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成吉思汗热衷于屠城,却不杀这3种人,这才是最让敌人害怕的
迪丽瓦拉
2025-09-18 03:01:32
0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是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的豪迈诗句,言辞激昂,气势磅礴。诗中提及的几位历史英雄,都是中国古代开创伟业的明君,令人肃然起敬。然而,读者初看这句诗时,可能会误以为成吉思汗在这几位君主中光芒最为暗淡。

但事实恰恰相反,成吉思汗的伟业完全能够与其他几位君主媲美。首先,他成功统一了蒙古各部,开启了横扫全国的征程。他的孙子忽必烈更是终结了宋、金、辽三国分裂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的统一王朝——元朝。翻阅史书,会发现元朝是中国疆域面积最大、版图最广的朝代,达1372万平方公里。东至日本海,西抵天山,北包贝加尔湖,南达暹罗(今朝鲜地区)。为了高效管理如此辽阔的领土,元朝首创了行省制度,这也是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雏形。

元朝无疑是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朝代,而其缔造者成吉思汗,更是一位传奇的军事天才。现代人最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他打下的那万里江山。其势力范围最远甚至拓展到今日土耳其境内。在欧洲史书中,成吉思汗的东征被形容为“上帝之鞭”,被认为是撒旦派来惩罚欧洲人的惩戒者。

成吉思汗之所以能迅速攻城略地,关键在于他采取了极为残忍的手段。无论敌军是否投降,他所攻破的城池大多遭遇屠城惨剧,造成无数生灵涂炭。其军队所到之处,仿佛地狱重现。正是这种残酷无情的原始野蛮,让他能够一块块地征服广袤土地,最终从荒凉的草原崛起,建立了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

然而,历史学家深入研究史料后发现,尽管成吉思汗视百姓如草芥,每次屠城却有三类人被特意留下。这并非出于仁慈,而是因为他有着更深的战略考虑。待会儿我们会揭晓这三类人。先让我们探讨一个关键问题:成吉思汗为何要如此残忍地屠城?明白了原因,才能理解为何他会特意放过这三类人。

成吉思汗原名铁木真,幼年生活幸福美满。父亲是部落中备受尊敬的领袖,小铁木真在父亲的庇护下健康成长,性格却较为胆怯懦弱。直到九岁那年,他人生迎来巨大转折。那一年,他父亲遵照习俗出行为铁木真定下娃娃亲,却遭到敌对部落暗算被杀害,从此他们的部落元气大伤,陷入低谷。

草原民族生活资源极其匮乏,环境异常恶劣。为了抢夺有限的资源,强者生存法则残酷而现实。弱小者必遭掠夺,唯有强大凶残方能自保。父亲死后,铁木真和母亲在部落中的地位一落千丈。部落内阴谋丛生,有心人觊觎首领之位,对母子二人百般刁难。铁木真天资聪颖,武艺出众,年轻却已颇具威望,令部落泰赤乌人忌惮不已,认为他会威胁他们的统治,于是密谋谋杀铁木真。

一次,泰赤乌人突袭铁木真的营地,企图活捉他。为保护兄弟姐妹安全,铁木真孤身引开敌人视线,却最终被俘。命悬一线之际,父亲旧部念及旧情,救下铁木真,并送给他们旅费,助其逃脱。历经生死,铁木真痛感世事无情:父亲被害,自己也险丧命,只有变得如狮般强悍凶猛,才能保全家人和自己。他发誓,绝不再被他人摆布,要成为真正的强者。

这一性格转变极为关键。在一次捕猎中,为争夺一条鱼,他竟对弟弟出手极为狠辣,几乎酿成惨祸。母亲见状严厉管教,令铁木真得以控制欲望和暴戾,但其性格中的狠辣却根深蒂固。这种性格虽凶狠,却是他在残酷草原环境中生存的关键筹码。为了报父仇,他学会隐藏杀气,外表温和,以避免过早暴露锋芒引祸上身。

铁木真逐渐长大,低调积蓄力量,生活逐渐稳定,养马增兵,提升战斗力。可惜命运多舛,他很快遭遇盗马贼的袭击。激烈的争斗险些丧命,但常言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他不仅夺回马匹,还赢得了第一位忠诚追随者。

铁木真意识到,仅凭个人力量难以成事,遂联系父亲的旧部,获得他们的归顺。旧部首领安答率众归附,铁木真一跃成为草原上一股不可阻挡的势力。草原资源稀缺,人口骤增,他必须不断扩大势力范围,与仇敌泰赤乌争夺地盘。双方你死我活,展开激烈厮杀。

草原上的权力终归年轻人掌控。铁木真如凶猛狮子般击败了年迈狼群,战功累累,不断吸纳部落,最终统一蒙古,被尊为“成吉思汗”(意为“广大海洋之王”)。但蒙古草原已难满足他的野心,为了获得更多资源,他发动南征北战。率领精锐骑兵攻占周边土地,北伐夏国,南征金朝,西攻西辽,甚至西进欧洲,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仍奔波在战场上。

战争带来惨烈生灵涂炭,成吉思汗的征服之路更是血腥残忍。每攻破一城,他不接受投降,而是屠城烧杀,使尸山血海。然而,欧洲史书将他的军队比作索命魔鬼,铁木真并非嗜杀成性,而是出于战略考量。

