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0余年仰韶文化中,解码中华文明“基因”
迪丽瓦拉
2025-09-16 12:04:23
0

中华文明与中国考古学的“双起点”——仰韶文化,在早期中华文明奠基与发展中扮演着怎样至关重要的角色?

6月21日下午,“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宝安讲坛”第16期在深圳宝安图书馆开讲。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魏兴涛以“中华密钥:文明探源中的仰韶文化”为题,凭借考古实证,深度剖析仰韶文化与中华文明起源的内在联系,为现场听众及超4.3万线上观众展现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史前文明图景。

此次讲座吸引力十足,从广州专程赶来的“粉丝”、天文考古学研究者、在深外籍艺术家纷纷到场。随着十余期讲座的连续举办,其在大湾区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当天,讲座还通过南方+、文博圈视频号、深圳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视频号同步直播,让更多人得以参与这场文博“大餐”。

双起点

中国考古学发端与文明探源核心

1921年河南渑池仰韶村的发掘,被公认为中国考古学的起点。魏兴涛介绍,这支距今7000 - 4700年的新石器文化,凭借多达1万处遗址的规模,构建起“黄河中游 - 长江流域 - 蒙古高原”的文化辐射圈。

讲座中,魏兴涛依据时间脉络,梳理了仰韶文化的发展进程:

早期奠基期为7000-5800年前,彼时的裴李岗文化已孕育出较为先进复杂的技术知识、音乐艺术、风尚礼仪、思想观念、宗教意识,以及人们行为与社会习俗的传统趋向,诸多后世文明的元素在此萌芽。

中期突破期为5800-5300年前,仰韶文化步入“古国时代”,农业成为主要生产方式,区域聚落数量大幅增长,大型中心性聚落不断涌现,多层级聚落结构逐步形成,黄河流域更是出现了古国时代初期的典型——“铸鼎原古国” 。

晚期成熟期为5300-4700年前,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呈现环壕、宫城布局及中国最早的礼制性城门,甘肃庆阳南佐遗址发现夯土台基、宫殿基址及炭化水稻,实证黄土高原地区进入早期国家形态。

“这些发现完全符合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确立的文明标准:生产力飞跃、阶级分化、王权与国家出现。”魏兴涛强调。

定“基因”

从衣食住行到精神标识

魏兴涛展示的多学科考古成果,还原了仰韶人的生活场景:在仰韶村遗址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墓葬土壤中检测出丝蛋白成分,为蚕桑文明提供了六千年的考古实证;城烟遗址的小口尖底瓶中发现谷物发酵酒和曲酒残留,表明当时人们已掌握成熟的酿酒控温技术;仰韶文化中期的五边形房址,集中体现了这一时期建筑技术的高度,且随着庙底沟类型的文化扩张向外传播。

仰韶文化还奠定了众多文明基因:仰韶彩陶的“花瓣纹”构成“华”的视觉原型,为“华夏”之称提供了考古依据;庙底沟时期融合多种动物特征的龙纹,进一步升华了龙的形象,形成中原地区早期复杂的龙图腾;早期中国文化圈的形成以及古DNA研究成果显示,仰韶文化人群与当今中原地区人群渊源深厚,是中华文明的“根”与“魂”。

“重瓣花朵”理论揭示了仰韶文化的核心地位:中原仰韶文化如同花心,周边文化恰似花瓣,共同构建起早期中国的文化认同,奠定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发展的基础。

频互动

跨文化对话考古“谜题”

在互动环节,面对观众提出的“彩陶西来说”,魏兴涛用碳十四测年证据和彩陶遗存,有力证明中国彩陶独立起源。当被问及“仰韶是否进入文明社会”时,他以双槐树遗址的功能分区、南佐遗址的大型夯土建筑群为例,指出这些完全符合“城市、阶级、王权”的中国文明标准。

此次讲座吸引了国际友人参与,来自美国的金融白领Mark(马克)和法国的艺术家Michel Bertrand(米歇尔·贝特兰德)全程专心致志地聆听了讲座。尽管讲座内容专业性强、语言理解难度较大,他们耐心地使用手机翻译软件和拍照翻译功能,尽可能地跟上讲座节奏。

“我觉得讲座很有意思,这些出土的带有花纹的陶器和我在希腊看到的很相似,这些文明之间会不会也有关联呢?”米歇尔长期研究艺术,对讲座中出现的陶器图片感到很好奇。

指尖绘

彩陶里的文明传承

讲座后,50余位市民在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徐明明老师及其非遗创客团队的指导下,执笔彩绘陶坯,沉浸式体验仰韶彩陶纹饰魅力,完成跨越千年的文明对话。

