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黄百韬的遗憾:当初若不听此人建议,或许就不会被华野灭在碾庄
迪丽瓦拉
2025-09-16 21:05:12
0

黄百韬在碾庄战役中的困境与决策

黄百韬被困于碾庄后,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的全力出击,经过了长达16天的激战,才终于将其彻底歼灭。回顾这场惨烈的战斗,可以看出黄百韬在战争中的艰难处境与困境。不过,有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除了选择去碾庄,他当时是否没有其他的撤退路线?

事实上,在彻底被困于碾庄之前,黄百韬其实曾有机会逃脱困境。

一、黄百韬的选择与失误

大家普遍知道,黄百韬在前往碾庄之前,本是驻扎在新安镇的。而他之所以决定离开新安镇,主要是因为1948年11月初,国军收到了一份“错误情报”,根据这些错误的信息下达了错误的命令。

具体来说,国军通过电台侦测情报获知,华野大军正在进行大规模调动,经过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华野可能会向徐州发起攻击。因此,国军徐州剿总决定撤退,命令驻守新安镇的黄百韬兵团与驻守碾庄的李弥兵团执行撤离指令。

11月5日,黄百韬开始指挥所辖的四个军进行撤离准备。然而,在这一切准备就绪、即将撤离之际,徐州剿总司令刘峙却打来电话,要求黄百韬在原地等待接应驻守海州的第九绥靖区的100军与44军。令人感到疑惑的是,李弥并没有接到类似命令,李弥兵团则顺利离开了碾庄,赶往徐州。

从事后看,如果黄百韬当时没有等待,而是与李弥一样直接撤离,他应该能成功避开困境。但可惜的是,黄百韬错过了这个机会。虽然多等了一天,对他来说并不算太致命,但却成了他后续灾难的开始。

尽管如此,黄百韬仍然有机会在之后脱困。接到命令后,他心中充满了恼火和不满,但无论如何,命令必须执行。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自己不被包围,他考虑到李弥兵团撤退后会留下防守空白,便决定寻找李弥商量。

黄百韬希望李弥能够等自己一段时间再离开,这样在他接应到100军和44军后,两个兵团联手可以在撤退时形成更强大的抵抗力。但李弥显然并不打算与黄百韬合作,他明确表示没有义务等黄百韬,并直接开始了撤退。

李弥的决定让黄百韬失去了本应联合突围的机会,黄百韬只能继续等待,直到11月7日早晨才开始从新安镇撤离。但此时华东野战军的精锐部队已经逼近新安镇,黄百韬再度错失了撤退的最佳时机。

假如李弥在撤离时能等一等,两个兵团加上100军和44军共同撤退,华东野战军未必能轻易围歼。但李弥的果断撤退让黄百韬的困境加剧。即便如此,黄百韬仍然有机会只要他足够迅速地过运河,并牺牲一部分兵力拖住华野,主力部队依然有希望成功抵达徐州。

然而,黄百韬却没有在新安镇架设额外的桥梁,使得撤退速度大幅延迟。11月7日,黄百韬的兵团仅有一座桥可以过河,造成过河队伍严重拥堵,导致华东野战军的前锋成功抓住了他的后卫。随后的战斗中,黄百韬的兵团损失惨重,100军和44师几乎全军覆没,63军也在运河东岸被华东野战军歼灭。

黄百韬的兵团,原本只有一个军和半个师的损失,但由于撤退过程中缺乏灵活应对,损失却严重加剧。如果他不等100军与44军,或者李弥愿意等待,甚至架设更多桥梁,黄百韬大概率能够避免这一切。然而,遗憾的是,这些关键的决定并未得到落实,导致黄百韬面临了越来越多的困境。

二、碾庄的选择

黄百韬的兵团经过了长时间的拖延,终于在过了运河之后抵达碾庄。此时,他的首要任务是找到一个安全的撤退路线。然而,64军军长刘镇湘提出了一个建议,要求黄百韬留在碾庄,固守待援。

刘镇湘的理由看似简单,却也有其现实的依据。他指出,历史上大多数国军部队在撤退过程中被解放军吃掉,而在固守据点时,虽然可能遭遇包围,但至少能防守更久,减少损失。与其在撤退过程中被解放军逐个击破,不如在碾庄组织防御,等待援军到来。

尽管这一建议有其道理,但并不足以让黄百韬做出决定。真正促使黄百韬留守碾庄的,是碾庄的地理优势。碾庄位于运河旁边,地势相对较高,居民的房屋建立在一些2到3米高的小台地上,台地之间布满沟壑,沟壑中有水塘和杂草丛生,这样的地形虽然不便于行走,却在战时提供了天然的防御条件。

