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李渊挟天子以令群雄,屈突通该何去何从?河东又是如何坚守了三年
迪丽瓦拉
2025-09-18 01:03:07
0

好的,我会帮你把文章内容保持原意的同时进行改写,增加一些细节描述,且总字数变化不大。以下是改写后的版本:

---

上回提到,李渊率领唐军顺利渡过黄河,直抵关中。经历了十多天激烈的攻城厮杀后,他成功攻陷了隋朝的都城长安。

占领长安后,李渊立代王杨侑为新的皇帝,自己则掌握实权,借助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赢得了名正言顺的政治地位。再加上李渊家族本就是关陇贵族集团的重要成员,他很快便获得了关内士族的支持,成功稳固了关中大部分地区的统治。

然而,要想彻底巩固关中并向东展开讨伐四方的战略,掌控河东和潼关的屈突通成为了他最大的心腹大患。

此前屈突通急于支援长安,却被刘文静所阻挡。如今形势逆转,李渊企图稳固后方东征讨伐,而屈突通和身后的潼关则成了横亘在他必经之路上的巨大障碍。

众所周知,长安与潼关相距甚远,这就导致李渊攻克长安时,屈突通却尚未得知消息。屈突通原本认为长安城坚不可摧,守上一年半载绰绰有余,没想到城池竟然在短短十余天内失陷,让他大为震惊。

因此,在这一时间段,屈突通与刘文静展开激烈争斗,险些将刘文静置于死地。

十二月初,屈突通派遣麾下大将桑显和率领精锐部队,再次运用旧有夜袭战术,对唐军营地发动突袭。此前唐军有史大柰和孙华奋起反击,大败桑显和,此番缺少了突厥骑兵的支持,刘文静几乎命悬一线。

桑显和率领隋军拼杀至次日天明,接连攻破唐军两座营垒,只剩刘文静镇守的中军大营未被攻陷。

刘文静亲自披挂上阵(宋代之前,文官多懂战术,讲究“出将入相”),与将领殷志玄一同冲锋陷阵,顽强抵抗。多次隋军冲入营垒,皆被唐军顽强顶回。

然而,在激烈短兵相接中,刘文静被流矢射中。唐军士气受挫,渐趋低迷,几近崩溃。正当隋军看似胜利在望,桑显和犯了致命错误。

他以为胜局已定,选择让士兵中午休息,饱餐一顿后再发起最后冲锋。恰逢午休时刻,刘文静抓住机会,迅速调派支援部队稳固阵地,骑兵也开始发动反击。此前被隋军压制的唐军趁隋军用餐之机,从南翼发起突然袭击。营垒中的唐军纷纷响应,桑显和猝不及防,手持饭碗的士兵们顿时被打散溃败。

诸将逃命,剩余小兵无路可退,只能纷纷举手投降。

这场战斗攻守易势转换,屈突通彻底丧失进攻能力,只能被动防守。

部下见势不妙,有人劝屈突通投降唐军。

屈突通愤然回应:“我蒙国厚恩,事二主,怎可逃难?唯有以死报国!”

众人不敢再提降唐之事。

他每每抚摸脖颈长叹:“我甘愿为国家受一刀!”

为守住潼关,他激励将士奋战,讲着讲着便泪流满面。将士们深受感染,虽力量悬殊,但士气依旧高昂。

未料屈突通刚安抚完军心,几日后便接到长安陷落、家人无保的噩耗。

这让屈突通意识到潼关难守,决定亲赴洛阳求援王世充,图谋扭转局势。

他留下桑显和坚守潼关,自己率少数兵力出发前往洛阳。

若非长安失守,桑显和或许还能坚守一阵,但家园破碎,众将士已无心恋战,纷纷投降唐军以求庇护。

于是,屈突通刚离开潼关,桑显和便率众降唐。

刘文静闻讯屈突通逃走,急忙派将领窦琮和殷志玄率骑兵数千追击。

终在稠桑(今河南灵宝县西三十里)截住屈突通。屈突通只得以步兵阵列抵御唐军骑兵冲击。

窦琮并未猛攻,先用感情牌动摇屈突通军心。

他派屈突通之子至阵前劝降,劝父亲早投唐军,免兵戈相见。

屈突通怒斥儿子:“昔日为父子,今乃仇敌!”命左右放箭射杀。

窦琮见计未果,又派桑显和前来劝降,劝说士卒勿随屈突通送死。

桑显和当众高声呼喊:“诸位兄弟,家都在关中,长安已为唐军所据,为家人着想,何必远赴洛阳?!”

