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朱元璋最恨的不是四子朱棣,而是骗了他,还逼死他十二子的朱允炆
迪丽瓦拉
2025-09-16 08:03:51
0

明朝灭亡后,十六位帝王齐聚一堂,倘若明太祖朱元璋重返人间,最想“教训”的会是谁呢?是叛逆之子朱棣,还是大明的战神明英宗,或者是亡国之君崇祯帝,亦或是号称“明神宗”的万历帝?这些人物都有可能成为朱元璋的目标,尤其是朱棣,他一直稳居这个榜单的首位。人们常常调侃,若朱元璋与朱棣相遇,他一定会将朱棣暴揍一顿。毕竟朱棣篡位,赶下了朱元璋心爱的继承人建文帝,自己登基称帝,这实在是大逆不道之举。

然而,回顾明初的历史,朱元璋或许并不会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最想痛打的就是四子朱棣;反倒是可能会拿自己最宠爱的孙子——建文帝朱允炆开刀。这个情况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分析一下这其中的缘由。

一、建文帝朱允炆的削藩,几乎如同废藩、杀藩,让朱元璋如何能心安?

建文帝朱允炆是一个颇具悲剧色彩的失败者。尽管他在历史上有些许同情,大家普遍认为,如果他没有被赶下皇位,他会是一位仁厚而能稳守成业的帝王。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朱允炆的能力与抱负,终究无法与实际相符。即便没有朱棣的造反,他也无法带领大明走向盛世,相反,他的“空谈”和缺乏实干能力,导致了许多政治上的失败。

此外,朱允炆的个性中还夹杂着浓烈的“演技派”特质。记得当年,朱元璋制定了一套关于藩王的“塞王守边模式”,以王子们把守边疆来保卫国家安全。身为继承人的朱允炆,年纪尚轻,心中难免有所忧虑,于是问了一个看似非常有智慧的问题:“如果边疆不宁,诸王应该去守卫边境;但如果诸王不安定,谁来保护边疆呢?”此问一出,朱元璋一时间被问住,不仅为之一愣,还想通过此机会了解孙子的思维方式,便反问道:“你认为该如何处理呢?”

朱允炆的回答堪称完美,既显示出他的聪明才智,又看似极为仁德:“以德怀之,以礼制之,不可则削其地,再不可则变置其人,若其甚者,则举兵伐之。”他的回答让朱元璋非常满意,认为这是一个“最合适”的处理办法。此时的朱元璋,心中不仅为孙子的聪明才智感到欣慰,也隐隐感到一种不安——虽然表面上看孙子温文尔雅,但骨子里却藏着极强的政治手腕。

当朱允炆继位后,这种“演技”逐渐暴露出来。他在刚刚即位没多久,便开始大刀阔斧地削藩。尤其是连番削除“五王”的权力,彻底清除掉了不合他心意的亲王们。朱元璋一生非常器重的十二子——湘王朱柏,也因为被诬陷谋反而遭遇了厄运。朱柏的死,成了朱允炆最直接的政治手段之一。朱柏一心与朱棣保持亲近,面对朱允炆的压迫,他选择了自尽,以此“以死明志”。令人痛心的是,朱允炆对此不仅毫不愧疚,甚至愤怒于朱柏之死让自己背负了“逼死叔叔”的恶名,最终给朱柏一个“戾”字的谥号。

朱元璋若是知道这一切,恐怕会恨透了自己扶持的继承人朱允炆。毕竟,朱允炆当初可是许诺过“以德怀之”的,却把自己的叔叔们逼至死地。这种行为,显然已经超越了朱元璋的容忍限度。更让人痛心的是,朱元璋为了确保朱允炆继位,亲自削弱了藩王的权力,结果却成了自己的儿子们受害的根源。几个月内,四个儿子被废,甚至有一个亲儿子被逼自尽。若不是后来朱棣起义反叛,谁知道朱允炆会继续迫害多少无辜的藩王呢?

所以说,若朱元璋真要对某个人动手,最有可能的对象,恐怕不是朱棣,而是那个背信弃义、甚至逼死自己心爱的儿子朱柏的孙子——朱允炆。

二、朱棣的行为,虽然违背了父亲朱元璋的意愿,但他对兄弟的态度,明显温和得多

朱棣尽管最终推翻了建文帝,篡位登基,直接将自己的侄子——朱允炆赶下皇位,这种行为无疑是对父亲朱元璋的背叛和挑战。很多人都认为,朱元璋一定会因此对朱棣恨之入骨。然而,事实却复杂得多。回顾历史,朱棣的造反并非无缘无故,而是在朱允炆的极端削藩政策下,被迫做出的选择。

