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南明“岳飞”屡次重创清军,击毙亲王,顺治大惊:速把七个省给他
迪丽瓦拉
2025-09-18 12:32:31
0

明朝末年,天灾不断,社会矛盾激化,关外的女真族也渐渐蠢蠢欲动,百姓生活陷入极度的困苦和动荡。远在西北地区,爆发了三场规模较大的农民起义,分别是“王二起义”、“李自成起义”和“张献忠起义”。

其中,王二起义最早爆发,但仅持续两年便被镇压。随后李自成建立了大顺政权,推翻了崇祯皇帝的统治。张献忠则最终辗转至西南,建立了大西政权。

在张献忠麾下,曾有一位无比英勇的战将,他不仅在战场上所向披靡,还最终联合明朝残余势力抗击清军,屡次击退敌军,令清军狼狈逃窜,成为历史上的传奇人物。顺治帝甚至一度打算割让七个省给他,以图议和。这个人就是李定国。李定国被誉为“战神”,民国时期著名革命家蔡锷先生曾以他为榜样。接下来,就让我们细说李定国的传奇经历。

崇祯三年,张献忠在陕西发动农民起义。彼时陕北地区饥荒严重,百姓忍饥挨饿,张献忠的一声号召,迅速引发了民众响应。同年,一个年仅十岁的孩子也为了填饱肚子,加入了这支义军,他便是李定国。

如今十岁的孩子大多还在父母怀抱中撒娇,但李定国出生在陕西延安的贫苦农家,父母早因饥荒而亡,早早肩负起生活重担,七八岁时便融入了社会。刚参军时,他常被人欺负。有一次,张献忠巡视军队时,偶然发现了这名年幼的李定国,见他相貌非凡,目光如炬,认定此子不简单,便收为养子。

张献忠作为时代枭雄,眼光极为敏锐。他一生收了四个养子,李定国排行第二,孙可望是长子,刘文秀为第三,艾能奇是第四。

李定国十岁便上了战场,在张献忠的培养下,到了十七岁时,他骨骼渐长,已长成英俊少年。崇祯十四年(李定国二十一岁)时,他创造了一场惊世奇迹。当年明朝大学士杨嗣昌押送十余万军资前往襄阳,意图协助明军镇压起义。彼时张献忠军粮告急,李定国暗中率领二十余人伪装明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了襄阳。

襄阳当时是镇压起义军的战略重地,农民军多次进攻均告失败。李定国凭借二十轻骑竟取此胜,堪称军事史上的绝无仅有。此役之后,他名声大振,得到了“小尉迟”的美誉。

崇祯十七年,张献忠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封李定国为安西将军。李定国年仅二十四岁,兼具智谋与勇气,作战常身先士卒,深得士兵爱戴。

同年,多尔衮在吴三桂引领下入关,李自成兵败。清军开始南下,张献忠与清军交战中战死。临终前,张献忠杀死妻妾,对四位养子说道:

“明朝三百年正统,天意必不绝亡,我死,尔急归明,毋为不义。”(《客滇述》)

意思是,明朝正统延续近三百年,天意不会让它灭亡。虽我反叛明朝,但死后你们应立刻归顺南明,共抗清军。

这番话经过深思熟虑,张献忠意在为大西军未来谋出路,只有联合南明,才能对抗强大的清朝,否则将被逐个击破。

张献忠去世后,四义子并列为四将军,因孙可望排行老大,大家以他为首共同议事。

虽打了几场胜仗,李定国声望日益高涨,却引来孙可望的猜忌。孙多次羞辱李定国,后者为保大西军团结忍辱负重,始终不愿分裂。

顺治三年,南明桂王朱由榔在广东肇庆即帝号永历帝,成为南明最后一支政权。李定国建议立即联络永历帝,共抗清军。孙可望起初意图自立,却在众人压力下转变,模仿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与永历帝达成合作。

大西军自此由义军转变为名义上的明军,实际仍由孙可望掌控。

顺治六年,清军连续进攻湖南、广西等地,永历帝节节败退,只得投奔大西军。李定国得知消息,欣喜若狂,终于有机会承继养父遗志,与南明共抗清朝。

顺治九年,顺治帝派定南王孔有德与平西王吴三桂两路大军分别从广西桂林和四川乐山出征,夹击大西军。

李定国对此早有准备,训练兵马、备足粮草,静待时机。三月,率八万大军挥师东进,出征前他制定五条军规:不杀人、不放火、不抢劫、不奸淫、不宰耕牛,严明军纪提升战斗力。两个月内连破四城,湖南清军溃不成军。

顺治帝屡获败报,紧急派出六大异姓王之一的孔有德抵抗。孔有德是明朝猛将毛文龙旧部,投清后战无不胜,尤其在攻打南京、朝鲜战争中赫赫有名。然而在桂林之战中,李定国以五十头大象组成的象阵让孔有德大败,孔有德仓皇逃至桂林。

