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集才社区的刘新田支书找到我,告诉我他们社区有与桂北游击队相关的历史,希望我去采访。我当时答应了他,但心里其实有些迟疑。回想起一些市、县领导曾对我写红色历史的提醒,我担心这类内容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毕竟,桂北游击队属于红色历史,涉及的内容较为敏感。于是,我一直没有立即行动。但随后刘支书几次主动联系我,既在办公室找我,又通过电话催促。这番坚持让我重新思考:红色文化需要传承,尤其是在如今对红色历史的关注日渐淡化的情况下,是否应该让这些历史继续被遗忘?如果大家都不去记录这些事,那些曾经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先烈的事迹难道就此消失吗?想到这里,我决定去采访,了解更多,也许这不仅是对历史的记录,更是对那些为国家付出的人的一种致敬。
这次讲述故事的人,是集才社区董家底唐家的唐述宝和他的妻子蒋业凤。听他们讲述当年跟随蒋余荪部队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往事时,我才明白,他们的经历更多的是抗战历史,而非传统意义上的红色历史。
回顾那段岁月,民穷国弱,强大的日本侵略者无情地侵略了中国,烧杀抢掠,给无数家庭带来了灾难。全州百姓在战火中饱受摧残。唐述宝开始给我讲述他家族的遭遇和奋起抗战的历程。他的祖父,有三个儿子,其中一个叫唐宗棋。唐宗棋在侵略者入侵全州后,毅然加入了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九十三军挺进纵队,开始了抵抗日本侵略的斗争。他为何要参军抗日?唐述宝告诉我,这一切的根源都与日本侵略者对无辜百姓的残忍杀戮息息相关。
唐述宝继续讲,他的二伯唐宗浦也曾在侵略军入侵的那年,去全州镇邓家埠村迎亲,却不幸遭遇了日军。在试图逃跑时,唐宗浦跳进了塘里,但敌人的枪声响起,他最终倒在了日军的枪口下。对于唐宗棋来说,亲人惨死在敌人的屠刀下,使得他更加愤怒,也更加坚定了参与抗日的决心。当他得知全州龙水禁山的蒋余荪组织的抗日队伍时,他立即报名加入了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九十三军挺进纵队,和日本侵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为了避免敌人报复,唐宗棋在入伍后改名为唐宗柳。虽然名字换了,但心中那份对家人的责任和对祖国的热爱始终未变。正因如此,日军不久后便对唐家发起了报复,他们派出飞机对唐宗棋家进行轰炸,房子被炸得面目全非。村民们都认为这次袭击是因为唐宗棋参与抗日,日军认出了他并进行的报复。炸弹还炸断了旁边古老的樟树的两根大枝。
那棵古樟树曾是唐述宝家门前的风景线。尽管树枝曾枯黄凋零,但因为唐述宝家开了一家小商店并且有了自来水的滋养,古樟树渐渐恢复了生机,枝繁叶茂。看着古樟重获生机,唐述宝不禁回忆起往昔的岁月。
1944年冬,日本侵略军从紫岭云头田一带出发骚扰,挺进纵队决定在才湾镇白竹江云脚底设伏,准备围歼日军。当时,唐宗柳也在这支队伍中,他是围歼战的一名战士。当日军闯入包围圈后,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日军拼死顽抗,经过一番恶战,最终我方击毙了约20名敌军,然而我方也牺牲了18位勇士。为了安葬这些牺牲的战士,才湾永佳洞大桥边的村民曾胜权出资修建了墓地。据村民说,这场战斗之后,日军再也不敢轻易来到这个地方进行抢掠。
抗战胜利后,蒋余荪在寨圩建起了纪念园,专门为第93军挺进纵队牺牲的勇士们设立纪念碑,并将云脚底阵亡的18位战士的遗骨迁葬于此。虽然纪念园在特殊时期遭到破坏,但2015年,全州县人民政府对其进行了修复。
唐宗柳虽然在战斗中牺牲,但他的家人并未得到应有的抚恤。唐述宝告诉我,尽管唐宗柳的父母只收到三担谷子的抚恤金,唐宗柳的妻子也被迫离开了家,但他们家族始终保持着对抗日先烈的敬意。2015年纪念园修复时,唐宗柳的名字终于出现在了纪念墙上,这是他参加抗战后改名的名字:唐宗柳,上等兵。
唐述宝告诉我,父亲唐宗江在新中国成立后担任过多年的村干部,也经常给村民讲述抗战的故事。他自己也从未忘记先辈的英勇事迹,每年都会去纪念园为抗日战士扫墓。唐述宝的妻子蒋业凤还告诉我,她曾在唐述宝的手机里看到他拍摄的为自己伯父扫墓的视频。唐述宝动情地说,他的伯父为国捐躯,他们希望能得到一份烈士证书,以纪念那段艰苦的岁月。虽然不确定能否实现,但他们一直抱有希望。
蒋廷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