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王朝的核心永远在军队
迪丽瓦拉
2025-09-17 01:01:19
0

文 / 子玉

军事制度的变革与更新,始终随着历史的发展动态调整。理解了军事制度的历史演进,便能深入了解中国三千年的历史长河。

夏、商、周时期,国家制度尚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并无完善成熟的军事体系。当时,国君和贵族不仅处理政务,同时也是军队的最高指挥官。参战的士兵大多为临时征召,战事一旦结束,军队便解散散去,缺乏常备兵制。

在那时,军队的最高组织单位称为“师”,商朝设有“殷八师”,周朝则划分为“周六师”。周朝军制进一步细化,在“师”之下设置了“旅”、“卒”、“两”、“五”等多个层级:一师约两千五百人,由中大夫率领;五百人为一旅,由下大夫指挥;一百人为一卒,由上士领导;二十五人为一两,指挥官为中士;五人为一伍,设伍长一职。

当时商周实行的是传统贵族政治,军权牢牢掌握在贵族手中,他们既是朝中的政客,也是军中的将军,军政一体,互相融合。

进入春秋战国时期,频繁的战争促使军事制度不断进步升级。诸侯国开始配备一定规模的常备军,以便应对随时可能爆发的冲突。晋文公首创了“三军制”,将军队分为上、中、下三军,并分别任命将领,中军统帅被称为元帅。

这一时期,专业化的军事制度和职业军人群体逐渐成型。

战国时代,楚国的司马和秦国的国尉成为最高军事长官,军事体系日益完善。军政分工明晰,军队指挥权由专业军事人才承担,而调兵遣将权归国君所有,确保军队永远由君主掌控,防止内乱,同时发挥将领的军事才华。白起、王翦、廉颇、李牧等名将均诞生于此。秦国的军事大权始终紧握在秦王手中。

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制定了“二十等军功爵”制度,大大激发了军人潜能与积极性,最终向关东六国发起了强势进攻。

在那个群雄逐鹿的时代,谁拥有更为成熟的军事制度,谁就更有可能实现统一天下的目标,而秦国显然凭借制度优势获得胜利。

秦朝统一后,确立了太尉统帅全国军政的体制。秦军分为朝廷禁军与地方军两部分。禁军则包括皇帝的贴身警卫和负责京城防务的卫戍部队。

楚汉争霸时,刘邦任命韩信为大将军,将秦朝高效军事制度复制到汉军。汉军所谓“承秦制”,首先从军事层面展开改革,随后汉军凭借制度优势,迅速击败各路豪强。

汉朝的军队同样分为朝廷禁军和地方军。禁军分南军与北军两部分:南军由郎中令军和卫尉军组成,负责皇帝出行和宫门守卫;北军由中尉统辖,负责京城防御及应对战争。

汉文帝时设立卫将军职务,统管南北军,地位仅次于三公,居九卿之上。

汉武帝为强化禁军实力,南军设立羽林、期门两军,北军增设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八部,分别驻扎京师,由八位校尉统率。

汉武帝此举旨在确保禁军实力超越地方军队,维持“内重外轻”格局,保障皇权深入地方。历史上多起朝代乱局多因“外重内轻”引发,如东汉末年及安史之乱。

地方军方面,郡国兵按兵种分车骑、材官、楼船等,由郡尉和县尉领导。

当时军队仍以征召为主,成年男子一生需承担卫京和守边任务,称“正卒”和“戍卒”,陈胜、吴广即为戍卒。

汉武帝因频繁战争需求,实行征兵与募兵并行制。

西汉军事指挥体系由大将军、大司马、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及前后左右将军等多级将领管理。

东汉光武帝时,废除郡国兵制,军队以募兵为主,辅以征兵。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天下格局变迁,军事制度进入深度改革期。曹魏为加强对地方掌控,设“都督诸军事”头衔,令州牧、刺史、太守兼任,实际拥有军政大权。

地方军政大员与属下将士形成利益共同体,诸如周瑜、鲁肃等皆以家兵形式维持势力。这些地方将领实质即军阀,当中央权力衰弱时,便以兵马填补权力真空。

这即为“世兵制”,军人拥有专门户籍,家族世代为军人。

这是特殊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北朝多由胡族建国,为维持族群武力优势,规定主体民族为职业军人,防范汉人及其他部族冲击。

随着西魏宇文泰推行府兵制,兵农合一逐渐恢复,隋文帝杨坚则完成该制度整合。

隋文帝将“都督”改称“总管”,由宗室成员担任要职以防地方割据。但地方叛乱仍频发,隋炀帝时期的汉王杨谅叛乱即为典型。

隋唐时期,权力集中于关陇贵族,军权多由其掌握,出将入相成为常态。

唐中期,均田制瓦解,府兵制渐难适应时代需求。唐睿宗为应对边疆战事,赋予边将“使持节”权力,节度使逐渐崛起。

府兵制崩溃、财政紊乱,节度使掌控军政财力,实力超越朝廷,安史之乱因此爆发。

唐末五代时期,仅是节度使互相兼并、反噬朝廷的延续,未出现根本变化。

赵匡胤建宋后,为终结五代乱局,大刀阔斧改革军事体制:设枢密院管理兵务与资料,禁军由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司和步军司管理。禁军将领实行轮换,防止权力坐大。

