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2月12日,年仅六岁的溥仪正式宣布退位,标志着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体系宣告终结。仔细回溯,这段封建统治距今已有一百十余年,相当于两个西晋王朝的存续时间。
百年间,中国历经风雨,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苦难深渊中逐步挣脱,走向世界强国的行列。然而,国家快速发展的步伐并未同步推动所有人的思想觉醒,许多人仍沉浸在昔日的“辉煌”回忆中,难以自拔。
几年前,北京公交车上有一名自诩正黄旗后裔的妇人强行要求他人让座;还有一位自称乾隆皇帝五世孙的男子;近几年,更出现了所谓的多尔衮第十世孙——爱新觉罗·州迪。
相比之前的人,这位爱新觉罗·州迪的“胃口”显然更大,不仅声称自己是满清皇族,还公然要求国家将故宫归还给他,宣称那是他的祖产。
这百多年间,中国已成功迈入现代社会,却未能将所有人从过去的迷梦中唤醒,而爱新觉罗·州迪正是深陷其中的代表人物。
虽然不太理解为何所谓皇族身份的人会选择在火车站公开宣扬自己,而不是使用专门的皇家交通工具,但爱新觉罗·州迪的闹剧的确首先在广州火车站引发了轰动。
他抵达广州火车站时,发现开往北京的车票已全部售罄。于是他向工作人员自报身份,声称自己是多尔衮的第十世孙,皇族子弟,理应享有特权。他坚决不愿更换班次,甚至要求工作人员将已购票的乘客赶下车,让位给他。
这一闹剧迅速传开,使他的所谓“多尔衮十世孙”身份广为人知。然而,爱新觉罗·州迪不仅仅是想凭身份获得特权,更是把自己当作真正的满清贵族看待。
据说,他家中的陈设大都仿照皇宫风格,主色调采用明黄色这一皇家专用颜色。为了保持血统纯正,他也坚决只娶满族女子为妻。
不仅如此,在他的家庭里,妻子被称作“福晋”,每次见面都要向他行礼;他的儿子也在父亲的影响下剃发留辫,身穿黄色衣服,以此彰显皇族身份。
无论在家还是在外,爱新觉罗·州迪始终保持着这种“皇族”形象。家中妻儿行礼称呼,公共场合遇到人多时,他甚至会大声吆喝让人跪拜。
在现代人眼中,这样的行为无异于疯癫。显然,有“皇族”身份的人不会只满足于向普通百姓示威,爱新觉罗·州迪的真正目标是他祖先留下的家产——故宫。因此他曾向国家提出索要这座“祖产”。
说起故宫,明朝的朱家自然不答应,毕竟满清政权不过是鸠占鹊巢。若论祖产归属,老朱家才是最有资格的主人。
现今的故宫,是我国最大的博物馆和世界闻名的文化遗产,同时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它属于全体中华民族的共同财富。但六百多年前,故宫确实是私人财产,这段历史要从明成祖朱棣说起。
明朝建立之初,首都设在南京。因种种变故,朱标早逝,朱允炆削藩,朱棣遂以“靖难”之名起兵,最终夺取皇位。
朱棣自洪武十三年开始驻藩北京,长达二十多年未能在南京建立牢固势力。攻占南京后,仍遭旧臣反对,南京权力纷繁复杂,威胁他的地位。相较之下,朱棣更信赖自己的藩地北京。再者,他一生多与蒙古交战,南下江南无法有效监控北方蒙古局势,令他忧虑。
因此,从永乐四年起,朱棣启动了迁都北京的计划。他以南京皇宫为蓝本,在北京耗费十四年建设了紫禁城,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终于完成这座宏伟的宫殿。
故宫建成后,明成祖朱棣下诏正式迁都北京。
然而刚抵北京没多久,紫禁城遭雷击,三个大殿被毁,朱棣的心血被迫重修。随后,明仁宗朱高炽即位,他怀念南京皇宫,曾有意将都城迁回南京。
但仁宗在位仅十个月便去世,继任者明宣宗朱瞻基更倾向于朱棣的治国理念。宣宗执政后,迁都计划终止,北京自此成为明朝政治中心。
1644年,多尔衮率兵入关,建议顺治皇帝定都北京,紫禁城遂成为清朝两百多年的皇宫,直到溥仪被逐出故宫。
由此可见,故宫本就是朱家动用全国资源建造的皇家宫殿。爱新觉罗·州迪要求归还故宫,无异于抢夺他人财产后被公家没收,还想公家反还,毫无道理可言。
除了无理取闹,爱新觉罗·州迪的身份也令人质疑。
满清政权能定都北京,极大程度是多尔衮的建议所致。多尔衮虽是摄政王,但对政权稳定贡献巨大。他虽多次有机会争皇位,却始终未曾篡位,部分原因是其没有男性继承人,只有一个女儿。
因此,所谓“多尔衮十世孙”的身份其实难以成立。
不过,爱新觉罗·州迪确实有能力将家装饰成清代皇室风格,或许其祖上确实曾富裕显赫。
如今社会已进入二十一世纪,思想日益开放,昔日所谓的身份特权不仅不被尊崇,反而常被勤劳自立的人们讥讽。
无论爱新觉罗·州迪是为了博眼球哗众取宠,还是确有满清皇族血脉,在现代社会,他不过是给辛苦生活的人们增添了一点笑料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