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从沈王朱胤栘的袭位看明朝传承制度,以及宣宗破坏祖制挖出的坑
迪丽瓦拉
2025-09-17 23:03:12
0

嘉靖十年,明世宗下令隆平侯张玮携节前往潞安府(今山西长治市),为灵川郡王朱胤栘册封沈王,标志着朱胤栘成为沈藩的第五代藩王。值得一提的是,朱胤栘承袭亲王爵位的情况颇为特殊——他既非第四代藩王朱诠钲(沈恭王)的直系子嗣,也不是其亲兄弟,而是侄孙一辈。

众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确立了宗位继承的基本原则,即“立嫡立长,兄终弟及”,那么在朱诠钲的兄弟尚在世的情况下,朱胤栘是如何继承沈藩亲王爵位的?这就要回溯到第三代藩王沈庄王朱幼?的情况。

朱幼?是明代藩王中最长寿的一位,享年八十五岁,但他有一个遗憾:没有嫡子,七个儿子皆为庶出。既然如此,庶长子朱诠钲本应是第一继承人。然而,朱诠钲直到正德三年,年满三十岁时才被正式册封为王世子,这迟缓的背后原因就在《皇明祖训》中有详细规定。

《皇明祖训·职制》中写道:“王年三十,正妃未有嫡子,其庶子止为郡王;待王与正妃年五十无嫡,始立庶长子为王世子。亲王次嫡子及庶子,年及十岁,皆封郡王。授以镀金银册、银印。”由此可见,庶出子嗣欲成世子并继承王位,门槛极高,必须等到亲王及正妃年满五十且无嫡子方可立庶长子为世子。这便是明朝严格执行的“待嫡制度”。

不过,这一制度早在宣德年间被明宣宗的实际做法打破。宣宗为立青梅竹马宠妾孙氏为皇后,不顾祖训,立庶长子朱祁镇为太子,仅立不到百天。为了给这一违例行为寻找合理性,朝廷另行制定了“东宫不待嫡,元子不并封”的补充规定,允许皇帝册立太子无需拘泥于嫡长子身份,实质上绕开了“待嫡制度”。

然而,这一自相矛盾的规定并未得到广泛认可,因为皇帝身为朱家后代,宗族传承理应一脉相承,规则不能自相抵触。朝廷也意识到此规矩若泛滥使用,必将引发宗藩纷争。因而在处理藩王继承时,不仅严守“待嫡制度”,还经常采取更严格的措施,尤其避免王世子与嫡长子身份分属两人,宁可拖延到藩王去世后才正式册封。

这也解释了为何朱诠钲的世子身份拖延了整整二十年,直到正德十三年,朱诠钲父亲去世,他才被正式册封为沈藩第四代沈王。朱诠钲为人处事相当低调,史书中对他的记载不多,唯独明确他子嗣寥寥,史料仅记载他有一子朱勋(氵壯),而且此子早于父亲去世,于嘉靖四年便辞世。

朱诠钲唯一的慰藉是其孙朱胤桤(嘉靖元年生)尚年幼。朱诠钲对儿子早逝深感痛惜,特命王府长史及承奉官员严加教导朱胤桤,嘱咐其母妃郄氏寸步不离地守护孙子,甚至亲自上疏朝廷,请求允许五岁的朱胤桤“代理府事”。

朱诠钲此举明显是警告弟弟们不要轻举妄动,尤其借“代理府事”之名变相确立朱胤桤的继承权。毕竟《皇明祖训》规定宗藩子嗣年满十岁方可正式奏请册封,五岁的朱胤桤还无法正式获得世子身份,而“代理府事”则是一种变通手段,实质认可其未来继承资格。

嘉靖六年,朱诠钲尚未等到朝廷批复他的请求便离世,随后他的四弟宿迁王朱诠鎀便上疏声称朱胤桤年幼(仅六岁),无法管理王府事务,并暗示如让其母郄氏掌权恐乱国事,建议由他们这一辈的灵川王一支暂代王府事务,意图拖延继承权落定。

朱诠鎀的理由貌似合情合理,实则别有用心。他所在的灵川王系继承人朱胤栘与朱诠鎀有较大辈分差,难以镇压他。同时,他绝不愿沈藩亲王爵位传给后辈,否则他将失去承袭亲王的机会。明代宗位传承中,晚辈不能将宗位传给长辈这一原则极为重要。

他的侄子朱勋(氵壯)虽非嫡子,但生前未获册封世子,若朱胤桤未及承位便去世,亲王爵位将停留在朱诠鎀一辈,这样他还有可能通过其他手段继承亲王位(比如逼迫其他继承人弃权或消失)。朱诠鎀的真实目的就是希望朱胤桤远离王府核心,减少护卫,早夭。

郄氏深谙朱诠鎀的阴谋,遂上疏朝廷请求遵从先王遗愿执行。礼部官员为避免沈藩传承乱象,拒绝朱诠鎀请求,且正式承认朱胤桤代理府事资格,确认其沈藩继承人身份。

《明世宗实录》记载礼部议论:“王国宗祀,嫡孙承重固为正礼。然母妃与事,亦当预防。请令胤桤主丧、统府事,母妃止令在宫保护,府事皆听长史等捡束。郡王、将军及宗人不得奏扰......上从之。”

