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勃列日涅夫想动核武,见周恩来忧心忡忡,毛主席:你读过明史没有
迪丽瓦拉
2025-09-16 21:32:07
0

改写后的文章:

“主席,大事不好了!”周总理捧着《华盛顿明星报》,神色急切地找到毛主席。报纸上赫然写着:“苏联计划对中国动用核武器。”众人得知消息后,纷纷紧张起来,都在等待主席的指示。然而,毛主席看完这则报道后,非但没有惊慌,反而轻松一笑,转向周总理,问道:“明史你读过吗?”周总理听后,立刻明白了主席的深意,也顿时不再焦虑。

那么,毛主席为什么会说出这样一句话?他究竟是如何思考的呢?

1. 政治风云与周总理的机智

1964年,苏联的领导层发生了剧变,赫鲁晓夫被勃列日涅夫取代。这一突如其来的变动自然引起了全球的关注,中国也没有例外。中国方面认为,这次的领导人更替可能会改变中苏关系,但具体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还得通过进一步的观察来确认勃列日涅夫的立场。

不久后,苏联举行了十月革命47周年的庆典,周总理也带领中国代表团前往参加,借此机会打探勃列日涅夫的态度。在宴会中,苏联的元帅们举杯祝酒,气氛热烈,周总理和其他中国代表也融入其中,气氛看似融洽。

然而,宴会中却突然传来一个刺耳的声音:“必须把赫鲁晓夫赶下台,中国的那个家伙也不能让他妨碍我们!”此言一出,周总理不禁皱起眉头,顺着声音望去,发现苏联国防部长马林诺夫斯基正借着酒劲胡言乱语。

更让人不悦的是,马林诺夫斯基不仅口出狂言,还走到周总理身边,言辞依旧激烈。周总理当即脸色一沉,厉声说道:“简直胡说八道!”然而,这位部长丝毫不收敛,反而转到贺老总身边继续挑衅,惹得贺老总也怒不可遏。

这种挑衅行为,直接影响了宴会的气氛,宴会原本应当是庆祝的时刻,却被这场争执搞得不欢而散。次日,勃列日涅夫与其他苏联领导人来访,周总理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对昨日事件的强烈不满。尽管苏联领导人表示歉意,并将其归咎于“酒后失言”,但周总理认为,这不过是他们掩饰态度的借口。对他而言,马林诺夫斯基的言论才是实话,赫鲁晓夫的那套政策在某些苏联领导人中依然得到了延续。

2. 苏联态度与勃列日涅夫的真实意图

为了进一步了解勃列日涅夫的立场,周总理开始寻找机会,试图与勃列日涅夫直接对话。然而,勃列日涅夫显得异常谨慎,不轻易透露自己的真实想法。正当周总理感到失望时,苏联领导人米高扬终于按捺不住,直接向周总理吐露了苏联的真实态度:“针对中苏分歧,赫鲁晓夫的想法仍然是我们的想法!”

这一句话,让周总理如同拨云见日,彻底明了了苏联领导人的立场。

3. 珍宝岛事件与核威胁

到了1969年,中苏关系急剧恶化。在短短三年内,苏联挑起的冲突已多达4000多起。最为严重的便是1969年3月的珍宝岛事件,尽管勃列日涅夫在这场冲突中并未获得任何优势,但它显著加剧了两国的紧张关系。

苏联在事件后愤怒地威胁要动用核武器来打击中国,并声称有几百万吨核武器作为后盾。但考虑到核战争的巨大风险,苏联必须征询美国的意见,因为这关系到全球局势的变化。然而,尼克松对此并不支持,他明确表示:“如果中苏发生核战争,美国同样无法避免影响,我们不能冒险让25万美国士兵的生命去为此买单。”美国最终决定不声张,将这个消息间接传递给中国。

4. 毛主席的冷静与决断

这一消息被刊登在1969年8月的《华盛顿明星报》上,也就是周总理手中的报纸。消息传到中国,北京的气氛瞬间紧张起来。周总理立即急匆匆地赶到毛主席那里,担心事态的严重性。然而,毛主席看似并不在意,甚至还在悠闲地游泳,见周总理来访时,他慢条斯理地擦干了身体,披上衣服,悠然地坐了下来。

他并未表现出半点慌张,反而开口问道:“明史你读过吗?”周总理一愣,心中满是疑惑。

毛主席随即解释道:“朱升当年制定的国策不是有九个字吗?我们何不也借鉴呢?”周总理听后,神情一亮,立刻明白了主席的用意,称赞道:“美国可以放心了!”

接着,毛主席又笑着补充道:“但即便放心,咱们也不能袖手旁观,作为大哥,多少得出手一下。”

周总理听后会心一笑:“要是这样,那还真是热闹了!”

毛主席提到的这九个字,便成为了中国应对此次核威胁的策略:“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他认为,中国要以坚实的后备力量来应对一切可能的冲突,而不是急于表现出害怕。正值国庆节临近,老帅们也担心苏联会借机发动偷袭,建议暂时改变计划或干脆取消庆典。然而,毛主席却认为,若是中国先表现出畏惧,反而会给苏联更多的底气。他幽默地说道:“我倒是想尝尝核弹是什么味道!”