赵匡胤还采取强干弱枝策略,将地方精锐兵力吸纳禁军,保持内重外轻。

战争时皇帝临时授将军“都部署”、“招讨使”等称号出征,战罢则复职朝廷,形成军政分离局面。

但这些复杂设计也导致宋军官兵冗杂,效率低下。宋军屡败辽、金、元,根源在组织结构臃肿。

明朝建立,朱元璋设计“卫所制”,一卫含五千户所,兵力约五千六百人。军籍归五军都督府管理,兵部主掌军政,地方军队由卫所统辖。战争时皇帝临时任总兵出征,战后士兵归卫所,延续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制度。

京师禁军系统分亲军、京军、班军三部分。亲军负责皇帝安全,包括锦衣卫;京军是京师卫戍部队,分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三部分;班军由地方轮换派驻京师。

清朝正规军分八旗与绿营。八旗兵力约二十万,绿营定员六十六万。绿营建制包含标、协、营、汛四级,标由提督、总兵管理,部分隶属于总督和巡抚。营为绿营主力,由参将、游击、都司、守备统领。汛为基层单位,长官为千总、把总、外委。

然而八旗和绿营在细节管理中逐渐衰败,反被民间团练如湘军赶超。湘军、淮军壮大后导致军阀混战。

可见,军事制度的演变伴随王朝更替动态调整,成为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写文不易,读后别忘了点个“赞”,谢谢支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吕...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大家乘坐鹦鹉螺号,跟随我一起遨游知识的海洋。 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
原创 爱... 爱新觉罗是宋朝皇室的后代吗?这个问题常常被提起。我们都知道,靖康之耻时,徽钦二帝被金国俘虏,后来被安...
原创 三... 三国杀移动版 说到三国手杀,谁的实力最强?且看小锋来为大家分析。各位朋友们好啊,又到了小锋和大家...
原创 洪... 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采取了一系列旨在改善民生的措施。他下令让农民回归耕作,鼓励开垦荒地,修建水利设...
原创 庞... 在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战略,建议刘备先稳定荆州和益州,再找机会北伐中原。经过赤壁...
原创 关... 关羽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名将,也是汉末时期的英雄之一。关羽失荆州一事,被认为是三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然...
原创 庭... 蚂蚁庄园知识问答中的问题是: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这句诗描述的是哪位唐代诗人?选项为A、杜甫...
原创 诸... “观其雄略内断,英猷外决,殄公孙于百日,擒孟达于盈旬,自以兵动若神,谋无再计矣。” 这句话是唐太...
原创 原... 纸币这个概念对大家来说一定不陌生。在过去的几年里,纸币曾是我们日常交易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而如今它已经...
原创 王... 王陵是沛县的一个知名豪门大户,他与另一位豪强雍齿有着深厚的交情。那时,刘邦在沛县担任亭长,渴望进入当...
原创 活... 在小说《天龙八部》里面,有个高开低走的悲剧人物:慕容复。慕容复是五胡十六国时期慕容燕国的宗室后代。慕...
中外嘉宾走进江西吉州窑 领略陶... 11月20日,“人权行动看中国·2025”江西行活动参访团来到江西吉安县,来自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组...
原创 截... “截江救阿斗”是《三国演义》中非常重要的一段情节,它不仅展示了赵云的忠诚和英勇,还充分体现了赵云的智...
原创 多... 前言 我们是否曾设想过,一个年仅7岁的孩子,如何在复杂的宫廷争斗中,奋不顾身地为自己深爱的兄长出手相...
观展 溯源 探微(上新了) 刻纹石器 这是我国史前文化中流行的一种特殊石器,在内蒙古敖汉兴隆洼、辽宁阜新查海、山东泰安大汶口等遗...
原创 以... 历史长河中的智者抉择——诸葛亮为何选择刘备而非曹操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有一位人物凭借其卓越的智...
原创 五... 相信很多人都很熟悉《三国演义》中的五虎上将,这五位将领是蜀国阵营中的重要人物,每个人的武功都非常强大...
原创 历... 有句话说,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而一些历史在后代的流传中被改变,原本的真相被掩盖。由于古代的文化和科...
原创 元... 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期间,曾经两次尝试征讨日本,但都以失败告终。元朝甚至还筹划了第三次东征日本的行动,但...
原创 明...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掌控的封建王朝,它的前朝是元朝,后来的清朝则是另一个强大的政权。明朝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