朱诠鎀承袭亲王位彻底无望,然而朱胤桤命运多舛,尚未获正式册封便于嘉靖九年夭折。老大一系绝嗣后,依《皇明祖训》规定,老二一系升级为大宗,原本被朱诠鎀利用的朱胤栘遂成为沈藩亲王爵位第一继承人。

面对这一现实,朱诠鎀难以接受,宁愿自毁前程也要破坏局势。他上疏朝廷称此前要求朱胤栘代管藩务的奏疏非本人所写,而是弟弟和侄孙冒用其名,要求暂停册封,先行调查。此举不过是搅浑水,试图为朱胤栘栽赃谋权找借口,阻止其继承亲王爵位。

朱诠鎀的阴险行径激起沈藩上下公愤,多位郡王联名上疏,指责他蓄意造谣。朝廷官员对此不屑一顾,轻松化解其刁难,明确表示无论是否有人冒其名上疏,朱胤栘的册封皆依据祖制不可违背,可先行册封,再行调查。

然而,朱诠鎀依旧不知收敛,嘉靖十年十月擅自前往北京告御状,诬告朱胤栘不孝。虽然诬告有风险,但他未经朝廷许可擅自离开藩地,违反了宗亲规矩。更糟糕的是,他在礼部尚书夏言面前盛气凌人,态度傲慢无礼。

夏言在世宗面前自然不会为朱诠鎀说话,结果朱诠鎀未见到世宗,反被内侍传话训斥,随后被押回沈藩,待新沈王登基后严惩。

嘉靖十年十一月,朱胤栘正式由朝廷持节册封为沈王。这位逆袭成功的继承人没有忘记堂叔一家,特奏请朝廷追封朱诠钲独子朱勋(氵壯)为沈靖王,以及小堂弟朱胤桤为沈怀王。

沈藩亲王从第四代到第五代的继承虽然跨度较大,但朱胤栘的承袭过程基本顺利,皆因《皇明祖训》规定得明明白白。

不过类似的继承争议在万历年间却引发剧烈风波。神宗不愿册立自己不喜的皇长子为太子,依靠祖制“待嫡”压制群臣,然而宣宗时期破坏的“东宫不待嫡”规定反成了制约神宗的枷锁。

这导致神宗与朝臣间展开了长达三十年的激烈斗争,围绕国本之争撕裂了明朝朝堂,也埋下了王朝最终走向衰亡的隐患。从某种意义上说,宣宗的行为体现了“宁爱美人,不爱江山”的悲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一... 好的,我帮你改写这篇文章,每段保持原意,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字数变化不大: --- 垂沙之战的第二...
原创 顺... 在清朝历史的风云变幻中,顺治皇帝与多尔衮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复杂,充满了仇恨和权力斗争。多尔衮的死不仅...
原创 6... 好的,我帮你把文章每段保持原意的基础上,增加细节,进行改写,字数变化不会太大。 --- 在封建时代...
原创 李... 好的,我会帮你把文章内容保持原意的同时进行改写,增加一些细节描述,且总字数变化不大。以下是改写后的版...
原创 与... 在广袤的太平洋上,美国为了打压东亚地区的崛起,特别为其设置了“三条岛链”,意图将东亚牢牢束缚在西太平...
房山石经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 6月9日是国际档案日,国家档案局公布第六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房山石经成功入选。当天,房山石经...
原创 印... 在南亚次大陆上,三哥近年来在边境地区动作频频,无论是与东方大国的边境对峙,还是对周边小国的干涉,其对...
原创 山... 清代的督抚制度继承了明代的框架,但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调整和完善,使得督抚逐渐成为地方行政的核心官员。尽...
原创 毛... 文 | 狼叔有料 编辑 | 狼叔有料 毛主席一生中,做出了三个最为关键的决策,同时这三项决策...
原创 慈... 慈禧太后是清朝最后一任实际统治者,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她的统治时期,恰逢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时...
原创 日... 好的,我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原意不变,并加入一些细节描述,让内容更丰富一些: --- 大家好,今...
原创 美... 在美国这片充满机遇的土地上,有一个州,它的人均GDP在50个州中垫底,但却孕育了全球最大的零售商——...
原创 为... 好的,我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原意不变,同时丰富细节,段落长度也差不多。 --- @过江隆? 昨天...
原创 武... 一、武则天晚年的难题 公元698年,75岁的武则天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临着艰难的选择:她该选自己的...
原创 历... 好的,我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原意不变,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让内容更加丰富,但整体字数变化不大。 ...
原创 李... 好的,我会按照你的要求,将文章的每段内容保持原意,增加细节并进行改写,同时整体字数尽量保持接近。以下...
原创 同... 在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和《梦华录》中,都展现了敲登闻鼓告状这一传统。在这两个故事中,明兰得...
原创 它... 好的,我会在保持原意和段落结构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改写,增加一些细节描写,总字数变化不大。 ---...
原创 日... 好的,我来将这篇文章进行改写并加入一些细节描述。字数和语义会尽量保持一致,但会适当增加一些情节和背景...
原创 南... 元嘉十三年(436年),年仅30岁的宋文帝刘义隆感到病重。由于病情愈发严重,他下达了一道圣旨,召回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