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康熙长子胤禔被圈禁在府26年,痴迷于纳妃生子,却因此得以善终
迪丽瓦拉
2025-09-18 14:34:39
0

大家在阅读前,记得点击页面上方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希望通过我的分享,能为大家带来愉快的阅读体验,并一起享受阅读的乐趣!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持续为大家带来更多精彩的故事。

雍正十二年(即公元1734年)十一月初一,康熙皇帝的长子胤禔在府中病逝,享年63岁。回顾历史,胤禔无疑是“九子夺嫡”中的一个失败者。他不仅被剥夺了郡王的封号,而且还被禁锢在府中长达26年之久,生活可谓充满了悲惨与无奈。然而,如果与其他几位“九子夺嫡”中的失败者相比,胤禔似乎又显得“幸运”一些,至少他在最后没有死于非命,而且得以善终。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这个被软禁了26年的康熙长子,最终能够安享晚年,获得“善终”呢?

胤禔名义上是康熙的长子,但实际上,在胤禔之前,康熙已经有过四个儿子,他们分别夭折,因此胤禔才继承了皇长子的身份。此时,不少人可能会问,既然胤禔是皇长子,为什么没有被立为储君呢?这个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胤禔的身份。胤禔是惠妃乌拉那拉氏所生,而非皇后赫舍里氏所生的嫡长子,因此虽然地位尊贵,但他始终不能成为储君。而赫舍里氏所生的二皇子胤礽,则凭借嫡长子的身份成为了大清的储君。

胤禔虽然出身庶子,但他却天资聪慧,才华横溢。无论是文学、刀剑、骑射,样样都很精通。康熙二十九年(即1690年),噶尔丹,准噶尔大汗,带领大军侵袭喀尔喀蒙古的土谢图汗部,威胁到北京的安全。康熙皇帝亲自率军出征,19岁的胤禔被任命为大军副将,随父亲一同出征。在与噶尔丹的战斗中,胤禔英勇奋战,屡立战功,获得康熙皇帝的高度赞扬。

时至康熙三十五年(即1696年),康熙再次率领大军出征噶尔丹,这一次,25岁的胤禔再次随军参与,并被任命为参赞军机。在战事中,胤禔依旧展现了勇猛的一面,赢得了老父亲的进一步肯定。正是因为胤禔在这两次征战中的表现出色,康熙破例带他去永定河巡视。康熙的这一举动,让胤禔认为这是父亲给他的一次“机会”,也因此激发了胤禔心中强烈的夺嫡之心。

然而,到了康熙四十七年(即1708年),康熙与胤礽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加剧。由于胤礽的所作所为,康熙对他深感失望,决定废除胤礽的太子之位。康熙当时宣布:“皇太子胤礽不守祖德,不听朕训,纵容恶行,无法忍受,朕已决定废除太子之位。”他不仅宣布废除胤礽,还决定将其禁锢,彻底断绝了胤礽继位的可能性。

《清史稿·列传七》中详细记载了康熙皇帝的声明:“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肆恶虐众,朕包容二十年矣。乃其恶愈张,朕已决定废除太子之位。”胤禔看到这一变故,心中激动不已,认为自己终于有了取而代之的机会。他开始积极谋划自己的“夺嫡”计划,甚至向康熙上奏,提出废除胤礽并杀之的建议。然而,康熙皇帝听到后大为震怒,认为胤禔为了储君之位竟不择手段,冷血至极,令康熙深感失望。康熙严厉批评了胤禔,表示他完全不懂得君臣大义,甚至违背了父子亲情。

《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记录了康熙的回应:“胤禔为人冷酷无情,不知君臣之道,毫无仁爱之心。如此之人,岂能继承大清的基业?”康熙的批评使得胤禔彻底意识到,自己即便有心争储,但也无望再获支持。

无奈之下,胤禔退而求其次,提出了一个新的建议——推举八阿哥胤禩为储君。这个建议同样被康熙断然否决,而且康熙还严厉批评胤禩。与此同时,胤禔的三弟胤祉也加入了反击,向康熙举报胤禔使用巫术来废除太子胤礽。康熙听后愤怒不已,最终下令将胤禔革除王爵,并将其软禁在府中,严密看管。

《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卷二百三十五》记载了这一事件的处理:“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癸酉,谕内大臣,着允禔革去王爵,幽禁府中。”胤禔被禁锢在府内的消息传来,他感到非常沮丧,但他最终还是选择接受了这个命运。

