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0余年仰韶文化中,解码中华文明“基因”
迪丽瓦拉
2025-09-16 12:04:23
0

中华文明与中国考古学的“双起点”——仰韶文化,在早期中华文明奠基与发展中扮演着怎样至关重要的角色?

6月21日下午,“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宝安讲坛”第16期在深圳宝安图书馆开讲。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魏兴涛以“中华密钥:文明探源中的仰韶文化”为题,凭借考古实证,深度剖析仰韶文化与中华文明起源的内在联系,为现场听众及超4.3万线上观众展现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史前文明图景。

此次讲座吸引力十足,从广州专程赶来的“粉丝”、天文考古学研究者、在深外籍艺术家纷纷到场。随着十余期讲座的连续举办,其在大湾区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当天,讲座还通过南方+、文博圈视频号、深圳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视频号同步直播,让更多人得以参与这场文博“大餐”。

双起点

中国考古学发端与文明探源核心

1921年河南渑池仰韶村的发掘,被公认为中国考古学的起点。魏兴涛介绍,这支距今7000 - 4700年的新石器文化,凭借多达1万处遗址的规模,构建起“黄河中游 - 长江流域 - 蒙古高原”的文化辐射圈。

讲座中,魏兴涛依据时间脉络,梳理了仰韶文化的发展进程:

早期奠基期为7000-5800年前,彼时的裴李岗文化已孕育出较为先进复杂的技术知识、音乐艺术、风尚礼仪、思想观念、宗教意识,以及人们行为与社会习俗的传统趋向,诸多后世文明的元素在此萌芽。

中期突破期为5800-5300年前,仰韶文化步入“古国时代”,农业成为主要生产方式,区域聚落数量大幅增长,大型中心性聚落不断涌现,多层级聚落结构逐步形成,黄河流域更是出现了古国时代初期的典型——“铸鼎原古国” 。

晚期成熟期为5300-4700年前,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呈现环壕、宫城布局及中国最早的礼制性城门,甘肃庆阳南佐遗址发现夯土台基、宫殿基址及炭化水稻,实证黄土高原地区进入早期国家形态。

“这些发现完全符合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确立的文明标准:生产力飞跃、阶级分化、王权与国家出现。”魏兴涛强调。

定“基因”

从衣食住行到精神标识

魏兴涛展示的多学科考古成果,还原了仰韶人的生活场景:在仰韶村遗址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墓葬土壤中检测出丝蛋白成分,为蚕桑文明提供了六千年的考古实证;城烟遗址的小口尖底瓶中发现谷物发酵酒和曲酒残留,表明当时人们已掌握成熟的酿酒控温技术;仰韶文化中期的五边形房址,集中体现了这一时期建筑技术的高度,且随着庙底沟类型的文化扩张向外传播。

仰韶文化还奠定了众多文明基因:仰韶彩陶的“花瓣纹”构成“华”的视觉原型,为“华夏”之称提供了考古依据;庙底沟时期融合多种动物特征的龙纹,进一步升华了龙的形象,形成中原地区早期复杂的龙图腾;早期中国文化圈的形成以及古DNA研究成果显示,仰韶文化人群与当今中原地区人群渊源深厚,是中华文明的“根”与“魂”。

“重瓣花朵”理论揭示了仰韶文化的核心地位:中原仰韶文化如同花心,周边文化恰似花瓣,共同构建起早期中国的文化认同,奠定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发展的基础。

频互动

跨文化对话考古“谜题”

在互动环节,面对观众提出的“彩陶西来说”,魏兴涛用碳十四测年证据和彩陶遗存,有力证明中国彩陶独立起源。当被问及“仰韶是否进入文明社会”时,他以双槐树遗址的功能分区、南佐遗址的大型夯土建筑群为例,指出这些完全符合“城市、阶级、王权”的中国文明标准。

此次讲座吸引了国际友人参与,来自美国的金融白领Mark(马克)和法国的艺术家Michel Bertrand(米歇尔·贝特兰德)全程专心致志地聆听了讲座。尽管讲座内容专业性强、语言理解难度较大,他们耐心地使用手机翻译软件和拍照翻译功能,尽可能地跟上讲座节奏。

“我觉得讲座很有意思,这些出土的带有花纹的陶器和我在希腊看到的很相似,这些文明之间会不会也有关联呢?”米歇尔长期研究艺术,对讲座中出现的陶器图片感到很好奇。

指尖绘

彩陶里的文明传承

讲座后,50余位市民在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徐明明老师及其非遗创客团队的指导下,执笔彩绘陶坯,沉浸式体验仰韶彩陶纹饰魅力,完成跨越千年的文明对话。