李定国迅速包围桂林,双方兵力均达七八万。李定国沉着指挥,士兵英勇攀城,孔有德城破无路,杀妻妾自焚殉国。

孔有德之死震惊顺治帝,紧急派谨亲王尼堪率十五万精兵援助。尼堪是努尔哈赤长子褚英之子,顺治帝堂兄,经验丰富,曾攻陷南京俘获弘光帝。

但衡州之战,李定国巧设三层埋伏,诱敌深入。尼堪中计,李定国亲自冲杀,斩获尼堪首级。

作为努尔哈赤孙子、清朝勇将,尼堪仅一回合便被李定国斩杀,令清廷震惊。

李定国连续击溃清军,令顺治帝惊恐万分,一度考虑和解,甚至愿意割让湖南、广西、云南、贵州、四川、广东、江西七省给他,实现平分天下。

然而,李定国势如破竹之际,孙可望因忌惮他的权势,三日内连发七封信催其撤兵。李定国忍痛撤军,感叹:“眼见大事将成,无奈背后有小人作祟!”大西军因孙可望畏敌不前,接连失利,孙最终投降清朝。李定国则誓死不降,宣布将继续抗清。

可惜的是,永历帝被南明遗臣押往缅甸,李定国孤立无援。曾试图与郑成功联手抗清,但郑当时正与清军议和,未能及时合作。李定国数次深入缅甸欲救永历帝,无奈吴三桂先行一步,逼迫缅甸交出永历帝。

顺治十八年六月十一日,李定国四十二岁生日时得知永历帝被吴三桂处死,悲痛欲绝,吐血不止,哭道:“复国之事尚可为乎?负国负君,何以对天下万世!”

十余天后,李定国病逝,临终叮嘱属下:“宁死于荒野,绝不可降敌!”一代英雄就此陨落。

李定国死后,残余数千部众宁死不屈,散落西南各地。

作为明末杰出的抗清英雄,李定国在民族危亡时挺身而出,创造了无数战功。南明永历帝曾视他为“岳飞”般的希望。然而,李定国失败背后,有三大原因:

第一,清军实力强大,大西军仅占西南几省,虽李定国军事才能卓越,但长久对抗综合实力远不及清朝,难以彻底取胜。

第二,张献忠死后,大西军难免分裂。孙可望为首的叛徒加速了军队瓦解。李定国深知大西军一旦分裂,复国无望,故面对孙的威胁,难以全力反击,最终被清朝利用导致覆灭。

第三,永历帝本质上对大西军缺乏信任。虽双方表面联合,内心却存疑忌。君臣离心使大西军难以形成真正合力,也是李定国失败的关键因素。

这些因素交织,最终让李定国虽有英雄之才,却难挽大局,成为明末抗清史上的悲壮篇章。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粟... 1979年7月,粟裕将军已经72岁,因身体不适在青岛的八大关休养。每当他感觉身体好些时,他便会和身边...
国宝时刻 | 跨越千年的盛唐遗... 玛瑙为身,镶金为首。一段丝路传奇,凝于宴饮之器。它盛放过西域的葡萄美酒,也见证过长安的万千气象。何等...
原创 曾... 谁能想到,百年前一个在日本秋田县出生的体弱乡村孩子,竟然能够准确预言关东大地震和广岛核爆?他甚至在自...
原创 曹... 当曹操的六员大将围攻吕布时,吕布手下的八健将为何没有出手相助?实际上,这背后有三个主要原因。 在《...
原创 蒋... 在长征的故事里,有这么一个挺特别的人物,他叫张振汉,本来是国民党军队的中将,还是蒋介石的心腹爱将,但...
原创 比...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朝代,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神秘的夏朝。夏朝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奠定了世袭制的基础,推...
两千年前泰国仿玛瑙玻璃珠是如何... 中新网北京11月21日电 (记者 孙自法)泰国中部一处约两千年前遗址出土的仿条纹玛瑙黑白玻璃珠是如何...
原创 当... “八嘎!苏联人到底想怎么样!” 这是一名普通的日军在面对苏联军队不按常规出牌时的愤怒吼声。 ...
原创 民... 1868年,明治天皇发布诏书,宣称要“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此言论激起日本社会的民族主义热潮...
山西发现一座距今4300年的“... 记者日前从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因发现三重环壕而备受关注的山西沁水八里坪遗址,今年考古发掘又取得重大...
原创 解... 欢迎大家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2033期。在1948年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期间,我方公布了国民党43名头等...
原创 团... 1948年10月下旬,中原野战军第九纵队二十七旅在旅长崔建工(后来改名为崔建功)的指挥下,开始向黄河...
守关心声:戈壁雄关的科技把脉人 戈壁雄关 的科技把脉人 守 关 心 声 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的嘉峪关 作为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 已有6...
故居管理中心调研组赴中国社会科... 11月20日上午,宋庆龄故居管理中心副主任衣学磊率队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调研,与近代史研究所...
日本应该记住,台湾是中国的台湾 本报北京11月20日电 (记者崔琦)外交部发言人毛宁20日表示,日本侵略者在台湾犯下罄竹难书的罪行,...
原创 浙... 浙江省,简称“浙”,省会杭州市,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 。 根据传统的地理划分,以钱塘江为...
徐中舒:内阁档案之由来及其整理 内阁档案原为清代内阁大库所藏,据罗振玉氏刊印的内阁大库档册(原书在玉简斋丛书内,总目下注“大库官抄本...
原创 建... 毛主席曾经说过,革命不是请客吃饭。然而,有时革命的确也需要通过请客吃饭来达成某种目的。1949年9月...
社教活动 | 把世界史装进手作... 2025年 11月22日-23日 历史不止在课本里, 更在指尖可触达之处。 1 中华瑰宝 ...
原创 中... 秦始皇嬴政 重要事件:秦始皇嬴政是中国历史上首位自称“皇帝”的君主,他的政策和改革彻底改变了中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