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8月,毛主席在抚顺进行视察工作。在视察过程中,他特意提出要见自己的十弟毛泽青。市委工作人员早就安排好了见面计划,原本打算让两人第二天会面。然而,由于一些无法预见的情况,这次会面最终没能如期进行。无奈之下,市委只能向毛主席谎称毛泽青因出差无法前来。那么,毛泽青究竟因何无法与毛主席见面?市委又为何要对毛主席撒谎呢?
毛主席家中一共有十个兄弟姐妹,其中他排行第三。虽然毛主席的几位兄弟常为人知,但其中一位名叫毛泽青的堂弟却鲜为人知。毛泽青是毛主席最小的堂弟,原本应当受到更多关注,但由于他性格沉默寡言,且出生在动荡年代,始终未能引起太多人注意。
尽管毛家共有十个子弟,但在解放战争时期,毛家就只剩下了四位成员,分别是毛主席、五弟毛泽荣、九弟毛泽连和十弟毛泽青。毛泽青于1916年出生,比毛主席小了23岁。由于家境贫困,他从小未接受过正式教育。十岁左右,他便开始帮助家里做各种家务。
1937年,毛主席因遭国民党通缉而不得不四处躲藏,而毛泽青作为堂弟也成为了被通缉的对象。为了躲避追捕,毛泽青最终决定前往延安,投奔自己崇拜的三哥毛主席。年仅20岁的毛泽青来到延安,与毛主席以及四哥毛泽民团聚。初到延安,毛泽青并没有任何生存技能。为了能在延安找到一份工作,他决定向毛主席学习打算盘。
毛泽青很快被安排到了延安的印刷厂,担任会计工作,并在此期间不断学习经济知识。这些知识为他日后在西安等地从事生意打下了基础。为了掩盖自己与毛主席的关系,毛泽青更改了名字,化名“毛运才”,以避免敌人的注意,从而开始了自己的商业活动。
毛泽青一直把毛主席当作心中的伟大楷模,正是这种崇敬之情促使他不远万里来到延安投身革命。然而,在毛泽青决定离家前,他并未告诉妻子庞淑谊自己的决定。为了保护家人的安全,他选择独自一人前往延安,期间与家人的联系极为少。毛泽青离开家后,整整12年未曾与妻子音信全无。
1949年湘潭解放后,庞淑谊才从一位解放军口中得知丈夫的消息,才知道毛泽青原来参与了革命,成为了后勤部队的一员。庞淑谊在毛泽青离开的这些年里,独自撑起了家庭,照顾公婆,经历了无数艰辛。尽管日子过得非常困难,但她始终坚强地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
同年9月,庞淑谊终于接到了毛泽青的消息,得知他会接她和孩子们去北京。这一消息让她既激动又喜悦,因为她知道,自己期待已久的重逢终于要来了。几天后,庞淑谊等到了丈夫的归来,站在她面前的毛泽青已经32岁了,比她记忆中的少年更高大、成熟,气质也变得更加稳重。两人久别重逢,心中的喜悦与感动无法言喻。
毛泽青和庞淑谊在韶山相聚了半个月后,便一同返回了部队。按照规定,庞淑谊可以随军生活。然而,毛泽青的名字仍然是“毛运才”,而不是“毛泽青”。在部队中,所有人都认为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干部,甚至没有人知道他与毛主席有任何关系。
毛泽青虽然一直沉默寡言,但他和庞淑谊对毛主席的尊敬却从未改变。1954年,毛泽青转业到辽宁发电厂时,一位熟悉他的干部建议他恢复原名,认为这样更有利于他将来工作。但毛泽青和庞淑谊并不为此所动。他们始终认为自己与毛主席的关系不需要公开,也不想借此谋取任何利益。庞淑谊甚至提议,将“毛运才”改成“毛万才”,以避免过于显眼。
经过深思熟虑后,毛泽青采纳了妻子的建议,正式更名为“毛万才”。此后,他继续在辽宁发电厂默默工作,多次给毛主席写信汇报工作和生活情况。毛主席也对毛泽青的信件十分关心,并一直鼓励他做好本职工作。尽管毛泽青不愿让外界知道他与毛主席的关系,但他内心始终渴望与毛主席见面。
1956年,毛泽青收到了毛主席的召唤,全家人应邀前往北京。这一消息令毛泽青和庞淑谊激动不已,带着三个孩子,他们来到了北京。几天后,他们一家人被邀请到中南海,与毛主席见面。这是庞淑谊第一次见到毛主席,毛主席关切地询问了他们的生活状况,几位孩子也自我介绍,气氛温馨愉快。
餐后,毛主席提议拍一张合影,作为这次难得的纪念。这张合影成了毛泽青一家与毛主席的珍贵记录。尽管合影保存多年,但直到毛泽青去世后,外界才知晓他与毛主席的关系。在毛泽青的家人眼中,他们与毛主席的亲戚关系不值得炫耀,他们一直低调行事,甚至连与毛主席的合影也未曾公开。
直到毛泽青去世多年后,记者才在采访中发现了这张合影,并将其曝光。由此,毛泽青的堂弟身份才被外界知晓。而毛泽青在生活中的低调与默默奉献,成为了许多人心中的楷模。
1958年8月,毛主席前来抚顺视察,得知毛泽青在此工作后,决定亲自去见他。然而,由于保密原因,这次会面未能如期举行。毛泽青的孩子生病,导致他无法前往见面。为了避免给毛主席增添忧虑,毛泽青选择让市委向毛主席谎称自己出差了,因此,两人的这次见面最终错过了。
虽然毛泽青感到遗憾,但他并未因此放弃继续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一直以来,他都以毛万才的身份,在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直至1981年在抚顺去世时,人们才通过媒体得知他是毛主席的堂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