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相信熟悉我的读者都知道,我对命运是存在敬畏心理的。因为历史看多了,社会阅历多了,见的人多了,有时候不得不感觉,很多事情,真的是命。很多人一辈子压根战胜不了命运。
比如五代十国时期,有个李皇后就是典型:她以为自己能拿到大女主的具备,不断和命运抗争。结局确实充满悲剧和可笑。
李皇后,也就是李氏,原本是沙陀唐朝(五代后唐)的皇帝李嗣源的女儿。李嗣源做皇帝那会儿,沙陀唐朝实力蒸蒸日上。那时候远在岭南割据一方的南汉集团的当家人都不得不派人去中原称臣(也有搜集情报的意思)。不过,李嗣源死后,沙陀唐朝局势就开始陷入动荡状态——先是李从厚做了皇帝。然后李从厚和李嗣源的养子李从珂爆发冲突,李从厚派去讨伐李从珂的军队哗变,宣布拥立李从珂为皇帝。李从厚被推翻。
在李嗣源做皇帝那会儿,李氏被许配给了大将石敬瑭。李从珂做皇帝以后,对石敬瑭也很猜忌。甚至李从珂认为石敬瑭军事才干超强,如果打算造反,自己没有太大胜算。而这个情况被李氏知道。
李氏没有犹豫,选择把消息告诉了石敬瑭。
当然很多人不理解:李氏在婆家和娘家之间,为啥选择了婆家?
其实我理解。
首先,李从珂和李氏没有血缘关系——毕竟,李从珂本利姓王,是李嗣源的养子。养父子之间其实都是互相利用,这种情况下的兄弟姐妹,其实是很扯淡的关系。
其实,古代社会重男轻女,对女儿一般不重视。所以即便是李嗣源活着,如果石敬瑭被铲除,这李氏其实也会一定程度遭遇偏见。更别说,李从珂做皇帝,如果石敬瑭被害,自己的遭遇岂不是更惨?
所以,李氏没含糊,把情况通知石敬瑭。于是石敬瑭联合契丹人发动叛乱,推翻了李从珂的统治。之后石敬瑭做了皇帝,建立石氏晋朝(五代后晋)。而李氏也从唐朝的公主,变成了晋朝的皇后——当时,石敬瑭做皇帝四五年左右,李氏才被正式册封为皇后。在这之前,李氏当然也行使皇后权力。
我其实觉得,这李氏应该也是沙陀唐朝灭亡后,唯一一个拿到好处的唐朝宗室成员。
从唐朝公主到晋朝皇后,李氏觉得自己战胜了命运、掌握了命运。毕竟,现代的网络爽文小说可能都没构思过前朝公主变成本朝皇后的内容。而李氏实实在在做到了。
李氏和石敬瑭有个儿子:石重信。本来这石重信应该是晋朝太子,石敬瑭死后做皇帝。不过,石重信在遭遇叛乱中被杀。这对李氏来说无疑是很大的挫折。
当然,人如果走背运,往往也是接二连三的——虽然现在2025年,马上2026年了,但是很多庙宇依旧香火鼎盛,原因为啥?就因为很多有能量的人物,也会面对运气的困扰,不得不求助鬼神。
运气是一个科学无法解释的话题。
李氏丧子没过几年,石敬瑭也死了。在大臣决议下,石敬瑭的侄儿石重贵继承皇位——石敬瑭在世的几个儿子太小,无法治国。毕竟五代十国是乱世,群魔乱舞的年代。
李氏扭转不了局面只好同意。不过,石重贵也没敢怠慢李氏,而是尊李氏为太后。当然李氏也知道这石重贵可不是自己的儿子,所以和石重贵的关系很微妙。
李氏其实觉得自己此时的人生,堪称糟糕透顶。但是别急,最糟糕的还没来。
石重贵做皇帝以后,晋朝和辽朝(契丹)的关系恶化,双方爆发战争。最终辽兵长驱直入,晋兵有的选择观望,有的选择投敌,最终辽兵兵临开封,晋朝灭亡。
契丹皇帝耶律德光趾高气昂出现在开封,出现在石重贵和李氏面前。石重贵狼狈到家了。
说起这,我得夸一夸胡人朝廷——我以前提到胡人朝廷,往往侧重胡人朝廷传承乱,局势不稳。但是,历史也得实事求是,胡人朝廷也有一个优点。
在中国历史上,多数胡人朝廷对灭亡的朝代的宗室,相对都厚待——比如南北朝以后,退位的皇帝基本上过不了几天就会被害死——比如刘宋的末帝、萧梁的梁敬帝,都是典型的例子。
而胡人朝廷虽然恶趣味,但一般不害命:比如北宋的徽钦二帝被打发到极北之地流放;南宋的恭帝也顺利长大成人,如果不是乱写诗,也不至于丧命——这就是胡人朝廷的优点。
耶律德光比后世金太宗厚道。所以石重贵投降以后,耶律德光命人把石重贵和李氏等人强制到辽境内生活。之后几年,石重贵和李氏等人都得在辽境内务农为生——辽朝没打算养闲人。不过,好歹石重贵和李氏等人的性命没被威胁。
只是,李氏从小就养尊处优,所以哪里能受到了务农生活?所以也就四年光景,就积劳成疾病死了。
李氏临终的时候,还念叨在中原的岁月。所以李氏是含恨而终。
人生充满了太多难测之处:李氏就是例子。李氏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落到客死他乡以及衣食无着、贫病交加而死的结局。所以对命运,不要狂妄,要谨慎。要敬畏命运。
有时候命运的捉弄也很无奈:李氏以为自己拿到的是大女主具备,但结局呢?可悲可叹又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