首先,源自他的悲惨童年经历:他明白若不斩草除根,仇敌必然追杀报复。正如他当年亲手铲除杀父仇人泰赤乌一样,他坚信只有彻底消灭敌人,方能保全自己。屠城不仅消灭潜在威胁,也震慑其他部落,使他们畏惧蒙古军威。

其次,屠城能迅速抢夺资源,激励士气,且无需负担俘虏的生活与管理,简洁粗暴,却极为实用。

奇怪的是,尽管铁木真屠杀无数,但每次屠城他都特别留下三类人。此举绝非简单的仁慈,而是深谋远虑的智慧体现。了解这三类人,你会对铁木真的用兵策略赞叹不已。

第一类是不杀五岁以下的幼童。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尚无记忆,无法怀恨报复。更重要的是,这些幼童极易被洗脑,日后可培养为效忠蒙古的士兵,补充军队年轻血液。此外,不杀幼童还能确保被征服地区后续人口延续,保障统治的稳定。

第二类是不杀逃兵。在铁木看来,战场上敢冒死逃跑者实属胆小懦弱之辈,无法对蒙古构成威胁。逃兵的逃脱反而能在更广泛地区传播蒙古的威名,令更多人心生恐惧。

第三类是能工巧匠。蒙古游牧民族缺乏手工制造能力,留下工匠有利于制造武器与生活用品,弥补军队装备不足。这些工匠对战争胜利至关重要,铁木真理智地加以保护和重用。

铁木真在屠城堆积尸山血海的同时,留下幼童、逃兵和工匠,正是为了更好地扩充兵力,巩固统治,提升军队实力,助他征服更广阔的疆土,打下更多的城池,杀死更多的敌人。

“一将功成万骨枯”,铁木真所有的残忍与智慧,皆为成就他内心那霸业的野心。对有用者他网开一面,对无用或有潜在威胁者则斩草除根,毫不留情。

这就是铁木真的战争智慧,看似残忍,实则他征战无往不利的关键所在。然而,靠亿万生灵的鲜血筑起的帝国,终将被那些被统治者最轻视的“蝼蚁”推翻,历史终究属于普通百姓。

这位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在人民面前也不过是个会弯弓射雕的草原汉子。只有当人民真正成为历史的主宰,才会涌现出更多风流人物和真正的英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秦... 秦琼,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堪称战神级人物。他不仅在隋唐时期的战场上留下赫赫战功,更是被视为“门...
原创 美... 对于全球各国而言,研究国家历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后代可以从历史中提炼出古人们的成功与失败经验,借以...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发布声明 6月29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发出声明,详情如下。 尊敬的观众朋友们: 为便于观众准确便捷地预约、购...
原创 寒... 汉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匈奴突然入侵上谷郡,杀掠了大量百姓。消息传到长安后,整个朝廷陷入了恐慌...
原创 日... 日本的军国主义,犹如一只被禁锢已久的潘多拉魔盒,一旦重新开启,带来的冲击力和影响将是巨大的,对周边国...
原创 考... 关于夏朝的真名是否为“夏”,这个疑问看似简单,但却涉及深刻的历史学问题。很多人或许没有意识到,这个问...
原创 历... 好的,我会根据你的要求进行改写。以下是重新表述后的版本: --- 一、如果曾国藩是赵匡胤,安庆或许...
原创 后... 一、落第书生 此人名叫敬翔,来自同州冯翊,他的祖先曾为唐朝的功臣,且有着赫赫声名。早在705年,他...
原创 明...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明朝是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封建王朝,其统治将皇权集中的做法推向了极致。为了确保皇...
原创 中... 当然可以!我帮你把文章内容改写一遍,保持原意不变,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写,让文字更丰富一些: ---...
原创 清... 做生意的朋友们或许都听过一句话:“投资不过山海关”,这句话的含义是说东北地区经济萎靡,不适合轻易投入...
原创 他... 1931年,日本发动了震惊全国的九一八事变,迅速占领了我国的东北三省。事变发生后,南京国民政府由蒋介...
原创 有... 好的,我已根据您的要求对文章进行了改写,保持了原意并增加了一些细节描述。以下是修改后的版本: ---...
原创 曹... 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曹叡病逝。曹叡在临终时没有亲生子嗣,于是立下了年仅八岁的养子齐王曹芳为皇...
原创 清... 清初的“八大铁帽子王”是指在清朝开国过程中立下显赫战功,并被授予世袭罔替亲王或郡王爵位的八位皇室宗亲...
原创 醇... 我既熟悉又感到陌生的皇阿玛因病驾崩了。他的一生不易,继位时,大清江山已经风雨飘摇,虽然还能勉力支撑,...
原创 周... 对于熟悉汉末三国历史的朋友们来说,周瑜这一人物应该不会陌生。他是东吴“四大都督”之首,是连曹操都极为...
《汴京听风录》:以文学想象打开... 作家南飞雁日前出版了新作《汴京听风录》,并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首发式。 《汴京听风录》围绕澶渊之盟后的...
原创 美... 众所周知,毛主席与蒋介石之间的关系可谓针锋相对,双方都希望能将对方一举打倒。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在某...
原创 史... 越举之事历来为众人所不齿,然而历史上类似的事件却屡见不鲜。就在唐代,唐高宗宠爱武则天,唐玄宗钟情于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