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末最有骨气的王爷:饿死不卖国,得毛主席重用,死后葬入八宝山
迪丽瓦拉
2025-09-16 12:04:25
0

1950年8月的一天,一位曾在德胜门街头摆摊谋生的63岁老大爷,突然收到了一个意外的委任状。他心跳加速地拆开封皮,一看,竟然是毛主席亲自签发的委任书,文件上还带有毛主席亲笔签名!老大爷愣住了,内心久久无法平静,眼泪不自觉地涌了出来。喃喃自语:“我从未见过毛主席,怎么会有这么重要的委任给我?毛主席怎么会知道我载涛?”

新中国成立后,“载涛”这个名字,成了成千上万普通民众中不起眼的一员。但如果回溯到清末,载涛可是一位令人瞩目的人物。1886年,他出生在醇亲王府,这个王府背后有着一段辉煌的历史,光绪皇帝是他的同父异母哥哥,宣统皇帝则是他的亲侄子。可以说,载涛一出生就注定了不平凡的命运,真可谓“天潢贵胄”。

年仅五岁时,他便被封为二等镇国将军,且晋升为辅国公。16岁时,载涛被封为贝勒,21岁时,随着溥仪继位,他的地位也随之水涨船高,继承了钟郡王的爵位。尽管拥有这些显赫的头衔,载涛却并未在清朝政权中担任实际职务。直到溥仪登基后,载涛才和“满清五虎”之一的铁良一道,负责抓捕藏匿的革命军。然而,这项工作并未取得任何实质性成果。

不久后,载涛等人向皇帝建议组建一支由皇帝独立掌控的禁卫军。为了做好这项工作,载涛以“禁卫军训练大臣”的身份,曾先后前往日本、美国、英国、法国等地考察军队,甚至专门到法国的索米骑兵学校学习骑兵战术。1911年5月,25岁的载涛学成归国,升任军咨大臣并负责禁卫军的建设。然而,刚刚准备付诸实践,辛亥革命爆发了。

随着革命军势如破竹地逼近北京,隆裕太后紧急找来载涛商议对策。然而,载涛自己也心知肚明,大清的军队不过是纸上谈兵,根本无力与革命军一较高下。无奈之下,他选择上交兵权,主动退居二线,过起了清闲的王爷生活。

1912年2月12日,溥仪宣布退位,大清灭亡,载涛也因此失去了所有的荣誉和职务。五年后,张勋复辟失败,载涛再次被请出山,担任禁卫军司令。然而,这场复辟闹剧仅仅维持了12天就宣告失败,载涛彻底清醒,再也没有做恢复大清的梦。

虽然载涛在政治上并未取得什么成就,但他在马术和其他领域却有着广泛的兴趣和特长。他从小便精通骑射,每年“三月三”赛马节,他都稳稳地拿下冠军。不仅如此,他对相马有着深入的研究,能够凭借一眼判断出马匹的用途、年龄和优劣。除了马术,载涛还是一位戏曲爱好者,精通京剧中的各种角色,京剧界甚至称他为“外行中的内行”。此外,他的厨艺也十分了得,慈禧太后曾因食欲不振特别请他入宫烹制佳肴,结果深得慈禧赞赏。

然而,随着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载涛失去了经济来源,生活急转直下。为了生计,他开始精打细算,把家中大批佣人辞退,连家里的开支都需要每晚报账。一次,载涛发现福晋花钱不清,于是要求她详细说明,最终发现是买了味精,载涛将这笔支出也纳入账本。随着物价飞涨,家里的日子越来越困难,最终他将原本的府邸卖给了辅仁大学,一家人迁至山老胡同的一处小院。

尽管生活日渐拮据,载涛依然保持着他的骨气。他开始在德胜门的鬼市上摆摊卖旧物,以此维持家计。福晋曾对这件事感到羞耻,但载涛却毫不介意,他认为自己是通过合法手段谋生,卖的是家里的旧物,并无可耻之处。在德胜门的摊位上,很多人都惊讶于曾经的“涛贝勒”竟然沦落至此。

其实,载涛曾有机会复归旧职。1924年直奉战争后,张作霖曾想邀请他出山,但载涛拒绝了,他不愿卷入军阀的争斗。甚至在1932年,溥仪在日本的扶持下,创建伪满洲国,曾派人邀请载涛担任高职,但载涛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并表示如果去做官,那就是做汉奸,宁死不做亡国奴。

直到1943年,载涛生活逐渐贫困,曾有政界人士希望挽留他,但他始终坚定地选择了自己的人生道路。直到1949年,北平解放后,毛主席得知了载涛的遭遇,特别指示安排他到街道办事处工作。载涛感激不已,正式进入了新中国的公务体系,开始为民众服务。

