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落第书生
此人名叫敬翔,来自同州冯翊,他的祖先曾为唐朝的功臣,且有着赫赫声名。早在705年,他的高祖敬晖便参与了著名的“神龙政变”,迫使武则天退位,凭此立下大功,被封为平阳郡王。敬翔的家族一直担任着较高的官职,其曾祖、祖父和父亲都曾任刺史等职务。然而,敬翔的仕途却并不顺利,虽然他热爱读书,尤其擅长写作和辩论,但却屡次未能在科举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乾符中,举进士不第”这一事实,给了他极大的打击。
随着黄巢起义的爆发,敬翔所在的长安被攻占,迫使他离开了熟悉的家乡,前往同乡王发处避难。王发当时在朱温麾下担任观察支使,虽然王发对敬翔非常优待,但由于并未能将他提拔,敬翔感到十分迷茫。处境艰难的他,开始借助自己的才学,替军中的将领写“笺刺”——一种结合警句的短文,广为流传。这些简洁有力的文书引起了朱温的注意,朱温对这种简明易懂的文字产生了兴趣,逐渐开始倚重敬翔的才能,认为他不仅懂得文字,或许还能理解兵法。因此,朱温将他引入自己的幕府,赋予了他军务职责。
二、后梁功臣
起初,朱温将敬翔任命为军事职务,但敬翔毕竟是文人,对于武职并不感兴趣。于是,朱温听从敬翔的愿望,改任他为馆驿巡官,专门负责处理文书事务。然而,随着战局的升级,朱温与秦宗权的战斗进入白热化阶段,敬翔在文职工作中逐渐参与了军事谋划。朱温本以为敬翔不过是一个普通的秀才,然而,随着接触的深入,他发现敬翔对兵法有着极深的见解,感到十分惊讶:“恨得翔之晚,故军谋政术,一以谘之。”
敬翔迅速成为朱温的重要谋士,与李振一起,成为朱温最信赖的左右手。朱温曾赞誉道:“天降奇人,以佐于我!”敬翔与朱温共事了三十余年,始终默默无闻、兢兢业业,为朱温的崛起立下赫赫战功。他“尽心勤劳,昼夜不寐,自言惟马上得休息”,凭借着超凡的智慧与坚定的信念,最终帮助朱温成功登上帝位,建立了后梁政权。在后梁建立之初,朱温改设枢密院为崇政院,并任命敬翔为院事,封为平阳郡侯。尽管敬翔在朝中拥有重要职务,他依然保持低调,不显山不露水,因此许多人成年后才得知他曾为朱温的核心谋士。
三、自杀殉国
在后来的岁月里,朱温在征战过程中得到了黄巢部将尚让的妻子——刘氏,她原是黄巢麾下的美人,尚让死后被时溥收养。朱温征服徐州后,便得到了这位美女的宠爱。不久后,朱温得知敬翔的妻子去世,便毫不犹豫地将刘氏赐给敬翔。刘氏的个性极为强势,常常出入宫中,一次,她竟对敬翔不客气地说道:“卿鄙余曾失身于贼耶,以成败言之,尚让巢之宰辅,时溥国之忠臣,论卿门第,辱我何甚,请从此辞!”敬翔感到愧疚和屈辱,不敢反抗,只得低头认错。
然而,敬翔的内心并不平静,尤其是在912年朱温被亲生子朱友珪所杀后,他的处境变得更加危险。朱友珪继位后,虽然没有直接加害敬翔,但他依然未能得到重用。敬翔见局势越来越败坏,心生无力之感。923年,后唐军攻占开封,并且对后梁的群臣进行赦免。李振建议敬翔去朝见新君,但敬翔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深知此时自己身处困境,已无颜面再去见新君,便悲愤地说道:“今少主伏剑于国门,纵新朝赦罪,何面目入建国门也!”
最终,敬翔做出了令人痛惜的决定,他选择自缢殉国,表示自己宁死不屈。几天后,敬翔的全家也遭到报复,族人全部被诛杀,敬翔的忠诚与牺牲成为历史上永远的悲歌。敬翔的一生,虽充满波折与坎坷,却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痕迹,证明了一个谋士在王朝更替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资料:
1. 《旧五代史》
2. 《新五代史》
3. 《资治通鉴》
上一篇: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发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