这一喊声极具震撼力,屈突通军心迅速瓦解,众将士纷纷弃械投降。

屈突通见状悲从中来,明白自己忠于大隋王朝已尽,唯有认命。

他下马向东南隋炀帝所在江都跪拜叩首:“臣至此,非敢负国!”

确实,屈突通忠心耿耿,奈何天命难违,地利人和尽失,大隋终归走向衰亡。

屈突通被唐军擒回长安,李渊并未责难,反因旧日同为隋朝官员而心生同情。

李渊感伤地说道:“老兄弟,咱们相见太晚了!”

屈突通泪流满面:“我未尽臣子本分,今日为大隋丢了脸……”

李渊感慨:“你是忠臣!”随即赦免屈突通,封为蒋国公,授兵部尚书,兼任其子李世民元帅府长史。

安顿好屈突通后,李渊将目光转向河东城。

义宁元年十二月(大业十三年),李渊派屈突通赴河东协助刘文静劝降尧君素。

屈突通抵达河东城下,向城楼上的尧君素惭愧说道:“君素,我力屈而来。”

尧君素凝视着面露惭色的屈突通,心中涌起复杂情绪:多么希望他能力战尽忠,怎奈最终仍选择降唐。

他压抑感情,冷冷回应:“我尚未力屈,不必多言,战便是了!”

尧君素冷峻的话语更让屈突通羞愧难当,只得无奈撤退。

唐军见劝降不成,再度发动攻势。尧君素并非无名之辈,河东城又非霍邑,城防坚固,粮草充裕,唐军久攻不得,只能长时间围困。

这座河东城竟被尧君素坚守到义宁二年(唐武德元年八月)。

李渊见此不妙,派韦义节、吕绍宗攻打河东,历时一个月连城墙也未攻上。

这怎能忍?九月李渊又派心腹独孤怀恩接手,三个月过去,河东仍坚不可摧。

尧君素面对疯狂攻城的独孤怀恩,见河东将陷,写下奏表,详述河东及关中形势,用油布包裹,挂于木鹅放入河中,寄望洛阳援兵。

奏表被河阳隋官获悉,急送洛阳。新皇帝杨侗读后心情沉重。

虽想支援,奈王世充与李密大战消耗巨大,实无余力。只能给予封赏以示慰藉。

河东久攻不下,李渊焦躁不安,派投降隋将庞玉、皇甫无逸前往城下劝降尧君素。

尧君素仍拒绝投降。

李渊又祭出免死金牌,许诺保其性命,甚至派尧君素妻子前来劝说:“隋室已亡,天命属唐,君何自苦,徒自招祸!”

大隋已亡,你何必顽固?

尧君素冷冷回一句:“天下事非妇人所知!”

话音未落,即射妻子一箭,尧夫人倒地。

尧君素的心恐已千疮百孔,妻子是软肋,既然劝降无望,不如早早了断,死后黄泉再会。

尧君素忠烈刚毅,誓死不降,让人不禁联想到《三国演义》中“忠臣宁死不辱,大丈夫岂事二主”之语。

尧君素,确是一位铮铮铁骨的忠臣。

面对围困与攻势,他明知难守,却早已下定破城死守、以身殉国之决心。

每谈国事,便痛哭流涕,对将士说道:“我昔日侍奉皇上,今日无陛下则无我,忠义令我不得不死。若天命转移,隋室灭亡,必断头示众,听诸君取富贵。今城坚粮丰,大事未可知,不可动摇军心。”

