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晚清刺客吴樾:手握三尺剑,割尽满人头,暗杀行动因口音功亏一篑
迪丽瓦拉
2025-09-18 02:01:40
0

1905年9月24日的清晨,北京正阳门火车站,这座当时中国最大的火车站内,挤满了各路官员和送行的人群。满清朝廷的五位重要大臣即将启程前往欧洲出访,京城的大小官员纷纷前来为他们送行,现场气氛庄重而热烈。与此同时,一名年轻刺客身着清朝仆役的制服,怀揣自制炸弹,伪装成随从,混入了人群,潜入站台,准备以自己作人肉炸弹,刺杀这五位大臣。

爆炸发生的那一刻,伴随着一声震天巨响,火车站顿时陷入混乱,四周充斥着惊叫和哭喊。炸弹的威力极大,直接将火车车顶炸裂,尘土飞扬中,五位大臣满脸尘灰,呆若木鸡,震惊之情溢于言表。刺客则壮烈牺牲,鲜血染红了车厢。这起刺杀事件立刻震动了整个京城,也让慈禧太后惊恐万分,当夜紧急命令将颐和园的宫墙加高三尺,以防类似事件再度发生。至今,游人仍能在颐和园遗迹中看到这段历史留下的痕迹。

这起著名的暗杀案,刺杀者名叫吴樾,是民国时期反清刺客的代表人物。回溯到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后,满清政府被强烈挤压,西方列强趁机划分势力范围,建立租界。租界内推行西方的管理制度,其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言论自由,这无疑成为革命党人躲避满清压制的庇护所。各类进步报刊和杂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揭露了满清统治下的诸多暴行,如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以及“留发不留头”的惨烈历史,这些揭露让满清政府坐立不安,却又无力阻止。

1903年,《苏报》由章士钊主笔,章炳麟、蔡元培等革命知识分子撰稿,惊世骇俗地在上海英租界问世。它公开发表了邹容的《革命军》,首次大声呼吁推翻满清统治、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民族的独立。这篇文章一经发表,激起社会强烈反响,整个国家弥漫着浓厚的反清气息。再加上清政府自鸦片战争以来,屡战屡败,割地赔款的屈辱,使许多原本忠于体制的人也开始转向革命。

面对《苏报》的激烈反清言论,清政府极度恐慌,公然违反租界内的法律规定,派出武装卫队突袭报馆,查封刊物,逮捕多名工作人员。邹容虽已逃脱,但看到同伴被捕,毅然选择自首,以壮士断腕的姿态震惊世人,赢得无数敬佩。此举激起租界内中外人士的声援,清军反而被围堵,形势一度十分尴尬。最终,案子按西方法律程序审理,清廷仅作为原告,几乎全体被告无罪释放,少数人仅获轻刑。这次事件让反清言论走向公开化,掀开了历史新篇章。

在这种氛围下,全国各地的暗杀行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令人震惊的是,这些刺杀多为个人行为,毫无组织,反映了民众愤怒的深度。1903年11月,革命党人万福华独自策划在上海狙击广西巡抚王之春,虽未成功,但掀开了晚清刺杀风潮的序幕。万福华为了节省子弹,未事先试枪,导致撞针损坏,行动失败。他被判十年徒刑,虽败犹荣。

安徽桐城的青年书生吴樾深受其影响,坚信暗杀是推翻满清、清除卖国贼的最佳途径。他撰写了长达万余字的《暗杀时代》,提出“排满之道有二:一曰暗杀,一曰革命”,并将慈禧太后列为首要刺杀目标。1905年,风云变幻:旅顺驻军被俄军投降,东京中国留学生积极推动立宪,因《苏报》案被捕的邹容病逝狱中,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革命情绪高涨,满清为缓和局势,派遣载泽、戴鸿慈、徐世昌、端方、绍英五位重臣出访欧美考察宪政,实为拖延革命压力的手段。

