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侵华期间,中国涌现了众多抗日将领,但其中一些杰出的抗日英雄却鲜为人知,而张灵甫这样的名字却广为人知,真正的英雄往往被后人遗忘。王仲廉将军便是这样一位被时光掩埋的抗日名将,今天很少有人知道他的事迹。在抗日战争时期,他作为一位令人畏惧的指挥官,让日军深感恐惧,他所指挥的罗芳珪团甚至被誉为抗日四大名团之一。
古人云:“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王仲廉将军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激励了手下士兵们个个奋发勇敢,丝毫不惧死亡。然而,与李云龙那样的粗犷型将领不同,王仲廉受过系统的军事训练,是黄埔军校一期的毕业生。生于江苏萧县的他,年仅20岁时便考入黄埔,完成学业后从排长起步,参加了多场重大战役,升迁速度异常迅速,到了1933年,他便晋升为第13军第89师的师长。
1936年,第13军北上抵抗日军侵略。在这次行动中,王仲廉的89师以敢于担当的姿态,成功地展开了绥远抗战。11月24日,他指挥的部队在百灵庙取得了辉煌胜利,这不仅挫败了日军的气焰,也回击了国内主和派的声音,彰显出中国军队同样有能力击败日军。次年,面对日军的全面侵华,第13军参与了南口战役。在那场战斗中,89师作为主力守卫正面阵地,抵御敌军的进攻,而南口又是华北的重要交通线,控制这一地区对于阻击日军的侵略尤为重要。
当时,日军约有七万人集结,向89师的阵地发起攻击,进攻其阵地的日军约有一万五千人。他们拥有飞机、火炮和坦克,而守军在艰苦的防守中,每天甚至有超过1200名士兵阵亡。尤其是在龙虎台负责防守的罗芳珪团,士兵们不仅面对日军的火力,还缺乏有效对抗坦克的武器,他们只能采取拼命的方式,有士兵身上绑满手榴弹,尽力接近敌军坦克,试图以自杀式的攻击摧毁坦克的行走系统。在士兵们的拼搏精神下,王仲廉的89师在南口坚守了长达二十天,最终付出了超过六千名士兵的生命代价。8月26日,为避免被日军包围,89师被迫从南口撤退,战役由此结束。
尽管南口战役以失败告终,王仲廉心中的抗日决心没有减弱。1938年,他再次带领部队参加台儿庄战役。为了激励士兵士气,他亲自前往前线指挥,就在他指挥时,一枚炮弹跌落至他身边的几米之外。值得庆幸的是,那是一枚未引爆的哑弹。他毫不畏惧地指着炮弹,豪气干云地说道:“小鬼子的炮弹怕咱,不敢炸!”在这场战役中,罗芳珪团长不幸阵亡,但最终台儿庄的战斗还是取得了胜利。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王仲廉已升任第四兵团的司令官,但在1947年的鲁西南战役中,蒋介石将失利责任推给了他,结果将他撤职并投入南京监狱,至此这位战将陷入了历史的尘埃之中。然而,他的老上级汤恩伯为其争取到了保释。1949年,王仲廉赴台,晚年担任一个名存实亡的职务,并撰写了自己的回忆录。他于1991年在台北逝世,享年97岁,结束了他传奇而悲怆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