尧君素性格严谨,善于统御,部众忠诚无二心。

他如此坚守河东,直至粮尽人吃人,且传出江都隋炀帝死讯,军心开始动摇。

武德元年十二月初六,部将薛宗、李楚客杀害尧君素,投降唐军。

可惜忠君守城的尧君素终难挽狂澜。

大隋王朝终走向覆灭。

每个王朝兴衰,都伴随着不同的忠臣与叛徒,有些腐朽至极,有些誓死护国。尧君素这样忠勇之士,历来令人敬仰,永载史册。

尧君素死讯传至其他戍守部将王行本耳中,王行本怒杀数百同党,继而坚守河东城。

此守直至武德三年,粮尽援绝,王行本终忍无可忍,率众出城投降。

李渊下令斩杀王行本,至此河东郡尽归唐军。

一座河东城,李渊用了整整三年才攻克,可见尧君素之坚韧不拔!

---

如果你需要进一步修改或调整,随时告诉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明... 崇祯二年(1629 年),扬州城笼罩在血雨腥风之中。七岁的刘淑跪在刑场边缘,看着父亲刘铎被锦衣卫押上...
原创 看... 暑期创作大赛中,黄维曾引用花蕊夫人《述国亡诗》中的诗句——“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 十四万人...
原创 原... 阅读历史的人都明白,汉高祖刘邦通过斩白蛇的勇敢行动,揭开了大汉王朝的辉煌序幕。《史记·高祖本纪》中详...
原创 一... 宝应元年(762年),唐朝两位帝王相继去世,一位是开创开元盛世、却因安史之乱而陷入困境的唐玄宗李隆基...
原创 毛... 在阅读本文之前,诚邀您点击“关注”,这样您不仅能更方便地参与讨论与分享,也能收获更多不同的阅读体验,...
原创 刘... 刘备在与东吴的决战中失利,身受重伤,命悬一线,陷入了病危的状态,倒在了白帝城。深知自己时日无多,刘备...
为什么说朱元璋运气爆棚 朱元璋,一个从底层爬上来的皇帝,他的故事简直就是一部“逆天改命”的史诗。我们常常赞叹他的雄才大略,他...
探访国台办力荐的“大禹故里”北... 封面新闻记者 闫雯雯 王祥龙 刘彦君 伍勇 大禹,中国历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 他以天下为公,领导...
原创 你... 匈奴,这个在中国历史上被视为外族的民族,给中原带来了无与伦比的威胁,其勇猛程度令人侧目。西汉时期的名...
原创 曹... 聪明过人的杨德祖,家族世代承袭官职荣光。他笔下书法如龙蛇飞舞,胸怀如绵帛般细腻深远。言谈间能震惊四座...
原创 历... “今人未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这句诗话传递的情感悠远深邃。历史长河浩瀚无边,任何时代的每一个人...
原创 朝...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时,联合国军的军犬在朝鲜半岛肆意横行,其暴力行为甚至超过了联合国军本身。更令...
原创 太... 公元 713 年七月,长安城笼罩在一片肃杀之中。太平公主蜷缩在山寺的角落,发丝凌乱,眼神空洞。她怎么...
原创 大... “学好文武艺,卖与帝王家”,这句话从古至今,几乎成为了无数读书人的人生理想。能够在科举中一举成名,金...
原创 为... 汉初时期,刘邦在封建诸侯时,齐国是其中最为强大的一个。那么齐国的强大究竟表现在什么地方呢?首先,齐国...
暑期非洲动物大迁徙之旅:肯尼亚... Africa “为什么 要到非洲? 没有 具体的答案, 只有 强烈的直觉。 如果不去, 怕是会 终身...
宋丽荣:“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北京日报记者 孙云柯 这几天,宋丽荣借着家里装修的机会,把父亲生前的老物件又翻出来整理了一遍。《马克...
原创 朱... 朱元璋在用餐时突然发现菜肴中夹杂了一根头发,他立即怒火中烧,拍案而起,吩咐侍卫将厨子捉来,准备亲手斩...
原创 别... 美国,作为二战后全球最强大的国家,尤其是在苏联解体后一度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长期以来都被冠以“世界警...
原创 朱...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有26个儿子,长子朱标出生于至正十五年(1355年),幼子朱楠则是在洪武二十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