这五位大臣均为戊戌变法失败后残留的旧臣,清廷立宪名存实亡,拒绝开放门槛,令革命党人怒不可遏。由于慈禧居深宫难以接近,五大臣便成了刺杀目标。革命党人杨毓麟曾留学日本,此次被任命为五大臣的随行翻译,他建议使用威力更大的炸弹替代手枪,亲自筹措炸药和制造炸弹,尽管技术有限,只能用撞针式触发。

1905年夏,安徽芜湖的科学图书社楼上,吴樾与同伴赵声在陈独秀见证下,进行了一场激烈的单挑比武,决出刺杀任务的最终人选。两人均不分胜负,最终吴樾巧妙以“死比推翻清朝容易”为理由自告奋勇承担此艰巨使命。刺杀任务遂由他承担,三人豪情万丈,楼顶畅饮告别。

吴樾出身官宦之家,曾就读京师大学,崇拜孙中山,是坚定的革命刺客。他生于1878年,家乡安徽桐城,家境虽不富裕,但从小喜好诗词、侠义,推崇李白的侠客精神。青年时期,国家动荡不安,他痛恨清廷腐败,弃科举转而从事商业,并积极参与变法运动。1900年义和团兴起,反对洋人,吴樾认为闭关锁国是倒退,选择南下江南躲避动乱。随后他支持康有为等人的变法起义,但起义被镇压,未能成事。

八国联军入侵后,清政府被迫改革教育,设立新式学堂。吴樾通过考试进入保定高等学堂,接受新思想熏陶,转向支持暴力革命。随后,他联合赵声、杨毓麟成立北方暗杀团,誓言刺杀满清权贵,刻苦训练射击、格斗和爆炸技术。慈禧、奕劻、铁良、袁世凯、张之洞等皆为目标。他的暗杀团后来并入光复会,结识陈独秀、秋瑾等革命志士。

为准备刺杀,吴樾与秋瑾化装成主仆,多次踩点正阳门火车站。秋瑾原定负责掩护,但因同乡徐锡麟计划在安庆起义,秋瑾义无反顾回南方支援。临行前,吴樾写下“不到成功誓不生还”的豪言壮语。给未婚妻严无畏的《与妻书》则从容论述生死大义,严无畏以诗《三绝》为吴樾壮行。

行动前夜,吴樾与朋友们畅饮至深夜,次日清早便将炸弹绑在怀中,张榕扮作仆人,随他进入当时中国第一大火车站——正阳门火车站。车站内,五大臣的专列车厢戒备森严,数百官员挤满候车大厅,气氛紧张而热烈。吴樾穿着朝廷仆役服装,镇定自若地进入大厅,越过站台,成功混入了五大臣所在的专车。

五大臣所在的第三节车厢戒备最严,吴樾进入了第四节车厢——五大臣的随从与守卫乘坐处。大家闲聊中,初未起疑,但随即因吴樾的安徽口音而引发怀疑。一名侍从询问他隶属何位大人,吴樾巧妙称“泽爷”,即镇国公载泽,使用了地道的京片子,但浓重的乡音依然引起疑虑。几名清兵起身盘问,吴樾镇定自若,解释自己是从安徽调来的泽爷府随从。

正当众人纠缠之际,火车启动,车厢微微后退,吴樾一个趔趄撞到身后的兵士。此时,炸弹的撞针被意外触发,炸弹在他怀中爆炸。爆炸威力虽有限,因当时炸药尚非现代TNT,但仍将第四节车厢炸毁,吴樾当场下身被炸得血肉模糊,壮烈牺牲。五大臣中邵英受伤较重,其他人大多轻伤或毫发无损。

张榕因远离爆炸现场,迅速逃离,事后销毁吴樾遗物,化名隐匿。清军不久便展开追捕,将张榕逮捕入狱。幸运的是,一名狱吏被他们的义举感动,暗中帮助张榕逃脱,两人一同逃亡。清廷震惊恐慌,慈禧亲自下令加高颐和园宫墙,昼夜巡逻防范。

