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纵观中国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汉族人民无疑是掌握统治权最长久的民族。
当然,历史上也有多个少数民族曾经执掌过江山。比如被誉为“一代天骄”的成吉思汗,就是蒙古族的杰出代表。他的后代忽必烈所建立的元朝,在历经九十八年统治后,最终被最后一个汉族王朝明朝所取代。
然而,明朝的统治也未能永固,随着时间流逝,最终被我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所取代。而清朝的历代皇帝,众所周知,皆来自满族。
然而,清朝却出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明明满族是金朝的一个分支,清朝却选择尊崇宋朝作为正统王朝,而非他们本族的金朝。这其中的缘由究竟为何?
众所周知,清朝的开国祖先努尔哈赤,起源于女真族。满族的起源也可以追溯到女真族,但两者虽然有共同的源头,却并非同一族群。
从这个角度看,金朝属于女真族,而清朝属于满族,二者虽同根同源,但族群身份却有所差异,至少存在一定距离。
此外,金朝的女真部落主要分布在现今黑龙江哈尔滨附近,而清朝的女真族则集中在辽宁抚顺一带。再者,两朝所使用的文字也不尽相同,金朝文字更接近契丹文,而清朝文字则偏向蒙古文。这意味着,尽管两朝都属于北方女真族群,语言或许相通,但金朝和清朝在文化与语言上却有显著差异。
此时,或许有人会提出疑问:“为何努尔哈赤起兵时称其政权为‘后金’?”其实,努尔哈赤当时的用意十分明显,他是希望借用金朝的声望来树立自身政权的合法性。那个时候,努尔哈赤或许尚未预见满族有朝一日能入主中原,统一天下。
称“后金”,本质上就是认定金朝为祖宗,以此继承其荣光和名望,借助金朝的威名来稳固自己的统治基础。用现代的话说,早期清朝实际上是“谁强认谁为祖宗”,而金朝恰恰因同源关系,被选为亲近的“祖宗”。
按理来说,清朝初期认同“后金”,也是承认自己为金朝正统的表现。既然如此,那宋朝又算什么?在历史上,宋朝被金朝击败时,甚至经历了靖康之难的屈辱,沦为金朝的附庸,面对金辽夹击时不得不称辽为叔父,金为父亲。如此软弱无力的朝代,清朝怎么会将其视为正统呢?
众所周知,清朝是一个以骑马作战立国的民族,与宋朝的文治传统相距甚远。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这样一个曾被视为窝囊的朝代,最终却成为了清朝认定的“祖宗”,其缘由还得追溯到明朝。
众所周知,元朝虽是由蒙古族建立,却灭掉了宋朝,元朝与清朝满族之间并无血缘关系。元朝最终被汉族的明朝推翻。明朝的开端和结局就如“开局一个碗,结束一根绳”般短暂和戏剧。
清朝入关时,打出的旗号便是“为崇祯皇帝报仇”。这无疑是一种巧妙的政治手段。当时,明朝灭亡后,国家陷入分裂,许多民众仍视自己为明朝子民,官员也多为明朝旧臣。清朝若能以“替明朝报仇”的大义形象出现,自然更容易赢得人心,促使原明朝的汉军心甘情愿地加入清军,这为清朝统一中原创造了有利条件。
此外,清朝自诩“我为你报仇,你的一切都由我继承”,这种规矩使得清朝顺理成章地继承了明朝的江山和权威。
起初,清朝在“认祖归宗”上尚无定论,皇室宗祠中既有元、辽、金这些与满族有渊源却彼此不相关的游牧民族,也存在混杂的认同。直到顺治年间,清朝才将辽、元、金排除,转而尊崇明、宋两朝。
此传统一直持续到乾隆时代。乾隆皇帝视清朝为文明传播者,而认为金朝人野蛮,若认金朝为祖宗,便意味着满族也被视为野蛮民族。宋朝则被乾隆皇帝推崇为文化大成者,恰与其心中理想的祖宗形象相符。加之清朝继承明朝基业,而明朝本身也继承了宋朝的制度与文化,清朝自然能够与宋朝建立文化上的关联。
因此,若清朝欲以“文化统治”作为宣传核心,就必须承认宋朝为“祖宗”。乾隆皇帝一锤定音,宋朝自此成为清朝认可的祖先。
讲到这里,不免令人感慨,宋朝竟能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后世朝代心中的祖师爷。
当然,这一切归根到底是文化层面的认同,与民族血统无关。清朝虽然承认宋朝为祖宗,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认同汉族人为自己的祖先。
“六十春秋过,江山万里红。”历代王朝无一不是为这片大好河山争斗折腰。正是这些朝代的交替,推动了中华文明的不断成长与进步。
清朝正因继承了宋朝时期的文化,才使得许多珍贵的中华传统得以传承至今。若当初清朝选择继续尊崇金朝而非宋朝,那么大量优秀的传统文化很可能会被湮灭。
从这一角度来看,顺治时期,清朝对汉族人的忌惮和提防已经明显减弱,不再像早年那般处处戒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