活动现场,徐老师深入浅出地解读人面纹、鱼纹、几何纹等纹饰蕴含的先民智慧与艺术追求。他结合《装饰图案》课程研究,将专业知识转化为通俗讲解。随后的彩绘环节,创客团队成员巡回指导市民临摹经典或创意再创作。家长与孩子、年轻学生热情参与,在动手实践中深化了对仰韶文化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感受。

在中华文明探源探源工程宝安讲坛手工实践中,徐老师依托《装饰图案》课程推进大中小学一体化及馆校共建。他针对不同学段分层设计课程:小学以趣味故事、彩绘激发兴趣;中学通过纹饰解析培养审美与文化感知;大学引导深入研究和创新设计。该模式形成“启蒙—提升—创新”的完整链条,让中华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宝安讲坛是宝安公共文化品牌高质量发展行动的重要活动内容,也是宝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活动之一。本次讲座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指导、宝安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中心主办、宝安博物馆(筹)承办。

作为宝安文化传承创新的标杆项目,宝安讲坛以考古知识普及、历史记忆唤醒、文化认同培育为核心,历经四年深耕,不仅打造出宝安文化新名片,更成为公众认知中华文明起源的“第一课堂”。

撰文 王悦 彭艳艳

【作者】 王悦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沙... 我在头条创作的第二期文章 在历史的长河中,1547年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这一年,伊凡四世(...
汉文帝为啥不换太子? 来源 01 孝文皇帝四男:窦皇后生孝景帝、梁孝王武,诸姬生代孝王参、梁怀王揖。 文帝继位时,只剩四个...
【英雄志 民族魂】赵尚志:白山...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中国军视网特开设【英...
原创 杨... 第一部分:周先生的命令与杨度的历史 几个月前,周先生在临终前向国家文物局局长王冶秋发出一道特别的指令...
原创 毛... “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这是后世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评价,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社会动荡与腐化。魏晋南北...
原创 周... 我们都知道,胡宗南是周恩来的黄埔军校学生,但两人的关系远非简单的师生关系那么单纯。1924年,28岁...
原创 朱... 当然,下面是改写后的文章,每段都保持了原意,并增加了一些细节描述,字数变化不大: --- 01 ...
原创 红... 作者:武陟东旭 1937年4月初,酒泉南山金佛寺附近的观山河谷中,一名穿着灰色军装的军人匆忙躲在一...
原创 关... 说到三国时期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关羽之死无疑是其中一大触目惊心的事件。这不仅让蜀汉失去了这位英勇的猛...
原创 他... 在中国东南部的一隅,有一片充满活力与挑战的土地——福建。 2000年的某一天,一位中年男子踏上了这片...
原创 红... 如果有人问,红军、八路军和解放军到底有什么区别,很多不了解中国军史的人可能会一头雾水。其实,红军、八...
原创 汉... 在中国封建社会,异姓王并不常见,历朝历代只有少数几次出现这样的封号。通常情况下,封异姓王的情形出现在...
原创 全... 阅读这篇文章之前,请您务必点击右上方的“关注”,这样您不仅能轻松参与讨论与分享,还能第一时间获取最新...
原创 毛... 毛泽东为何能以弱胜强? 对于毛泽东领导的红军来说,1930年时最大的现实困境就是与蒋介石的军队实力差...
明朝时朝鲜人口和日本差距不大,... 很多人都认为日本能够取得胜利的根本就是因为他们全盘西化,吸收了西方的文化才强大的国家。 明治维新的确...
原创 清... MCN首发激励计划 在开始阅读本文之前,请您点击右上角的“关注”,不仅便于您参与讨论和分享,还能随...
第一观察|丝路的回响 时代的创... 站在哈萨克斯坦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与蓬勃希望的土地,脑海中总会浮现习近平主席2013年作为中国国家元首...
原创 李... 改写后的文章: 1425年,明仁宗朱高炽突然重病卧床。就在他奄奄一息、气息奄奄时,他愤怒地告诉朝中...
原创 十... 自古以来,“英雄出少年”绝非空洞之言。在古代历史上,涌现过许多少年英雄,其中秦国的甘罗尤为突出,年仅...
原创 汪... 在明朝成化年间,嘉兴知府杨继宗以其清廉正直的品格,深得百姓的尊敬。然而,他的作风却让他屡次与西厂的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