当胤禔被禁足时,已经37岁,正值壮年。失去了自由的他,曾一度感到绝望,甚至有些自暴自弃,但随着时光的流逝,他最终选择了顺从现实,安于当下。虽然失去了权力和自由,但胤禔并没有放弃生活的希望。为了打发时间,他开始纵情饮酒作乐,渐渐也适应了这种封闭的生活。后来,为了充实自己的日常,他甚至开始接纳大量的妃子,试图通过生儿育女来填补内心的空虚。在这26年的软禁生涯中,胤禔共纳妃十几人,育有二十多个子女,这一“荒唐”的行为,最终成为京师的笑柄,令满清皇族都感到羞愧。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虽然胤禔的这一行为为人诟病,却也为他带来了“善终”的机会。雍正帝即位后,为了报复当年与自己争储的兄弟,先后对其余的兄弟们展开了严厉的惩罚,特别是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等人,都被囚禁或处置。唯有胤禔因早早被禁足在府,避免了来自雍正帝的报复。雍正帝也注意到,胤禔早已不再涉及世事,且生活以娱乐和玩乐为主,因而对他不再追究往事。

最终,胤禔在雍正十二年(1734年)11月1日病逝,享年63岁。为了让这位同父异母的长兄有个体面的告别,雍正皇帝允许按贝子之礼办理他的丧事。

《大清世宗宪皇帝实录·卷一百四十九》记载了雍正帝的指示:“胤禔薨逝,着照贝子之礼办理。”就这样,这位曾经的康熙长子,经历了波澜壮阔的一生,最终在软禁中度过了最后的岁月,虽然他因“纳妃生子”而遭人诟病,但他最终得以安然去世,算得上一个“善终”的例子。

胤禔的一生充满了挑战和争斗,为了储君之位,他几乎不惜一切,但最终,他的失败也成为了他能得以善终的关键。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曹... 当曹操的六员大将围攻吕布时,吕布手下的八健将为何没有出手相助?实际上,这背后有三个主要原因。 在《...
原创 蒋... 在长征的故事里,有这么一个挺特别的人物,他叫张振汉,本来是国民党军队的中将,还是蒋介石的心腹爱将,但...
原创 比...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朝代,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神秘的夏朝。夏朝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奠定了世袭制的基础,推...
两千年前泰国仿玛瑙玻璃珠是如何... 中新网北京11月21日电 (记者 孙自法)泰国中部一处约两千年前遗址出土的仿条纹玛瑙黑白玻璃珠是如何...
原创 当... “八嘎!苏联人到底想怎么样!” 这是一名普通的日军在面对苏联军队不按常规出牌时的愤怒吼声。 ...
原创 民... 1868年,明治天皇发布诏书,宣称要“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此言论激起日本社会的民族主义热潮...
山西发现一座距今4300年的“... 记者日前从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因发现三重环壕而备受关注的山西沁水八里坪遗址,今年考古发掘又取得重大...
原创 解... 欢迎大家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2033期。在1948年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期间,我方公布了国民党43名头等...
原创 团... 1948年10月下旬,中原野战军第九纵队二十七旅在旅长崔建工(后来改名为崔建功)的指挥下,开始向黄河...
守关心声:戈壁雄关的科技把脉人 戈壁雄关 的科技把脉人 守 关 心 声 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的嘉峪关 作为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 已有6...
故居管理中心调研组赴中国社会科... 11月20日上午,宋庆龄故居管理中心副主任衣学磊率队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调研,与近代史研究所...
日本应该记住,台湾是中国的台湾 本报北京11月20日电 (记者崔琦)外交部发言人毛宁20日表示,日本侵略者在台湾犯下罄竹难书的罪行,...
原创 浙... 浙江省,简称“浙”,省会杭州市,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 。 根据传统的地理划分,以钱塘江为...
徐中舒:内阁档案之由来及其整理 内阁档案原为清代内阁大库所藏,据罗振玉氏刊印的内阁大库档册(原书在玉简斋丛书内,总目下注“大库官抄本...
原创 建... 毛主席曾经说过,革命不是请客吃饭。然而,有时革命的确也需要通过请客吃饭来达成某种目的。1949年9月...
社教活动 | 把世界史装进手作... 2025年 11月22日-23日 历史不止在课本里, 更在指尖可触达之处。 1 中华瑰宝 ...
原创 中... 秦始皇嬴政 重要事件:秦始皇嬴政是中国历史上首位自称“皇帝”的君主,他的政策和改革彻底改变了中国的...
悲情黑劳士:斯巴达军国制度下的... 时至今日,斯巴达仍被视为古希腊巅峰时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强悍公民组成的重装步兵,在温泉关、普拉提...
原创 西... 中国历史考古是一门深入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学科,它通过发掘、分析地下遗存,为我们了解历史提供了丰...
中非共绘互利共赢新图景 图为11月14日拍摄的赞比亚新卡皮里姆波希车站站台。新华社记者 彭立军摄 按照相关部署安排,中国正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