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在用餐时突然发现菜肴中夹杂了一根头发,他立即怒火中烧,拍案而起,吩咐侍卫将厨子捉来,准备亲手斩了他。可谁知,这名厨子仅凭一句话,不仅保住了自己的性命,甚至还得到了朱元璋的赏赐。那么,这名厨子到底说了什么话呢?他又是如何化解了危机的呢?
朱元璋的做派,在古代的皇帝中可谓独树一帜。他出身贫寒,经过多年艰难的奋斗,最终成了大明帝国的开国皇帝。然而,尽管地位显赫,他始终未曾忘记自己的草根出身,始终保持着简朴的生活习惯。在吃饭上,朱元璋从来不会像许多富贵的皇帝一样,豪华奢侈,山珍海味一应俱全。大多数帝王的餐桌上,总有满汉全席的盛宴,数十道菜,山珍海味飞禽走兽,一道道昂贵的佳肴用料珍稀,制作过程也极为耗时耗力。而朱元璋则完全不同,他每餐不过是几盘简单的家常菜,外加一碗白粥,吃饱便好。他的朴素生活方式,展现了他不为财富迷惑的心性。
然而,尽管朱元璋生活简朴,性格却非常严苛。据史料记载,朱元璋脾气暴躁,喜怒无常,经常因为些微的失误就决定惩罚大臣。比方说,他是一个非常有原则的人,他自己曾是和尚,吃过残饭冷菜,因此对于任何贪污腐化的行为绝不容忍。然而,他一旦发现与自己的过去有关的字眼,就会勃然大怒,不允许别人随便提起。比如说,有人提到“光秃秃”或者“秃头”等词,他便会愤怒地斩断言者的生命。
有一次,在进餐时,朱元璋看到菜肴中夹杂了一根头发,顿时失去了食欲,心中不悦。那时的他,若是发现有不合自己标准的事物,往往会非常生气。菜肴里竟然有一根头发,这在他看来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失误,更是一种对皇帝的不尊重。于是,他大声呼喊命令侍卫把厨子捉来,要亲手给厨子一个惩罚。
侍卫听令后迅速前往御膳房,将那位厨子捉拿了过来,带到了朱元璋的面前。这时,朱元璋依旧怒气未消,指着桌子上的菜肴质问厨子,为什么饭菜里会有一根头发。还直言不讳地问厨子,是不是想故意讽刺他当年剃发为僧的往事,侮辱他的尊严。眼看朱元璋怒气冲天,厨子心里一惊,但他并未急于回答,而是急忙行礼,低头给自己脱下了帽子,露出了一颗光亮的光头。
原来,厨子为了避免自己的头发掉进食物里,早就将自己的一切头发剃得干干净净。看到这一情形,朱元璋顿时愣住了,心里明白,显然这位厨子并非故意犯错,而是无辜的。可是,眼下愤怒已发,朱元璋难以平息自己心中的怒火,如何让自己下得了台呢?
尽管如此,饭菜里确实有一根头发,这件事显然还需一个合理的解释。朱元璋决定彻查此事,所有负责御膳的人员,包括传膳的、端盘的、管餐的,通通要接受审问。只要找不出原因,所有人都得为此付出代价。
这时,气氛愈发紧张,而一直没有说话的厨子,突然蹲下身子,走到桌前,仔细看了看盘中的那根毛发。经过一番思考,他抬起头,颤声答道:“陛下,这不是头发。”朱元璋听后,眼前一亮,心中充满了疑惑,心想,这厨子竟然还能辨认头发的种类?于是,他好奇地问:“既然这不是头发,那是什么?”厨子低头磕头,再次小心翼翼地回答:“陛下,这其实是您自个儿的龙须。”
朱元璋听后愣住了,心中一惊。还没等他细想,站在一旁的马皇后急忙向他请罪,解释道:“陛下您在用膳时,您的龙须不小心掉了下来,臣妾未能及时发现,实在是失职,请陛下恕罪。”朱元璋听后,目光复杂地看了马皇后一眼,毕竟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深厚,怎会忍心处罚她?
他再次低头看着盘中的那根“毛发”,确实与自己的胡须有几分相似。心中一动,朱元璋情不自禁地摸了摸自己的胡须,结果不巧,一捋之间,两根胡须被他轻轻带了下来。此时,朱元璋心中的怒气也完全消散了,随即他放松了神情,笑了笑。
不过,他的情绪恢复过来之后,心里又忽然想起了厨子那番夸赞话,认为厨子并非普通人物,反而很有见识。于是他决定不再追究此事,便转过头来,称赞厨子手艺好,饭菜做得香,还给了厨子一大笔赏赐。
如果说,这名厨子的机智令人佩服的话,那朱元璋从中展现出的睿智也是不容忽视的。通过一句话和一个动作,厨子巧妙地化解了自己的困境,不仅保住了性命,还成功获得了赏赐。真是让人不得不叹服。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古代皇宫里的御厨们不仅仅是凭借厨艺获得帝王的宠爱,更多时候,是凭借他们的智慧、细心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像朱元璋这样的草根皇帝,曾经历过无数艰难困苦,也未曾忘记自己曾经的饥饿与艰辛,所以他对于饭菜中的一丝不整也显得格外敏感,但他的处理方式却又透露出他难以言喻的复杂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