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韩信一生有4位贵人相助,为何临死前后悔:没听第四位贵人的建议
迪丽瓦拉
2025-09-18 09:32:58
0

在韩愈的《马说》中,有一句话极具深意:“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像千里马那样的良马并不稀缺,但像伯乐这样能够识别良马的人却很少。对于一匹马来说,没有伯乐的识别和推荐,它终究会被无知的小人所忽视。人亦是如此,纵使有出类拔萃的才能,如果没有贵人的赏识和提携,最终依然可能默默无闻,消失在人群之中。

今天,我们的故事主角,正是因为得到了贵人的帮助,才得以被刘邦赏识,并最终封王称霸。这位主人公,就是我们熟知的韩信,那个“胯下之辱”的传奇人物。然而,拥有贵人相助,封爵称王的韩信,最终却为何落得“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悲惨结局呢?更令人唏嘘的是,韩信临死前还后悔没有听从某些贵人的忠告。这一切的悲剧,源于韩信一生中与四位贵人的交往与抉择。

韩信为何后悔没有听从第四位贵人的建议?

韩信的命运并非一帆风顺,尤其在年轻时,命运似乎与他格外捉弄。十八岁那年,他的母亲在贫困中去世,失去了亲人的关怀和依靠。孤身一人的韩信,毫无依靠,也没有固定的栖身之地。就在这个时刻,南昌的一位亭长发现韩信非凡的气质,便邀请他成为自己的门客。

最初,韩信作为门客过得安稳,但不久后,亭长的妻子开始看不惯韩信未显露才华,认为他只是个无用之人。于是,她开始冷落韩信。一天,韩信照例去亭长家用餐,却被告知饭菜已经吃完,无法再为他准备饭食。韩信意识到自己受到了排斥,愤怒之下,拔剑高歌,挥袖离去。

离开亭长家后,韩信一度陷入贫困,只能依靠捕鱼和打猎勉强度日。一天,他饥肠辘辘地来到河边钓鱼,期盼能钓上一些鱼解饥。但一个小时过去了,他连一条鱼也没钓上来。天色已晚,他打算收拾东西离开时,突然听到有人在喊他。韩信抬头一看,竟是常在河边为富人洗衣的漂母。

漂母看见韩信饿得面容憔悴,便拿出竹篮中的一碗饭递给他。韩信不禁闻到了饭香,接过碗后便开始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吃完后,他刚准备感谢漂母,却看到漂母转身走去,根本不等他说话。接下来的几天里,漂母每日都会为韩信带来一碗饭,渐渐地,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然而,有一天,漂母告别时,韩信郑重其事地表示:“明日我必定报答您。” 谁知漂母听后愤然说道:“大丈夫不能自食其力,您不过是个年轻人,连自己都无法养活,怎敢奢谈报答?我给你饭吃,是怜悯你罢了。” 韩信听后深感羞愧,内心充满反思。这一刻,他决定不再消沉,离开了淮阴,决心投身于更大的事业,开始了他的建功之路。

韩信从项羽到刘邦的选择

韩信走上社会后,听闻项羽正在招兵买马,便决定投身于项羽的阵营,为其效力。最初,他凭借自己的才智,迅速在军中获得了一定的位置。然而,项羽并未重视韩信的才能,屡次忽视他的建议。韩信看到项羽一意孤行、目中无人的性格,深知他并不是一个值得追随的领袖。于是,韩信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悄悄地离开了项羽的军营,决定投奔刘邦。

刚加入刘邦的阵营时,韩信并未立即获得重用,只被安排做了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官。虽然心有不满,但韩信仍然耐心等待着自己的机会。此时,韩信并未察觉到自己所面临的危险。在他仍心怀壮志的时候,突然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情:在一次聚会上,韩信的部下不小心点燃了军中的粮仓。正值刘邦对粮草问题极为重视,他立下了严苛的军纪,要求凡犯错者及其亲属都要受到惩罚。

这一错误,几乎让韩信丧命。就在他被押赴刑场时,韩信高声疾呼:“难道汉王不想得天下吗?为何要斩杀一位壮士?”正巧,这时的行刑官夏侯婴对韩信的胆量和气度产生了兴趣。于是,他与韩信展开了交谈,认为韩信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良才,便决定将他放走,并将他带到刘邦面前推荐。刘邦虽然对韩信并不看好,但仍然决定让他升职,给予了韩信一定的机会。

韩信与萧何的缘分

韩信在刘邦麾下担任治粟都尉,负责军中的粮草。当时,萧何掌管着刘邦军中的所有粮草。因而,韩信有了与萧何接触的机会。一天,韩信向萧何汇报工作时,萧何注意到韩信气度非凡,联想起夏侯婴曾向刘邦极力推荐过韩信。于是,萧何与韩信讨论起兵法,渐渐地发现韩信不仅言辞犀利,且极为懂得战略。他开始意识到,韩信可能是个不可多得的军事天才。