活动现场,徐老师深入浅出地解读人面纹、鱼纹、几何纹等纹饰蕴含的先民智慧与艺术追求。他结合《装饰图案》课程研究,将专业知识转化为通俗讲解。随后的彩绘环节,创客团队成员巡回指导市民临摹经典或创意再创作。家长与孩子、年轻学生热情参与,在动手实践中深化了对仰韶文化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感受。

在中华文明探源探源工程宝安讲坛手工实践中,徐老师依托《装饰图案》课程推进大中小学一体化及馆校共建。他针对不同学段分层设计课程:小学以趣味故事、彩绘激发兴趣;中学通过纹饰解析培养审美与文化感知;大学引导深入研究和创新设计。该模式形成“启蒙—提升—创新”的完整链条,让中华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宝安讲坛是宝安公共文化品牌高质量发展行动的重要活动内容,也是宝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活动之一。本次讲座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指导、宝安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中心主办、宝安博物馆(筹)承办。

作为宝安文化传承创新的标杆项目,宝安讲坛以考古知识普及、历史记忆唤醒、文化认同培育为核心,历经四年深耕,不仅打造出宝安文化新名片,更成为公众认知中华文明起源的“第一课堂”。

撰文 王悦 彭艳艳

【作者】 王悦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解... 毛主席一生只出国两次,目的地都是苏联。然而,在解放战争爆发之前,毛主席曾三次主动提出要访问美国,但都...
原创 隋... 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最初选择的太子是长子杨勇。然而,杨坚最终废除了杨勇,改立了次子杨广。那为什么杨...
原创 三... 《三国演义》是充满智慧与勇气的经典故事,其中的英雄们各显神通,既有智慧的较量,也有力气的拼搏,非常热...
原创 华... 曹操被普遍认为是乱世中的英雄人物,他不仅能在治国安邦上有所作为,而且在乱世之中也展现出非凡的政治和军...
胡建东:瑞金货币史上具有别样意... 1932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当年的“赤色首都”瑞金,以国家名义发行过钞票。此前二年,为对抗即将来临...
原创 八... 上世纪80年代末,一名解放军军官在前往法国参加航空展的途中,决定放弃回国,选择滞留海外。这位军官名叫...
原创 古... 在谈到中国古代历史时,万户侯这一荣誉往往频繁出现,几乎每个历史时期都有被封为万户侯的人物。例如,西汉...
中国新闻史学会学术年会在重庆召... 中新网重庆11月22日电 (记者 钟旖)中国新闻史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22日在重庆启幕。 围绕“信...
原创 周... 岳飞少年时跟随乡里的周同学习射箭,能够左右开弓。后来,他又跟随枪术大师陈广学习技击,成为一县之内无敌...
原创 张... 张士诚原名九四,出身为运盐工,由于不堪盐官压迫,至正十三年(1353年)与其弟张士义、张士德、张士信...
原创 奸... 前言 一位冤魂,一名奸臣,一场悲泪,一世宿命。时至今日,秦桧的名字仍然是千古骂名,而忠诚英勇的岳飞精...
趣历史|清官专断家务事 “清官难断家务事”,特别是在古代,家庭人口众多,纠纷情况又复杂,对于谁是谁非,外人很难说得清楚。但在...
原创 黄... 黄巢起义,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唐朝的灭亡。关于黄巢,后世的看法分歧较大:一些人认为黄巢是个杀戮成性的魔...
原创 刘... 在那个英雄辈出的动荡时代,刘协皇帝名义上是汉朝的统治者,但实际上,袁绍和袁术这对兄弟才真正掌控着那个...
原创 武... 武松是一个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他是施耐庵笔下的打虎英雄,后来因愤怒杀死了西门庆和潘金莲,还在鸳鸯楼上...
原创 东... 翻考古队的工作日记时,有段描写让我盯着屏幕愣了半天——队员们清理东晋古墓那会,连喘气都透着小心翼翼。...
侯杨方:看待明朝衰亡需寻找历史... 《明亡清兴:1618—1662年的战争、外交与博弈》 作者:侯杨方 版本:人民日报出版社 2025年...
原创 陈... 在肖伟俐所著的《帅府家风》中,详细记录了许多开国元帅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些内容充满了浓厚的家庭...
原创 抗... 谭炳云同志,您真是我们的大功臣啊! 在1951年国庆庆典的盛大场合上,彭德怀举杯对这位穿着简朴的男子...
原创 日... 一个岛国,资源穷得叮当响,地震海啸年年闹,却偏偏几百年、上千年盯着东亚大陆不放,非要把中国搞亡国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