曹操与卞夫人之手。曹操一生育有四子,依次是曹丕、曹彰、曹植和曹熊。曹操生前,虽对曹植格外宠爱,但对曹彰的重视丝毫不减。
曹彰英勇善战,战功显赫,武艺远胜曹丕和曹植。他力大无穷,甚至能徒手搏击猛兽,且胆识过人,从不畏惧艰难险阻。
他的理想豪情壮志宏大,曾言:“大丈夫应效法卫青、霍去病,率十万铁骑驰骋边疆,驱逐胡虏,建功立业!”
他常随曹操冲锋陷阵,豪气干云,慷慨激昂。
一次曹操召儿子谈志向,曹彰大声说:“我想当将军!”曹操追问:“既当将军,将如何作为?”曹彰答:“披坚执锐,身先士卒,赏罚分明,勇敢无畏。”曹操一生征战,闻此豪言不禁开怀大笑。
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曹彰被封为鄢陵侯。
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北方代郡的乌丸族反叛,曹操任命曹彰为北中郎将兼骁骑将军,前往剿灭叛乱。
曹彰率军入涿郡时,兵力尚未集结,仅有千名步兵和数百骑兵,数千叛胡骑兵突然冲来,形势危急。曹彰沉着应对,借鉴田豫固守要塞战术,令叛军屡攻不下,最终被迫撤退。
随后曹彰奋勇追击,挥剑射箭,击杀众多敌兵。战斗持续半天,身上中数箭仍毫无惧色,反而士气大振,追击至代郡外二百余里。
尽管长史及将领劝止,强调军队疲劳且需遵守军令,曹彰坚持继续追击,并下令“后出者斩!”
经过昼夜急行,曹彰最终将叛军全歼,斩获千余首级。
他慷慨奖赏士兵,激励士气,赢得众将士的拥戴。
此战还促使北方鲜卑首领轲比能见状,震惊之余决定归顺,从而彻底平定北方局势,功绩斐然。
曹操闻捷报大喜,召曹彰赴长安相见。途中经邺城,曹丕嘱咐曹彰见父亲时要谦逊,不宜自夸。曹彰谦和地将功劳归功于部下,令曹操大喜,亲切地拉着他那黄色的长须赞叹:“没想到我的‘黄须儿’竟如此杰出!”
此后,曹操东征,委以曹彰镇守长安的重任。曹操重病时,没有召曹丕前来,而急令曹彰速往探望,足见其对曹彰的重视。
不过,这种特殊待遇也引发各种猜测:是否有重要嘱托?是否另有任命?甚至有人猜测曹操是否有意传位于曹彰。
但根据当时事实,曹操与太子曹丕关系和睦,传位于曹彰几乎无可能。只是曹彰一抵洛阳,便问魏王印玺去向,立刻令朝堂氛围紧张。
从曹丕嘱咐曹彰谦逊可见兄弟间尚无深仇,但牵涉魏王之位时,政治敏感度极高,任何动作都可能激化兄弟矛盾。
(三) 曹彰猝然辞世 曹植失去舞台
曹丕性格表面柔和,武力不及曹彰,但心机深沉,狠辣冷酷,远胜曹彰。正是他最终稳坐魏王宝座。掌权后,他除了安葬父亲于高陵,重用曹操遗留下的功臣老将,稳固朝局外,最重要的是将弟弟曹彰、曹植等人一一驱赶回封地。
曹操生前封十四子为侯,分别是鄢陵侯曹彰、临菑侯曹植、宛侯曹据、鲁阳侯曹宇等,这些诸侯虽有封地,但曹操留他们在身边培养,意在将他们塑造成能镇守一方、保卫中央的屏障,形成稳固的曹氏王朝。
然而曹丕继位后,立刻下令兄弟们回归封地。
在令曹彰返乡的诏书中,曹丕声称:“先王主张兄弟齐心,不论资质平庸或功勋卓著,均应相亲相爱,各有封邑,开拓继承家业,共御外侮,安抚灾难。曹彰受命北伐,功绩卓越,特增食邑五千户,与旧封地合计达一万户。”
表面上看,曹丕似乎继承了曹操旨意,对兄弟们委以重任,但实际并非如此。他不仅把兄弟们赶回封地,还在他们封地新设“监国谒者”和“侯国防辅”等官员,严密监控,限制他们自由行动,断绝他们参与朝政的可能。
曹彰对此极为不满,虽被立为任城王,但始终受限。公元223年,即曹操逝世仅三年后,曹彰便突发重病,莫名其妙地去世。
《世说新语》记载:魏文帝曹丕嫉妒弟弟曹彰英勇,有一次兄弟二人在卞太后内阁下围棋、吃枣子时,曹丕暗中在枣蒂内下毒,自己挑选安全的枣子吃,曹彰不知情,混着吃了许多,遂中毒身亡。卞太后发现后急寻水救助,曹丕事先破坏了所有水器,致使无水可用,卞太后焦急至极,赤脚奔井边仍无器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