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山东农妇参观博物馆,指着展览说:这包是我的!暴露特等功臣身份
迪丽瓦拉
2025-09-16 20:01:40
0

1974年,在山东菏泽市的革命纪念馆里,一位年轻男子的眼眶微微泛红,忽然被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太太吸引住了。老太太正目不转睛地望着玻璃展柜内的一件展品,神情专注。年轻人好奇地走上前,轻声问道:“老大娘,您年纪这么大了,怎么还自己一个人来参观博物馆呢?”

听到小伙子的提问,老太太精神抖擞地挥舞着双手,脚步在馆内地板上踱了几圈,显示出自己虽年迈但身体依旧健朗:“这算什么,当年我替八路军送情报的时候,腿脚比现在还灵活呢!”

说罢,她指向玻璃柜中的一个小针线包:“你看,这就是我当时用过的,里面不仅装着我用来缝鞋底的大针,还有写着情报的纸条!”

年轻人听得津津有味,但心里还是忍不住怀疑:“这老太太真是情报员吗?难道是年纪大了把电视剧里的故事当真了?”

正当他想问出口时,刚才还热情讲述抗战故事的讲解员也走了过来,听到老太太提到针线包里的大针,手中的讲解手册都抖了几下:“老大娘,您能不能再给我讲讲您刚才说的故事?先告诉我您叫什么名字吧!”

老太太爽快地回答:“我叫朱文起!”

确认身份后,讲解员激动地喊道:“这位就是我们冀鲁豫边区的特等功臣朱文起!”

朱文起出生在清末民初时期,民国时代掀起了一场“号召妇女解放双足”的运动,禁止缠足习俗。然而,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很多家庭担心女儿不缠足会影响婚姻,缠足现象依然屡见不鲜。

朱文起家境贫寒,但父母思想开明,坚决不让她受缠足之苦。她的双脚自由,能在田野间奔跑,而许多同龄女孩因缠足只能困在家中。

20岁那年,朱文起通过媒人介绍,嫁到了鲁西南定陶县城北五公里外的游集村,成为游家四子游兰馨的妻子。婚后,她先后生了三个孩子,尽管家中仅有几亩薄田,但夫妻俩勤劳持家,生活渐渐好转。

好景不长,随着日军侵占范围扩大,鲁西南百姓的生活日益艰难。为了躲避日寇的搜捕和压迫,大批村民纷纷逃往深山。连年暴雨和干旱导致庄稼颗粒无收,饥荒迅速蔓延。

游兰馨染病倒下,最终死于饥荒。伤心的朱文起料理完丈夫后事,独自担起家庭重担。初时家里还靠余粮度日,后来粮食耗尽,市面上也买不到粮食,朱文起对孩子们的未来充满忧虑。

无奈之下,她狠下心,带着三个孩子开始乞讨,几乎半年的时间都在外奔波。

在乞讨途中,朱文起见识了日军的残暴,也遇到了许多英勇抗击日寇的八路军战士。尽管贫穷,她仍然坚定不移。每当无人时,她都会让孩子们站在身前,一字一句地叮嘱:“娘虽没本事,但你们长大了,一定要像那些哥哥姐姐一样去打鬼子,懂吗?”

孩子们响亮坚定的回答让朱文起在苦难中重新燃起希望。

1941年冬天,天刚黑,朱文起刚从外头乞讨回来,安顿好孩子们后,打开家中的面缸,将半袋杂粮倒进去。正准备休息时,门外突然传来敲门声。

她紧张地四处张望,想抓起墙角的笤帚自卫。敲门声转为低语:“四婶儿,四婶儿,你在家吗?”

她屏息倾听,发现是自己的侄子游文斋。拉开门后,游文斋快速进屋,见孩子们已睡,略显不好意思地挠头。

游文斋是村里抗日工作骨干,村子因此成了日伪军重点盘查对象。村民虽知他为抗战好意,但在压力下也有人埋怨。

朱文起虽不识字,不懂大道理,但走南闯北的经历让她坚信:只要能赶走日寇,干啥都值得!

因此,她从未责怪侄子,反而鼓励他好好革命。

游文斋得知四婶儿回乡,急忙放下工作,星夜赶来。

因敌强我弱,抗日情报工作多在敌后开展,男性交通员易被捕,游文斋决定培养可靠群众,恢复情报线。

他想起了朱文起:她独立撑起家,思想觉悟高,且未缠足,脚力好,适合做交通员。

游文斋忐忑地说明来意,朱文起却沉默良久,终问:“我不识字,能做这个吗?”

游文斋爽朗笑道:“婶子您放心,不识字的战士很多,照样打鬼子。还有识字班,您要学,我们帮您!”

朱文起这才释然。游文斋叮嘱她:“这工作危险,得小心。”

她豪情满怀:“年轻人都不怕,我还怕啥?不打走鬼子,哪有活路!”

看着屋里熟睡的孩子们,朱文起开始接受培训,逐渐掌握了交通员技能。

从此,这位农村妇女表面乞讨,实则在鲁西南村镇传递我党情报。

一天,她像往常锁门,手里抓着缝着的针线包,放进竹编讨饭篮中。过日伪军岗哨时,她和村民一样排队等待检查。

日伪军吆喝:“篮子里装啥?打开看看!”