他并没有忘记曾经的荣誉和责任,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关心邻里,渐渐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老载”。1950年,周总理邀请载涛参与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并特别感谢他为新中国建设所做的贡献。在会上,载涛提出了关于军马改良的建议,毛主席对此非常赞赏,并亲自为他签署了委任状,将他任命为解放军炮兵司令部马政局顾问。载涛不再是昔日的王爷,而是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为新中国的建设奉献力量。

载涛珍惜这份工作,亲自奔波到各地军马场,为军马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他组织征集了大量优质军马,支援前线。即使年事已高,他每天都骑自行车到工作单位,保持了极高的工作热情。

毛主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为了照顾载涛的健康,特批他可以在家工作,不再强求他每天骑车上班。这份关怀让载涛深受感动,他一直感激党和政府对他的照顾。1954年,载涛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并在会议上与毛主席有了亲切的对话。在这次交流中,载涛提到“满清”这一名称的问题,毛主席和周总理都表示赞同,并决定修改这一历史称呼。

载涛一直怀念与溥仪的亲情,1957年,他应毛主席的建议前往抚顺探望溥仪,叔侄二人重归于好。载涛一生对国家、民族的忠诚、对家族的责任以及对新中国的奉献,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他最终因病去世,享年84岁,毛主席亲自批准了他的骨灰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作为对他一生贡献的最好肯定。

载涛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与转折。他从清朝的王爷到新中国的普通公务员,虽经历了权力的波动,却始终不改心中的忠诚与骨气。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沙... 我在头条创作的第二期文章 在历史的长河中,1547年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这一年,伊凡四世(...
汉文帝为啥不换太子? 来源 01 孝文皇帝四男:窦皇后生孝景帝、梁孝王武,诸姬生代孝王参、梁怀王揖。 文帝继位时,只剩四个...
【英雄志 民族魂】赵尚志:白山...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中国军视网特开设【英...
原创 杨... 第一部分:周先生的命令与杨度的历史 几个月前,周先生在临终前向国家文物局局长王冶秋发出一道特别的指令...
原创 毛... “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这是后世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评价,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社会动荡与腐化。魏晋南北...
原创 周... 我们都知道,胡宗南是周恩来的黄埔军校学生,但两人的关系远非简单的师生关系那么单纯。1924年,28岁...
原创 朱... 当然,下面是改写后的文章,每段都保持了原意,并增加了一些细节描述,字数变化不大: --- 01 ...
原创 红... 作者:武陟东旭 1937年4月初,酒泉南山金佛寺附近的观山河谷中,一名穿着灰色军装的军人匆忙躲在一...
原创 关... 说到三国时期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关羽之死无疑是其中一大触目惊心的事件。这不仅让蜀汉失去了这位英勇的猛...
原创 他... 在中国东南部的一隅,有一片充满活力与挑战的土地——福建。 2000年的某一天,一位中年男子踏上了这片...
原创 红... 如果有人问,红军、八路军和解放军到底有什么区别,很多不了解中国军史的人可能会一头雾水。其实,红军、八...
原创 汉... 在中国封建社会,异姓王并不常见,历朝历代只有少数几次出现这样的封号。通常情况下,封异姓王的情形出现在...
原创 全... 阅读这篇文章之前,请您务必点击右上方的“关注”,这样您不仅能轻松参与讨论与分享,还能第一时间获取最新...
原创 毛... 毛泽东为何能以弱胜强? 对于毛泽东领导的红军来说,1930年时最大的现实困境就是与蒋介石的军队实力差...
明朝时朝鲜人口和日本差距不大,... 很多人都认为日本能够取得胜利的根本就是因为他们全盘西化,吸收了西方的文化才强大的国家。 明治维新的确...
原创 清... MCN首发激励计划 在开始阅读本文之前,请您点击右上角的“关注”,不仅便于您参与讨论和分享,还能随...
第一观察|丝路的回响 时代的创... 站在哈萨克斯坦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与蓬勃希望的土地,脑海中总会浮现习近平主席2013年作为中国国家元首...
原创 李... 改写后的文章: 1425年,明仁宗朱高炽突然重病卧床。就在他奄奄一息、气息奄奄时,他愤怒地告诉朝中...
原创 十... 自古以来,“英雄出少年”绝非空洞之言。在古代历史上,涌现过许多少年英雄,其中秦国的甘罗尤为突出,年仅...
原创 汪... 在明朝成化年间,嘉兴知府杨继宗以其清廉正直的品格,深得百姓的尊敬。然而,他的作风却让他屡次与西厂的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