清廷虽下令严查,却无法确认刺客身份,只得对吴樾遗体进行防腐,置于火车站玻璃棺内悬赏认领,但无人应声。直到后来,同盟会将吴樾写给未婚妻的《与妻书》在日本东京公开,世人才知这位刺客的真名。遗书中,吴樾希望未婚妻能投身革命,成为“罗兰夫人”,以自由精神并肩前行。罗兰夫人乃法国大革命烈士,其坚贞不屈令人敬仰。

吴樾牺牲后,未婚妻严无畏悲痛难抑,终以刀自刎,殉情以表忠贞。孙中山称赞他们“浩气长存”,吴樾的《暗杀时代》则在革命者间广为传阅,誓言“手提三尺剑,割尽满人头”,成为那个时代不朽的激励之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李... 在中国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因其杰出的文治武功与丰功伟业而被世人铭记。然而,这位帝王的早逝,却成为了一...
原创 朱... 在古代的中国,有一位英明而勇敢的皇帝,他的名字叫朱元璋。朱元璋治理着一个庞大的帝国,然而与其他许多皇...
驻藏大臣制度: 清代治理西藏的...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市场星报) 在拉萨八廓街大昭寺北侧,一座看似普通的藏式建筑门前屹立着两只石狮...
原创 廖... 廖耀湘,湖南邵阳人,是一位全程参与了八年抗战的国民党中将。他身上既有书生的气质,又有战将的胆略,长期...
青州风格佛像艺术展长沙开幕 一... 中新网长沙11月21日电 (邓霞 贺靖婷)“东方微笑——青州风格佛像艺术展”21日在湖南省博物馆开幕...
原创 1... 两宫回銮又称“慈禧和光绪从西安返京”,指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与光绪帝结束庚子逃亡,...
“最干净的,最危险”:赵构为何... 《绍兴十二年》 夏坚勇 著 官家的心事 (节选) 官家这些日子有些纠结,到年底了,宫里宫外都在忙着准...
我在美国生活了5年 2025、11、21日 题目:我在美国生活了5年 作者:佚名 五年。 这个数字听起来不算长,但足够...
原创 1... 看历史老照片,品百年沧桑巨变。 大家好,我是历史君,一个搜集整理老照片的博主。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1...
原创 历...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漫长的岁月中,涌现了许多英雄人物,尤其是那些名将,他们无论是在扩展疆域,还...
原创 张... 记得2006年的时候,我看过一部电视剧,这部电视剧的名字叫《雄关漫道》,讲的是红军的红二、六军团长征...
原创 王... 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高平陵之变,他成功地杀掉了大将军曹爽及其一干亲信,趁机...
原创 如... 韩信向刘邦要求做假齐王的事情,发生在楚汉荥阳会战期间。当时,项羽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将刘邦一行人困在...
原创 大... 大宋开国的名将石守信,既是赵匡胤的亲信,也是战功显赫的将领。他的从军经历颇为传奇,历任多个重要职务,...
原创 作... 胡惟庸是一个非常自大的小人,他的能力和贡献在朱元璋的集团里并不突出,正是因为党派斗争才让他得到了丞相...
原创 老... 一组三十年代战前上海老照片,繁华景象可见一斑。三十年代的上海是中国最繁华的都市之一,其经济、文化、建...
原创 南... 傅亮(374年—426年),字季友,北地郡灵州县(今陕西省耀县)人。傅亮是南朝宋开国功臣,西晋司隶校...
原创 秦... 南通有着悠久的历史,虽然早在秦朝之前,南通地区的大部分土地还被海水覆盖,只有海安县西部和如皋市西北部...
原创 伊... 1755年,45岁的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实现了他祖父康熙皇帝和父亲雍正皇帝未能完成的愿望,成功...
原创 明... 明朝的财政问题一直是一个复杂且棘手的话题,尤其是在明朝中后期,财政状况变得异常紧张。具体来说,明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