朱文起强忍恐惧,镇定自若,掀开篮布,直视伪军。

伪军翻看杂物,不以为意:“针线包里装啥?打开!”

朱文起快速摸出几根鞋底大针,泛着银光。伪军搜无实证,只得让路。

到达接头地点,她装作纳鞋底,从针线包中偷偷取出情报纸,藏袖中。对上暗号,顺利交给同志,完成任务。

一年后,定陶县委成立,朱文起负责的情报工作更加重要。她对伪军的应对也越发老练。

同年9月,她被派送印有抗日传单的一大摞材料进城宣传。传单厚重,不能塞针线包。

她灵机一动,把传单放在篮底,盖上青菜和鸡蛋,伪装成赶集卖货。

城门口搜查严密,但她面带笑容,与守卫闲聊,谎称是亲戚。伪军被她哄得放行。

次日,传单散布全城,掀起抗日热潮。

虽讨饭篮和针线包是秘密武器,但她也会贴身藏情报。一次过菏泽边界小城遇凶狠伪军,篮子被掀翻,她装惊恐哭泣,成功蒙混过关。

因表现突出,朱文起被批准入党。

抗战中,我党还需铲除土匪。定陶地界最恶名昭彰的是土匪王子杰。

1945年,他投靠日军,带三千兵力成毒瘤。

党在其势力范围设卷烟厂,暗中为交通站,战士秦锡爵潜入其中。

秦因读书灵活,迅速升为排长,寻机取得王子杰信任。

一次伪军突袭,秦锡爵与王子杰两面夹击,表现英勇获赞。

王子杰调查后认为秦锡爵忠诚可靠,重用他为骑兵排长兼警卫队长。

当敌军计划攻打王子杰,秦锡爵提供情报,却苦于传递难题。

此时,党派朱文起与秦锡爵接头,确保情报安全传出。

朱文起伪装成媒婆,借机见秦锡爵,成功获得情报。

我军依此破坏王子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南... 1970年对柬埔寨来说,毫无疑问是充满灾难的一年。那一年,柬埔寨发生了剧变,国内政局动荡不安。当时,...
原创 刘... 两汉时期约持续了四百多年,随着朝廷不断推动汉室宗亲的分封政策,刘氏家族在这段时间里逐渐扩展,繁衍生息...
原创 唐... 在阅读这篇文章之前,诚挚邀请大家点击关注按钮,这样可以方便后续获取更多相关文章,也能更好地与我们互动...
原创 张... 张郃为什么看不起张飞,却一见赵云就不战而逃?听了你可能不敢相信 在《三国演义》这本书中,很多读者...
原创 曹... 东汉末年,曹操能够成为最强大的诸侯,不仅因为他能够吸纳来自四面八方的人才,还因为曹氏和夏侯氏等宗室的...
原创 李... 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是唐代乃至中国古代历史中两个非常辉煌的时期。贞观之治发生在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社会...
原创 秦... 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秦朝,到1912年溥仪退位,中国的封建帝制持续了2000多年,历经了494...
原创 一... 杨家将的故事几乎成了每个中国人心中永恒的英雄传奇。 这些英勇的杨家子弟,代代相传,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
原创 庞... 在三国这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有两位人物总是与平定乱世的伟大任务联系在一起,那就是卧龙诸葛亮和凤雏庞统。...
原创 刘... 事实上,刘备之所以最终选定刘禅(即扶不起的阿斗)为继承人,背后有三个主要原因,而其中第三个理由尤为关...
原创 都... 在很多谍战剧中,我们常常看到军统和中统这两个特务组织的名字。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无论是军统还是中统,...
原创 刘... 蜀汉的灭亡总是让人深感遗憾,尤其是众人总会提到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说法,似乎那时蜀汉已经没有了合...
原创 李... 公元620年7月,22岁的李世民亲自统领着唐朝的七万精锐大军,向洛阳进发,目标明确——摧毁王世充所控...
原创 满... 努尔哈赤 年号:天命 庙号:太祖 谥号: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努尔...
原创 为...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朝廷和地方的权力斗争几乎贯穿了整个朝代的演变。在许多朝代,朝廷曾实施过分封制。唐朝...
原创 生... 《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二·先主传第二》中记载: 秋天的时候,群臣上表请求册封刘备为汉中王,并在表文中列...
千年古都如何更有国际范儿 “十四五”时期,北京以首善标准成功服务保障了15场国家主场外交和重大国事活动,累计接待国宾和重要外宾...
原创 李... 皇权的诱惑让无数人疯狂追求,甚至不惜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这条通向权力的道路充满了血腥与险恶,注定要经...
原创 拍... 今年1月,一枚非常罕见的大清硬币在拍卖会上拍出了1362万元。这让人不禁好奇,家里是否还保存有大清硬...
原创 北... 北魏四姓是指在北魏孝文帝元宏时期,经过划定的四个显赫望族,分别是范阳卢氏、清河崔氏、荥阳郑氏和太原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