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好奇,咱们中国人的祖先到底是谁?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得很,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焦点。最近的一项新研究,更是让原本看似稳固的 “非洲起源说” 陷入了困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唠唠。
长久以来,“非洲起源说” 在人类起源研究领域占据着主导地位。这一假说认为,现代人起源于 20 万年前的非洲,大约在距今 7 万 —5 万年的时候,开始从非洲迁移出来,并最终取代了当时存在于欧洲和亚洲的古人类。支持这一观点的证据有不少,比如基因研究发现,非洲人的基因变异最多,这意味着他们的传代时间更长,而非洲以外的其他地区人类基因变异相对较少。从线粒体 DNA 的研究来看,1987 年美国学者威尔逊和卡恩在《自然》杂志发文称,148 个不同人种的线粒体 DNA 都有一个共同的女性祖先,来自非洲,也就是所谓的 “线粒体夏娃”。另外,男性特有的 Y 染色体中有一种突变 M168,非洲以外的男人 Y 染色体都有这个基因突变,部分非洲人也有,但一些古老的非洲种族却没有,这也被视为人类 “走出非洲” 的重
要证据之 。
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开始对 “非洲起源说” 发起挑战。就拿咱们中国境内发现的古人类化石来说,那可不少呢。从距今约 170 万年的云南元谋人,到距今 115 万年至 60 万年的陕西蓝田人,距今 60 万年至 35 万年的南京人,距今 50 万年至 20 多万年的北京人,还有距今约 40 万年的山东沂源人,距今 30 万年至 20 万年的安徽和县人等等。这些化石的发现表明,人类在东亚地区的生存与演化时间可追溯到 170 万年前或更早。而且从这些古人类化石的特征来看,也有着一些独特之处。比如说,中国古人类化石的面孔扁平、鼻额角较大、鼻梁扁塌、眼眶呈长方形,鼻腔前口与眼眶之间的骨表面比较平或微凹等,这些特点和现今的中国人相似,却和非洲人不同。再看牙齿,中国人有一个明显区别于其他人种的解剖特征,就是铲形门齿,从元谋猿人到北京猿人,再到晚期智人、新石器时代东亚人,80% 以上都拥有铲形门齿,而在欧洲、非洲各族群中,铲形门齿极少 。
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新智教授就提出了东亚人群演化的 “连续进化附带杂交” 模式,认为非洲并不是现代人类的唯一起源,各地都有现代人的进化过程,现代中国人就是起源于中国本土。美国人类学家沃波夫、索恩等人也持有类似观点。早年间,参与研究北京人化石的德国解剖学家和体质人类学家魏敦瑞在 1946 年就提出 “人类演化多元” 假说,认定北京猿人 - 山顶洞人 - 蒙古人种的祖先后代关系 。
除了化石证据,遗传学方面也有新发现。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付巧妹团队 2017 年在《当代生物学》杂志上发表了针对中国古人类的基因组研究成果,根据北京房山田园洞的一名男性个体基因组样本破译了中国第一例古人类全基因组,确定 4 万年前的田园洞人具有明确的东亚人基因 。
最近的新研究又有了新情况。有研究人员对一些古人类化石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发现其基因特征并非完全符合 “非洲起源说” 的预期。虽然目前还不能完全确定这些新发现的准确意义,但已经足以让人们对 “非洲起源说” 重新审视。比如说,之前在河南许昌发现的 “许昌人” 头骨,距今 12.5 万 - 10.5 万年前,对其分析显示,“许昌人” 可能是中国境内古老人类和欧洲尼安德特人的后代。尽管由于样本数量少,尚未成功对头骨化石进行 DNA 分析,但这一发现无疑给人类起源研究增添了新的谜团 。
关于中国人祖先到底是谁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凿无疑的答案。“非洲起源说” 虽然曾经被广泛认可,但新的研究发现让它不再那么 “坚不可摧”。中国境内丰富的古人类化石和相关研究成果,似乎在向我们暗示,现代中国人的起源或许比我们之前认为的要复杂得多,说不定本土起源的因素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随着更多研究的开展,更多化石的发现和更先进技术的应用,希望我们能早日解开这个谜团,弄清楚我们到底从何而来。
好啦,今天关于中国人祖先的话题就聊到这儿。如果觉得这篇文章有意思,就请动动你那发财的小手点个赞、关注一下吧,祝你生活顺心,天天都有小惊喜,干啥都发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