此外,李弥在撤退之前,曾为碾庄修建了大量防御工事,包括地堡、堑壕、交通壕等。由于这些工事的存在,黄百韬认为,若能善用这些防御设施,仍然有可能坚持一段时间,等待援军的到来。

因此,在多次考虑后,黄百韬决定在碾庄暂时固守。

三、艰苦的战斗

留守碾庄后,黄百韬开始加固防线,利用台地和沟壑构建起一道坚固的防线,并用大量的防御工事来加强防守。这个新的防御体系,使得碾庄成为一个“刺猬球”,坚固而难以攻克。

随后的碾庄战役证明了这一点。11月11日晚,华东野战军六纵的49团和50团对碾庄外围发起了猛烈进攻,持续了一整夜,但几乎没有什么进展。敌军仅派出一个团防守,却能坚守如此之久,完全依靠这些巧妙的地堡。

战斗变得越来越艰难,华东野战军的其他部队也进展缓慢,虽然六纵的战斗力强劲,但面对碾庄的防御,仍然难以突破。八纵政委王一平回忆说,敌人地堡的设计非常巧妙,射击孔贴近地面,敌人甚至在工事里设下夹墙式的陷阱,使得进攻的战士常常遭遇突然的袭击。

由于敌人的防御系统过于复杂且高效,华东野战军在攻坚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甚至一些战士为摧毁敌人的地堡不惜献出生命。最终,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华东野战军才终于成功突破了敌人防线。

碾庄战役的胜利并非轻松取得,而黄百韬的选择也并非没有代价。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无数英勇的战士付出了宝贵的生命。而黄百韬,最终未能逃脱兵败的命运,他的决策是否值得后悔,成了历史留下的未解之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南... 1970年对柬埔寨来说,毫无疑问是充满灾难的一年。那一年,柬埔寨发生了剧变,国内政局动荡不安。当时,...
原创 刘... 两汉时期约持续了四百多年,随着朝廷不断推动汉室宗亲的分封政策,刘氏家族在这段时间里逐渐扩展,繁衍生息...
原创 唐... 在阅读这篇文章之前,诚挚邀请大家点击关注按钮,这样可以方便后续获取更多相关文章,也能更好地与我们互动...
原创 张... 张郃为什么看不起张飞,却一见赵云就不战而逃?听了你可能不敢相信 在《三国演义》这本书中,很多读者...
原创 曹... 东汉末年,曹操能够成为最强大的诸侯,不仅因为他能够吸纳来自四面八方的人才,还因为曹氏和夏侯氏等宗室的...
原创 李... 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是唐代乃至中国古代历史中两个非常辉煌的时期。贞观之治发生在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社会...
原创 秦... 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秦朝,到1912年溥仪退位,中国的封建帝制持续了2000多年,历经了494...
原创 一... 杨家将的故事几乎成了每个中国人心中永恒的英雄传奇。 这些英勇的杨家子弟,代代相传,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
原创 庞... 在三国这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有两位人物总是与平定乱世的伟大任务联系在一起,那就是卧龙诸葛亮和凤雏庞统。...
原创 刘... 事实上,刘备之所以最终选定刘禅(即扶不起的阿斗)为继承人,背后有三个主要原因,而其中第三个理由尤为关...
原创 都... 在很多谍战剧中,我们常常看到军统和中统这两个特务组织的名字。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无论是军统还是中统,...
原创 刘... 蜀汉的灭亡总是让人深感遗憾,尤其是众人总会提到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说法,似乎那时蜀汉已经没有了合...
原创 李... 公元620年7月,22岁的李世民亲自统领着唐朝的七万精锐大军,向洛阳进发,目标明确——摧毁王世充所控...
原创 满... 努尔哈赤 年号:天命 庙号:太祖 谥号: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努尔...
原创 为...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朝廷和地方的权力斗争几乎贯穿了整个朝代的演变。在许多朝代,朝廷曾实施过分封制。唐朝...
原创 生... 《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二·先主传第二》中记载: 秋天的时候,群臣上表请求册封刘备为汉中王,并在表文中列...
千年古都如何更有国际范儿 “十四五”时期,北京以首善标准成功服务保障了15场国家主场外交和重大国事活动,累计接待国宾和重要外宾...
原创 李... 皇权的诱惑让无数人疯狂追求,甚至不惜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这条通向权力的道路充满了血腥与险恶,注定要经...
原创 拍... 今年1月,一枚非常罕见的大清硬币在拍卖会上拍出了1362万元。这让人不禁好奇,家里是否还保存有大清硬...
原创 北... 北魏四姓是指在北魏孝文帝元宏时期,经过划定的四个显赫望族,分别是范阳卢氏、清河崔氏、荥阳郑氏和太原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