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康熙长子胤禔被圈禁在府26年,痴迷于纳妃生子,却因此得以善终
迪丽瓦拉
2025-09-18 14:34:39
0

大家在阅读前,记得点击页面上方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希望通过我的分享,能为大家带来愉快的阅读体验,并一起享受阅读的乐趣!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持续为大家带来更多精彩的故事。

雍正十二年(即公元1734年)十一月初一,康熙皇帝的长子胤禔在府中病逝,享年63岁。回顾历史,胤禔无疑是“九子夺嫡”中的一个失败者。他不仅被剥夺了郡王的封号,而且还被禁锢在府中长达26年之久,生活可谓充满了悲惨与无奈。然而,如果与其他几位“九子夺嫡”中的失败者相比,胤禔似乎又显得“幸运”一些,至少他在最后没有死于非命,而且得以善终。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这个被软禁了26年的康熙长子,最终能够安享晚年,获得“善终”呢?

胤禔名义上是康熙的长子,但实际上,在胤禔之前,康熙已经有过四个儿子,他们分别夭折,因此胤禔才继承了皇长子的身份。此时,不少人可能会问,既然胤禔是皇长子,为什么没有被立为储君呢?这个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胤禔的身份。胤禔是惠妃乌拉那拉氏所生,而非皇后赫舍里氏所生的嫡长子,因此虽然地位尊贵,但他始终不能成为储君。而赫舍里氏所生的二皇子胤礽,则凭借嫡长子的身份成为了大清的储君。

胤禔虽然出身庶子,但他却天资聪慧,才华横溢。无论是文学、刀剑、骑射,样样都很精通。康熙二十九年(即1690年),噶尔丹,准噶尔大汗,带领大军侵袭喀尔喀蒙古的土谢图汗部,威胁到北京的安全。康熙皇帝亲自率军出征,19岁的胤禔被任命为大军副将,随父亲一同出征。在与噶尔丹的战斗中,胤禔英勇奋战,屡立战功,获得康熙皇帝的高度赞扬。

时至康熙三十五年(即1696年),康熙再次率领大军出征噶尔丹,这一次,25岁的胤禔再次随军参与,并被任命为参赞军机。在战事中,胤禔依旧展现了勇猛的一面,赢得了老父亲的进一步肯定。正是因为胤禔在这两次征战中的表现出色,康熙破例带他去永定河巡视。康熙的这一举动,让胤禔认为这是父亲给他的一次“机会”,也因此激发了胤禔心中强烈的夺嫡之心。

然而,到了康熙四十七年(即1708年),康熙与胤礽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加剧。由于胤礽的所作所为,康熙对他深感失望,决定废除胤礽的太子之位。康熙当时宣布:“皇太子胤礽不守祖德,不听朕训,纵容恶行,无法忍受,朕已决定废除太子之位。”他不仅宣布废除胤礽,还决定将其禁锢,彻底断绝了胤礽继位的可能性。

《清史稿·列传七》中详细记载了康熙皇帝的声明:“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肆恶虐众,朕包容二十年矣。乃其恶愈张,朕已决定废除太子之位。”胤禔看到这一变故,心中激动不已,认为自己终于有了取而代之的机会。他开始积极谋划自己的“夺嫡”计划,甚至向康熙上奏,提出废除胤礽并杀之的建议。然而,康熙皇帝听到后大为震怒,认为胤禔为了储君之位竟不择手段,冷血至极,令康熙深感失望。康熙严厉批评了胤禔,表示他完全不懂得君臣大义,甚至违背了父子亲情。

《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记录了康熙的回应:“胤禔为人冷酷无情,不知君臣之道,毫无仁爱之心。如此之人,岂能继承大清的基业?”康熙的批评使得胤禔彻底意识到,自己即便有心争储,但也无望再获支持。

无奈之下,胤禔退而求其次,提出了一个新的建议——推举八阿哥胤禩为储君。这个建议同样被康熙断然否决,而且康熙还严厉批评胤禩。与此同时,胤禔的三弟胤祉也加入了反击,向康熙举报胤禔使用巫术来废除太子胤礽。康熙听后愤怒不已,最终下令将胤禔革除王爵,并将其软禁在府中,严密看管。

《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卷二百三十五》记载了这一事件的处理:“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癸酉,谕内大臣,着允禔革去王爵,幽禁府中。”胤禔被禁锢在府内的消息传来,他感到非常沮丧,但他最终还是选择接受了这个命运。