朱允炆对藩王的残酷处理,使得许多藩王感到人心惶惶,无法安稳生活,甚至有些藩王在无力反抗的情况下只能选择自焚。而朱棣的造反,实际上阻止了这一切的继续。如果不是朱棣的反叛,或许更多的藩王会像湘王朱柏一样,悲惨地死于非命。可以说,朱棣的造反在某种程度上,是“拯救”了其他藩王,保护了家族中更多人的生命。

与此相反,朱棣尽管篡位,但对于自己其他兄弟的处理,明显要温和得多。像齐王朱榑和谷王朱橞等人,虽然在他登基后被废为庶人,但这是因为他们本身行为不轨、不可理喻,才导致了这一结局。相比之下,朱允炆的极端手段显得尤为过分。

值得一提的是,朱棣在成功登基后,实施了隐性削藩的政策,虽然剥夺了藩王的兵权,但他并没有像朱允炆那样,进行暴力清洗。朱棣的做法是巧妙的——虽然减少了藩王的实际权力,但他们仍然可以保留名分和经济特权,生活并没有受到太多压迫。这样一来,朱棣既有效遏制了藩王的威胁,也避免了造成家族内的深刻裂痕。

因此,若从家族角度来看,朱棣的处理方式,显然比朱允炆温和、成熟得多。最终,朱元璋如果要“抽谁”,恐怕朱允炆的罪行远比朱棣的更令人愤怒。

感谢您的阅读!如果您喜欢宋安之的分析,敬请持续关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毛... 1945年4月,中共“七大”会议召开时,毛主席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有些同志因为没能当选为代表,不能出...
原创 每... 每年有数以万计的中国人选择前往非洲,他们一旦踏上这片土地,往往就不愿再返回。非洲的姑娘们则羞涩地揭示...
原创 毛... 许多人都见过这张照片,那是1959年10月1日建国十周年庆典上,毛主席与50多位领导人、开国将帅的合...
原创 宁... 远东的领土归属问题,可以追溯到19世纪。当时,清朝的国力已是岌岌可危,沙俄则利用这个时机,趁机扩张。...
原创 有... 1973年12月,在毛主席和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指引下,当时担任济南军区司令员的杨得志,与武汉军区...
原创 林... 有一段时间,关于宋朝的禁军和林冲的身份有一些误解。有人认为宋朝并没有八十万禁军,甚至觉得林冲不过是个...
原创 毛... 毛主席于1893年出生,属蛇,那么在开国将帅中,除了他,还有哪些人也属蛇呢?根据一些初步的统计,至少...
原创 曾... 曾几何时,蒙古铁骑曾吞噬整个欧亚大陆,成吉思汗的征途如日中天,所向披靡,消灭了四十多个国家,建立起前...
原创 曹... 作为中国历史上首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无疑是一部精彩绝伦的作品。除了作者巧妙设计的谋...
沿历史的脉络,览威海前世今生 威海,积厚流光,文脉绵长。 五帝羲仲宾日,春秋不夜建城,秦汉两帝东巡,北齐文登建县,唐宋海运繁荣,...
原创 9... 这段历史,曾是苏联这个庞大帝国的最后一道遮羞布,也是它最为隐秘的国家机密!然而,1991年,戈尔巴乔...
原创 史... 第一位是吴起,他是战国时期一位赫赫有名的军事将领,深谙兵法、法律和儒家思想,真可谓是一位出类拔萃的贤...
原创 “... 好的,我会帮你将文章改写,保持每段意思不变,同时增加细节描述,让内容更生动丰富,且总字数变化不大。以...
钧瓷窑变釉衔环四耳炉:宋代美学... 钧瓷,作为中国宋代五大名瓷之一,以其独特的窑变釉色闻名于世,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原创 此...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这句古语意味着,任何时候,强者会在消除威胁后抛弃曾经的帮手。刘邦...
文物界“论资排辈”的科学方法:... 两个铜戈正在激烈地讨论谁的所处年代更为久远而争执起来…… 左侧的铜戈颜色偏黄,来自 三星堆遗址。 ...
原创 在... 暑期创作大赛 了解近代历史的朋友应该知道,在中国开国的将领中,只有三位元帅达到了正国级的行政级别,分...
原创 此... 在三国时代,英雄辈出,除了诸如关羽、张飞这类武艺超群的名将外,也有一些号称“将军”的水货人物,他们的...
原创 朱... 在明朝宏伟的宫殿深处,埋藏着一段被历史遗忘的传奇。这是关于一位王子——朱高燧的故事,一位曾渴望皇位并...
原创 廖... 1948年10月12日,在成功占领彰武后,国军第9兵团司令廖耀湘接待了由南京亲自派来、担任总统府参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