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蒙古铁骑曾吞噬整个欧亚大陆,成吉思汗的征途如日中天,所向披靡,消灭了四十多个国家,建立起前所未有的巨大帝国。然而,正如古语所言,“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依靠不可一世的铁骑建立的元王朝,最终还是败于朱元璋之手。令人费解的是,曾经如狼似虎的蒙古骑兵为何在面对朱元璋的骑兵时却相形见绌呢?
01 内忧外患
创业虽易,守业却难,对于一个依靠铁血手段打下的江山,若想继续施展铁腕治国的手段,最终必定会走向衰亡。元朝便是如此:统治者将人口分为四等,蒙古人尊位最高,而南宋的汉人则在最低端,几乎被视作阶下囚。与此同时,历史上以骑射闻名的蒙古人,对国家治理却显得十分稚嫩,他们习惯于征战,而忽略了人情世故,导致朝堂之上权力争斗频仍,朝下民众苦不堪言。百姓的怨愤随着统治阶级的不断压榨而日益加剧,终于酝酿成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正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元朝失去了民心,而对压迫者的深重仇恨,令起义部队的战斗力越发强悍。
02 火器压制
火器的出现其实可以追溯到宋代,但由于产量低、威力小、攻速慢等原因,很难大规模装备军队。不过到了元朝末年和明初,火器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火器的使用方法也逐渐成熟,通常是在距离较近时,先用火枪消耗一波敌人,接着再用弓箭进行进一步攻击,最后则是一场近身肉搏。这种战法简直如同降维打击,给蒙古骑兵带来了惨重的损失。
03 战法转变
原本,汉人几乎没有机会养成骑兵,因为元朝对汉人的武艺和狩猎活动进行了严格的限制。而在元朝的战争中,蒙古贵族往往征召汉人所饲养的马匹,使得汉人的马被视为珍货。然而,养马的工作总需要人手来完成。在蒙古贵族骄奢淫逸之后,他们把放马养马的重任转包给汉人,甚至在全国各地大肆建立马场,连南方那些本不适合饲养马匹的地区也难逃被圈养的命运。因此,“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蒙古贵族圈养的优质马匹最终都成为了朱元璋的战马,而长期为蒙古人放牧的汉人牧工则成为了最初的骑兵。与蒙古骑兵的冲锋陷阵不同,朱元璋的军队逐渐形成步骑结合的战法,引入火枪部队,显著削弱了蒙古骑兵的正面冲击力。当蒙古骑兵试图重整队形时,朱元璋的骑兵从侧翼发起攻击,形成二次打击,显著提升了胜率。
04 结论
自先秦时代起,内地汉人便常常受到游牧民族的侵扰,几千年来早已总结出一套有效克制骑兵的战术。若不是因内部腐败,蒙古铁骑根本不可能在中原大地畅行无阻。而元朝末期的政府腐朽至极,军队的战斗力与元初时期无法相提并论,这也是蒙古兵败的原因之一。实际上,朱元璋所击败的元朝部队并不多,因为此时起义军已经遍地开花,战局早已不再是朱元璋一人说了算。然而,他最终将战斗的胜利果实牢牢收入囊中,足以证明他的实力和能力丝毫不逊色于任何一位起义军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