萧何不忍让如此人才被埋没,决定力荐韩信。然而,由于韩信出身平民,刘邦始终不愿意全力支持他。几天后,韩信发现自己始终未得到晋升,心生不满,决定离开刘营。萧何得知后,骑马追上韩信,将他劝回营中。再见刘邦时,萧何再次为韩信辩护,并建议刘邦封韩信为大将军。

虽然刘邦心存怀疑,但为了稳住萧何,他同意让韩信担任大将军。正是萧何的三番五次力荐,才使韩信得以成为刘邦的得力助手,逐渐开启了自己辉煌的军事生涯。

韩信与蒯通的决裂

随着韩信的地位不断提升,他向刘邦提出了想要封为齐王的请求。刘邦虽然心中不满,但为了稳住韩信,勉强同意了他的请求。这时,韩信遇到了自己的第四位贵人——蒯通。蒯通是韩信的谋士,深知自己的才华并不逊色于那些国家级谋士。然而,他并不愿意屈居韩信之下。

蒯通趁着一次宴会提出了“三分天下”的计划,建议韩信独立建国。然而,韩信此时已经对刘邦心存感激,不愿意背叛他。蒯通看透了韩信的犹豫,便再次劝道:“狡兔死,走狗烹。您虽才高八斗,但却只能依附他人,终究不会有好结果。” 韩信听后,心中略有动摇,但最终决定拒绝蒯通的提议,认为自己凭借过去的功绩,刘邦不会亏待他。

蒯通失望至极,愤然离去。他对韩信的未来充满忧虑,直言:“今日不自立,明日便为人俎上的鱼肉,奈何!奈何!”

韩信的最终悲剧

最终,刘邦统一了天下,封韩信为楚王,驻守楚地。然而,由于韩信对待过去羞辱过自己的人宽容大度,这一行为反而引起了刘邦的恐惧。为了防止韩信反叛,刘邦渐渐削弱了韩信的权力,最后将其贬为淮阴侯,软禁在长安。

在这一过程中,韩信为了自保,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陕西咸阳首次发现北魏早期墓葬 11月21日,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外披露,考古人员在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清理了一批古代墓葬,其中一座北...
原创 大... 在中国,几乎所有人才的选拔都依赖于考试,比如中考、高考、考研和考公等,这一传统可以追溯到古代。然而,...
原创 五... 其实相信熟悉我的读者都知道,我对命运是存在敬畏心理的。因为历史看多了,社会阅历多了,见的人多了,有时...
原创 术... 中国古代出现过许多著名的“神童”,他们从小就在某些领域展现出惊人的才华,长大后也往往能有非凡的成就。...
原创 粟... 1979年7月,粟裕将军已经72岁,因身体不适在青岛的八大关休养。每当他感觉身体好些时,他便会和身边...
国宝时刻 | 跨越千年的盛唐遗... 玛瑙为身,镶金为首。一段丝路传奇,凝于宴饮之器。它盛放过西域的葡萄美酒,也见证过长安的万千气象。何等...
原创 曾... 谁能想到,百年前一个在日本秋田县出生的体弱乡村孩子,竟然能够准确预言关东大地震和广岛核爆?他甚至在自...
原创 曹... 当曹操的六员大将围攻吕布时,吕布手下的八健将为何没有出手相助?实际上,这背后有三个主要原因。 在《...
原创 蒋... 在长征的故事里,有这么一个挺特别的人物,他叫张振汉,本来是国民党军队的中将,还是蒋介石的心腹爱将,但...
原创 比...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朝代,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神秘的夏朝。夏朝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奠定了世袭制的基础,推...
两千年前泰国仿玛瑙玻璃珠是如何... 中新网北京11月21日电 (记者 孙自法)泰国中部一处约两千年前遗址出土的仿条纹玛瑙黑白玻璃珠是如何...
原创 当... “八嘎!苏联人到底想怎么样!” 这是一名普通的日军在面对苏联军队不按常规出牌时的愤怒吼声。 ...
原创 民... 1868年,明治天皇发布诏书,宣称要“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此言论激起日本社会的民族主义热潮...
山西发现一座距今4300年的“... 记者日前从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因发现三重环壕而备受关注的山西沁水八里坪遗址,今年考古发掘又取得重大...
原创 解... 欢迎大家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2033期。在1948年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期间,我方公布了国民党43名头等...
原创 团... 1948年10月下旬,中原野战军第九纵队二十七旅在旅长崔建工(后来改名为崔建功)的指挥下,开始向黄河...
守关心声:戈壁雄关的科技把脉人 戈壁雄关 的科技把脉人 守 关 心 声 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的嘉峪关 作为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 已有6...
故居管理中心调研组赴中国社会科... 11月20日上午,宋庆龄故居管理中心副主任衣学磊率队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调研,与近代史研究所...
日本应该记住,台湾是中国的台湾 本报北京11月20日电 (记者崔琦)外交部发言人毛宁20日表示,日本侵略者在台湾犯下罄竹难书的罪行,...
原创 浙... 浙江省,简称“浙”,省会杭州市,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 。 根据传统的地理划分,以钱塘江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