尽管毛主席以轻松的语气说话,但他并未放松警惕,心中早已做足准备。为此,毛主席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方案:“不如我们也试着放两个核弹,吓吓他们,就在国庆节前让他们紧张。”周总理也同意了这个策略,便开始安排相关事宜。

5. 中国的核试验与苏联的退却

就在国庆节前夕,中国进行了一次神秘的核试验,并且秘而不宣,目的就是要让美苏两国为此焦虑。果然,这一举动成功地引发了美苏的紧张,他们焦急等待中国公布核试验的具体数据,但中国则在此时静静地庆祝国庆,完全不受外界影响。毛主席在天安门上和人民一同度过了这个欢乐的节日,毫不慌乱。

当美苏终于意识到中国进行核试验时,他们发现中国已经安全度过了国庆节。而中国在随后的时间里进入了“临战状态”,全国人民纷纷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开始大规模修建防空洞、转移物资,以应对可能的核战威胁。

同时,中国的军事将领们也做好了准备,东北边境集结了200万兵力,随时准备迎接苏联的进攻。毛主席通过巧妙的“换家战术”使得美国不得不与中国站在同一阵线。最终,苏联无奈放弃了用核武器打击中国的计划,转而寻求通过谈判解决争端。

就这样,一场险些爆发的核危机,在毛主席的英明决策和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轻松化解了。

事后,周总理曾问毛主席:“如果核战真的爆发,我们该如何应对?”毛主席笑着说:“苏联总不能把核弹扔到自己家里去,你应该明白我怎么想的了!”此言一出,周总理不禁对毛主席的智慧和胆识肃然起敬。

如果没有毛主席的高瞻远瞩,没有核武器的研发,中国怎能如此有底气应对全球大国的威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秦... 陕西考古发现秦始皇女儿的坟墓:惨绝人寰的悲剧 考古学家在陕西发掘的一座古墓中,竟意外发现了秦始皇的女...
原创 王... 好的,我会帮你逐段改写,保持原意,同时增加细节和丰富描述,字数也尽量保持一致。 --- 1945年,...
比英国女王还精彩的人生,85岁... 提起当代欧洲的女王,除了已故的英国伊莉莎白二世,玛格丽特二世也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 她与伊莉莎白二...
“从历史的视角看当前美国与世界... Copyright © 本文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授权本公众号全文发布,特致谢忱!如需转载,请注明【中国...
原创 毛... 当然可以,我帮你把这篇文章改写一遍,保持原意和篇幅,同时丰富一些细节描写: --- 文/胡新民 毛...
原创 三... 《三国演义》是一本极具深度的史诗之作,透过丰富的描写和多角度的叙述,我们得以窥见当时军队纷争的全貌以...
中乌联合考古出土大量文物 6月21日,记者从陕西省文物局获悉:由中国西北大学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和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考古...
原创 清... 当然!以下是对你提供文章的改写版本,保持原意不变,同时增加了一些细节描述,字数变化不大: --- ...
原创 朱... 好的,我帮你对这篇文章进行改写,保持原意不变,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让内容更丰富一些,字数也不会有太...
原创 清... 上世纪初,随着大清王朝统治的摇摇欲坠,中国社会也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革。清朝的覆灭不仅标志着一个时代的...
原创 在...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自1616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建立政权起,直到1912年溥仪发布退...
不装了,摊牌了,阿里京东美团开... 今年夏天,互联网好像正酝酿着一场风暴。。。 上半年开始,京东宣布进军外卖,抢骑手,撒补贴,接着,阿里...
老年人褒陈胜吴广 年轻人贬陈胜... 先看看陈胜吴广最经典的语录: “苟富贵、勿相忘”,“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老年人的评价是:志存高远,...
原创 慈... 慈禧的专权,最终加速了清朝的衰亡。在那个连一件像样武器都难以提供给士兵的时代,她却依旧把大量国家资源...
原创 老... 1950 年 7 月 17 日,韩国新兵等待被转移到军队训练中心参加对朝战争。照片:美联社 1950...
原创 一... 引言: 在南宋时期,曾有一个小国,它没有丰富的农业资源,也不依赖工业生产,却凭借着“中间商赚差价”的...
原创 吕... 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吕布无疑是最为人称道的猛将之一。他的名字几乎与勇猛、无敌挂钩,尤其是在《三国演义...
原创 朝... 鸭绿江刚结薄冰,“平壤阁”后厨的灯就冻得发青。宋英玉踮脚把辣白菜压进缸里,冰水扎得手指像针挑。前厅领...
原创 清... 好的,我帮你把这篇文章在保持原意和字数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进行改写,并且增加一些细节描述,让内容更加生动...
原创 司... 你可曾想象,一座寂静的城池里,幽幽琴音划破晨雾,令钢铁般的心都为之一颤?今我邀请你共赴一场智谋与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