当胤禔被禁足时,已经37岁,正值壮年。失去了自由的他,曾一度感到绝望,甚至有些自暴自弃,但随着时光的流逝,他最终选择了顺从现实,安于当下。虽然失去了权力和自由,但胤禔并没有放弃生活的希望。为了打发时间,他开始纵情饮酒作乐,渐渐也适应了这种封闭的生活。后来,为了充实自己的日常,他甚至开始接纳大量的妃子,试图通过生儿育女来填补内心的空虚。在这26年的软禁生涯中,胤禔共纳妃十几人,育有二十多个子女,这一“荒唐”的行为,最终成为京师的笑柄,令满清皇族都感到羞愧。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虽然胤禔的这一行为为人诟病,却也为他带来了“善终”的机会。雍正帝即位后,为了报复当年与自己争储的兄弟,先后对其余的兄弟们展开了严厉的惩罚,特别是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等人,都被囚禁或处置。唯有胤禔因早早被禁足在府,避免了来自雍正帝的报复。雍正帝也注意到,胤禔早已不再涉及世事,且生活以娱乐和玩乐为主,因而对他不再追究往事。

最终,胤禔在雍正十二年(1734年)11月1日病逝,享年63岁。为了让这位同父异母的长兄有个体面的告别,雍正皇帝允许按贝子之礼办理他的丧事。

《大清世宗宪皇帝实录·卷一百四十九》记载了雍正帝的指示:“胤禔薨逝,着照贝子之礼办理。”就这样,这位曾经的康熙长子,经历了波澜壮阔的一生,最终在软禁中度过了最后的岁月,虽然他因“纳妃生子”而遭人诟病,但他最终得以安然去世,算得上一个“善终”的例子。

胤禔的一生充满了挑战和争斗,为了储君之位,他几乎不惜一切,但最终,他的失败也成为了他能得以善终的关键。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李达:中国共产党发起的回忆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及五四运动后,由于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的提高,由于马列主义的介绍、研究与宣传的相当普遍...
原创 相... 当然,这段文章我可以帮你改写一遍,保持原意且字数相近,同时加一些细节,让内容更丰富些。下面是改写版本...
原创 1... 1971年9月23日,毛主席与周总理正在中南海讨论工作,气氛严肃而凝重。此时,震撼全国的“九一三事件...
原创 苏... 1991年8月,随着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加盟共和国相继宣布独立,曾经的超级大国苏联走向终结已成定局。然...
原创 赵... 在《三国演义》中,五虎上将之一的赵云去世时,诸葛亮的反应相对平淡,虽然有所伤感,但只是简单地表示哀悼...
原创 戚... 明朝中后期,朝廷频繁调遣名将北上防御,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现象。至少有六位杰出的军事将领被调往北方,其中...
原创 为... 好的,我来帮你改写这段文章,保持原意并稍微丰富细节,字数变化不大。 --- 诸葛亮不仅以卓越的谋略闻...
原创 商... 根据《汉书》的记载:“周封微子于宋,今之睢阳(今商丘睢阳区)是也,本陶唐氏火正阏伯(商契)之墟也。”...
原创 在... 大家好,我是「鉴古知今阁」阁主!千年历史烟云总在时光中留下斑驳印记,你是否常被史书里的宏大叙事吸引,...
原创 慈... 1908年11月15日,是清朝历史上最后一位实权统治者慈禧太后在人世的最后一天。就在前一天,年仅38...
原创 李... 若谈及中国古代历史中首位女皇帝,那么武则天无疑是最为显著的代表人物。她的登基标志着唐朝的统治展现出与...
这本清末民初回忆录,看完久久不... 在不少人看来,正经人谁写日记和回忆录,尤其当写作者带着传之后世的心思,也就不免刻意和遮掩。可是,如果...
原创 邓... “小平同志要找你谈话。” 1980年,海军副政委杜义德接到通知,要与小平同志面谈。途中,他心中不免...
原创 两... 在两宋时期,如何应对“钱荒”这一经济问题,是当时政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要深入理解这一问题,我们首先...
原创 清... 清朝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识 由于清朝末期的丧权辱国,给人留下了非常恶劣的印象,许多人对这个朝代持有偏见...
原创 妲... 如果没有《封神演义》这部作品,妲己这个人物或许早已被历史的尘埃掩埋,很难再引起后人的关注。然而,正是...
原创 南... 好的,我来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原意不变,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写,让内容更丰富,但整体字数变化不大。 ...
跟着名著学造反:历史上的著名反... 有粉丝老爷问我,历史上有哪些著名反诗,最好是引起过一段血雨腥风那种,正史或小说中的都算。我查了一下,...
原创 蜀... 好的,我帮你将文章改写一遍,保持每段原意不变,增加细节描写,总字数变化不大。 --- 三国时期,诸...
原创 霍... 自古英雄出少年,尤其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少年英才更是屡见不鲜,英雄辈出。而在众多少年英雄中,最为人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