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我会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总字数基本不变,每段都增加细节描写并保持原意:
---
老覃昨天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建国前夕,张治中对新中国的国号和国旗很有看法,毛主席格外重视》。文中指出,随着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三大战争的彻底胜利,以及北平的和平解放,新中国的建国时间被迅速提上了中央工作的日程。关于新国家的国号问题,毛主席在1949年6月15日召开的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开幕式上,率先提出了“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这一名称。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反复讨论和多方慎重协商后,最终确定将国号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决定由董必武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结束后的次日,也就是1949年9月22日,于关于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起草经过及其基本内容的报告中郑重宣告。
然而,就在几天之后,仅仅四天后的9月26日,代表们围绕国号问题又爆发了新一轮的激烈争议。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黄炎培和张志让等人先前起草了一份方案,主张采用“中华人民民主国”作为国号。他们理由是“充分考虑了中国人民的传统文化和习惯”,并提出:“我国国名可将原拟的‘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简化为‘中华人民民主国’,简称‘中华民国’或‘中华民主国’。待将来进入社会主义阶段时,再改称‘中华社会主义民主国’。”以周恩来为组长的第三小组接受了他们提出的“中华民国”简称意见,并在起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及组织法草案时,特别注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华民国”。
这一提议一经公布,便引发了马叙伦、张澜、陈叔通、沈钧儒、郭沫若、沙千里、沈雁冰、谭平山等多位代表的强烈反对。他们联名向全体会议提交提案,建议删除共同纲领和组织法草案中“简称中华民国”的表述,主张由政府通过法令另行规定。
提案一出,立即引发代表们激烈的讨论,现场意见纷繁复杂,争论声此起彼伏。
毛主席得知这一情况后,指示周恩来和林伯渠召集一批自辛亥革命以来享有声望的代表人物,集思广益,展开深入研讨。
于是,周恩来和林伯渠于9月26日邀请了30余位年逾七旬的资深革命前辈,在北京东交民巷六国饭店共进午餐,倾听他们的宝贵意见。
黄炎培作为最先提出“简称中华民国”方案的人,理所当然率先发言。他喝了两口茶,清了清喉咙,语气铿锵有力地说道:“中国老百姓感情上习惯了‘中华民国’这四个字,忽然改名,难免引起不必要的反感。保留这个简称,是一项符合民意的明智之举。我们的政协会议是三年一届,三年之后再改称‘中华民主国’,也未尝不可。”
黄炎培的话得到了廖仲恺夫人何香凝的认可和支持。
何香凝说:“‘中华民国’是孙中山先生革命的宝贵成果,来之不易。如果能继续使用,那是最为理想的选择。”
然而,现场一位年长的老者听罢,面露不悦。
这位老者身份非凡。
他姓司徒,名美堂,出生于广东开平,1868年诞生,到了1949年已经81岁高龄。
关于司徒美堂,老覃早前曾写过《洪门大佬义薄云天,为革命贡献巨大,毛主席点名要其出席开国大典》,其中提及:司徒美堂自幼师从名家练习“洪拳”,成年后身强体壮,拳脚如风,曾在广东无敌于拳场,成为洪门重要人物。1882年3月他远赴美国谋生,在异国他乡凭借拳技威名远扬,曾在波士顿击毙挑衅的美国白人,并建立了安良堂组织,意在“锄强扶弱,除暴安良”,势力遍布美国三十余个城市。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早年曾是他的门徒。孙中山在旧金山从事革命活动时,也被他吸纳入洪门,成为洪门执法“三把手”之一,号称“洪棍”。
可以说,司徒美堂是海内外颇具声望且颇具实力的革命豪杰。
1941年,司徒美堂回国途中在香港遭遇日本特务拉拢,要求他在香港任维持会长,他斩钉截铁地怒斥日寇,表现出极高的民族气节。
抵达重庆后,他目睹国民党政府的贪腐不堪,虽然受到蒋介石的礼遇,却坚决不与其同流合污。
他深知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专注抗日救国,决心靠拢共产党,先后两次拜访周恩来。
鉴于与共产党密切的联系,1949年1月20日,毛主席亲自发函邀请司徒美堂回国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司徒美堂响应号召,返抵北平,心怀敬意欲拜会毛主席于香山双清别墅。但因年事已高,体力有限,无法乘坐吉普车上山。毛主席得知后,命令工作人员用扁担绑上藤椅,组织十余人将他抬上山,场面庄重而感人。
毛主席对他礼遇备至,二人共商建国大计,送别时毛主席更是陪同步行至半山腰。
老先生后来常说:“毛主席谦逊有礼,我已决定追随共产党。”
这时,司徒美堂听黄炎培和何香凝谈论“中华民国”四字的感情,不禁高声反驳。
他激昂地说:“我也是辛亥革命的参与者,敬重孙中山,但我对‘中华民国’四字极其厌恶!那根本不是‘中华民国’,而是‘中华官国’,与百姓毫无关系。过去22年,蒋介石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民不聊生,我看在眼里,痛在心头。请大家以良心自问,毛主席领导的革命与辛亥革命不一样吗?既然不同,为什么还用‘中华民国’这个烂牌子?国号是国家最重要的标志,改就要彻底改,为什么要拖三年?这样偷偷摸摸,好像见不得人。我坚决反对‘简称’这种做法,要用就光明正大用‘中华人民共和国’。”
司徒美堂的发言获得全场雷鸣般的掌声。
人口学家马寅初也高声附和:“‘中华民国’已经被蒋介石搞臭了,赶紧扔掉吧。”
隐居38年的清末进士周致祥站出来说:“我反对‘中华民国’的简称,我们就该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体现两次革命的不同性质。”
中国民主同盟主席、法学家沈钧补充道:“政协会议的三大文件里加上‘简称中华民国’的括号,实在不伦不类,也成了法律漏洞。现在世界各国只有缩写,没有正式简称,我们何必多此一举?而且将来与别国订约时,使用多个国号会带来麻烦。”
经过这些资深革命前辈的充分讨论,新中国最终确定不使用“中华民国”作为简称。
---
这样改写你看怎么样?如果想要我再调整或加点细节,可以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