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万大军,而且是四万主力大军,对于魏国而言,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了。
至少,四万精锐大军的调动,绝对会导致魏国的机动兵力,直接被拖住很大一部分。如果这个时候,东吴和蜀汉趁机进攻,再联合公孙家来一个三面伐魏,那绝对够魏国喝一壶的了。
但有意思的是,在司马懿讨伐公孙家的这段时间里,不管是蜀汉还是东吴,却偏偏都没有任何动作!
这到底是为啥呢?
从当时的历史情况来看,真正让吴蜀两国没有动作的原因,大致有三个。
一是当时通讯手段太落后,在吴蜀两国知道司马懿前往辽东的时候,司马懿已经快要解决问题了。等到他们想有所动作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说白了,就是当时吴蜀两国,都没反应过来。
二是因为自诸葛亮去世以后,吴蜀两国内部,已经没有这种能全盘布局的人才了。想要同时协调三方作战,这不光是一个军事协作问题,你还得有出色的战略眼光,以及强大的外交手段。
但在诸葛亮之后,吴蜀两国,已经没有能完成这个任务的人了。
至于第三个原因,就比较复杂了。那就是此时的吴蜀两国的内部情况,都不太适合出兵。
先说蜀汉这边。
自打诸葛亮去世后,刘禅坐稳了皇位。随后按照诸葛亮的嘱托,将国事托付给了蒋琬。
蒋琬这个人,其实也比较有意思。他能接诸葛亮的班,全都是因为诸葛亮的安排。
蒋琬是荆州零陵郡人士,从史书记载来看,他应该是在刘备平定荆南四郡之后,被刘备征召做官。
放在《三国演义》里面,大概就是那位‘零陵上将军邢道荣’被干掉之后,他成了刘备的下属。
当然,历史上并没有邢道荣这个人。
而后来,刘备入蜀的时候,就带上了蒋琬。等到刘备搞定了益州之后,蒋琬则是被任命为县令,实职锻炼去了。
但再之后,一直到刘备去世之前,蒋琬却始终不得重用。
原因很简单!因为刘备有点看不上他!
据史书记载,蒋琬被任命为县令之后,有一次,刘备带着诸葛亮,亲自到他所在的这个县视察。结果,刘备来的时候,却发现蒋琬喝得酩酊大醉,而且工作是一点都没做,政务搞得一塌糊涂!
这一下,刘备就怒了,当即要砍了蒋琬。最后还是多亏了诸葛亮求情,刘备这才没杀他,但还是把蒋琬给免职了。
就这样,蒋琬被闲职了两年之后,直到刘备打赢了汉中之战,才再次被征召,去成都做了一个‘尚书郎’。可是就在蒋琬刚刚复职之后不久,关二爷就败走麦城,荆州就丢了。
关二爷被杀这件事,和蒋琬当然没啥关系。但问题是,蒋琬有一个表弟,名叫潘濬。
这个潘濬,之前也是刘备的下属,而且比蒋琬更受重用。刘备入蜀的时候,潘濬就被留在了荆州,担任荆州的治中从事,协助关二爷管理荆州。可是后来,潘濬和关二爷的关系,特别不好。在关二爷败走麦城之后,他更是直接投降了孙权,成了东吴那边的大臣。
有这么一层关系在,刘备对蒋琬,自然也就厌弃了。
因为这些事情,刘备活着的时候,蒋琬一直不怎么受重用。直到刘备去世,诸葛亮开始出来管事的时候,蒋琬才被真正重用起来。在诸葛亮北伐期间,蒋琬就被留在了后方,负责丞相府的一部分日常工作。
到了这个时候,蒋琬总算是发挥出了自己的才华。在诸葛亮北伐期间,蒋琬曾经专门负责后勤工作。结果,蒋琬的后勤工作,搞得特别好,这让诸葛亮对他越发刮目相看了。
也就是在这个过程当中,诸葛亮确认了自己的判断。
“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好奇:如果蒋琬这么重要,那为什么在《出师表》当中,诸葛亮没提到他呢?
其实应该是提到了。
在《出师表》当中,诸葛亮确实没明确写蒋琬的名字。但是诸葛亮有一句“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皆忠良死节之臣”。按照历史学家们的考证,在诸葛亮写《出师表》的时候,蒋琬的官职应该就是丞相府参军。所以这里面的参军,值得可能应该就是蒋琬。
总之,刘备虽然不太喜欢用蒋琬,但是诸葛亮对于蒋琬,却是特别欣赏。等到诸葛亮临终之前,他更是明确对刘禅表示,让蒋琬来接自己的班。
那么,诸葛亮为啥如此看重蒋琬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诸葛亮最看重的,其实就是蒋琬管后勤的这个本事。
诸葛亮很清楚,一旦自己去世,蜀汉短时间内,绝对不可以继续北伐,必须休养生息。而如果要休养生息的话,蒋琬这种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而对于诸葛亮的期待,蒋琬显然也很清楚。所以等到诸葛亮去世之后,接下来的两年里,蒋琬主要的工作,就是主持蜀汉的日常工作,恢复国力,继续积攒战争资源。
就这样,等到司马懿带兵去辽东,准备解决公孙家的时候,蜀汉这边,依然还是蒋琬在管事。
作为此时蜀汉的日常工作负责人,蒋琬的能力,和诸葛亮显然没法比。他自然也无法在第一时间,联系东吴,一起对魏国发难。
而且,在这个关键时间点,那个之前被安排留守汉中的吴懿,忽然去世了。
吴懿去世之后,接替他负责汉中军务的,就是那个王平。但王平此时刚刚接班,而且威望和资历都不够。以他的水平,也无法独立领导蜀军北伐。至于蒋琬,暂时也还没准备好。
所以,在司马懿去征讨辽东的时候,蜀汉这边,就没有任何动作了。
蜀汉这边,大抵就是如此。至于东吴那边,东吴的内部情况,那就更热闹了。
此时的东吴,正在闹那场著名的‘吕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