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4月,中共“七大”会议召开时,毛主席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有些同志因为没能当选为代表,不能出席会议甚至只能旁听,心里很着急。其实这没什么,我自己就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逢双数的大会我都没参加过。”
毛主席说这话,是在安慰那些没能参与这次会议的同志们,希望他们别太在意眼前的得失,要看得更远一些。就拿他自己来说,参加的只有第一次、第三次和第五次大会,其他三次都没去。
接下来,我们就具体看看毛主席在中共最初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参与情况,以及为什么他没能参加第二、第四和第六次大会。
先说中共“一大”,这是最为人熟知的一次会议,毛主席作为长沙地区的代表,与何叔衡一起出席。
那时的毛主席年仅28岁,但他早已成为湖南进步青年的领军人物,组建了长沙共产主义小组,因而成为长沙代表理所当然。
不过,在“一大”会上,毛主席发言不多,尚未成为核心领导,也未被选入中央局。
令人唏嘘的是,出席“一大”的13位代表中,后来有的牺牲,有的脱党,甚至有人叛变投敌。直到新中国成立,能够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仅剩毛主席和董必武两人。
到了中共“二大”,毛主席未能参加,这主要是因为他太忙了,根本抽不开身。
“一大”结束后,毛主席回到湖南,全力负责湖南党组织建设,积极发展党员,同时兼任社会主义青年团长沙执行委员会书记、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主任等多个职务,事务繁重。
因此,“二大”召开时,他委托蔡和森代表湖南参会,自己没有前往。
不过,毛主席后来接受斯诺采访时又透露了另一个原因:“那年夏天,第二次党代表大会在上海开,我本想去,可忘了会议地点,又联系不上同志,最终没能出席。”
可见,毛主席其实想参加,只是因为会议极度保密,地点多次变更,人员分组开会,普通人很难确定具体行踪。
到了中共“三大”,毛主席以湘区代表身份参加了这次规模明显扩大的会议。
“三大”出席人数近40人,毛主席首次当选中央局成员,进入中共领导核心。
当时中央局共有五人,分别是陈独秀、蔡和森、毛泽东、罗章龙和谭平山,陈独秀担任委员长,毛主席任秘书,党内地位仅次于陈独秀。
陈独秀对毛主席极为信任,许多重要事务都由他处理,这也是毛主席革命生涯早期的高光时刻。
但到了中共“四大”,毛主席却再次缺席。
主要原因是健康问题加上时间上的不便。
前三次大会均在夏季举行,“四大”原计划1924年夏天召开,但6月国民党右派发动“弹劾共产党”案,迫使中共忙于应对,会议被推迟。
最终“四大”于1925年1月11日在上海召开,共20人参加。
会前,毛主席在上海任国民党执行部秘书,但因遭受国民党右派叶楚伧等人的排挤,忧愤成疾,于1924年12月离开上海,回家疗养。
因此,1925年1月的“四大”毛主席无奈缺席,且未能当选中央执行委员,经历了人生的低谷。
直到1927年4月27日召开的中共“五大”,毛主席重新出席。
当时蒋介石刚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开始大规模逮捕共产党人。
中共“五大”在武汉召开,参加人数达82人,远超前几届。
会上,毛主席提交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主张加强农民斗争,虽未被完全认可,且遭陈独秀批评,但他仍当选候补中央执行委员。
毛主席没有被打倒,反而积极策划秋收起义,并于1927年9月9日成功发动,开启中国革命新篇章。
到了中共“六大”,毛主席又没去。原因一看时间地点就明白了——会议于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苏联莫斯科举行,而此时毛主席正带领红军坚守井冈山。
秋收起义后,毛主席率部登上井冈山,1928年4月,朱德部队加入,两军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井冈山根据地日益壮大。
这引起蒋介石警惕,先后发动四次“进剿”行动。
因此,中共“六大”期间,毛主席忙于抵御国民党军攻势,无法远赴莫斯科。
尽管如此,毛主席仍当选为中央委员,表明中央对他领导井冈山斗争的认可。
综上所述,毛主席在中共最初六次大会中,参加了一大、三大和五大,未参加二大、四大和六大,这也正是他口中所说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资料参考:《毛泽东传》《毛主席年谱》《党史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