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朝,曾有一个赫赫有名的家族,那便是苏家。这个家族不仅出类拔萃,还是文人雅士的摇篮。在唐宋八大家中,苏家便占据了三席,分别是苏洵、苏辙和苏轼,他们三人合称“三苏”,可以看出这个家族的文化底蕴非同一般。然而,苏家并非只有三位名人光彩照人,其实在他们之中,还藏有一位不容忽视的才女,那就是苏轼的妹妹——苏小妹。
尽管历史上关于苏小妹的记载稀少,她的真实名字并未传世,一些野史中甚至称她为“苏轸”。这个名字倒也有些深意,毕竟苏洵在给儿子们起名字时常带“车”字旁,因此女儿的名字若有“车”字旁也不奇怪。不过,名字仅是符号,我们要知道的是,苏轼的妹妹不仅有才,而且极具个性,她的存在为苏家增添了不少色彩。
苏小妹从小便展现出过人的才华,她早早地跟随哥哥们一起读书写字,展现出与时代中多数女性迥异的才情。她不仅聪慧过人,而且有着超乎常人的倔强和独立,尽管在当时社会普遍推崇“男尊女卑”,但她却活得充实而独立。在这样的环境下,苏小妹成长为一位举世闻名的才女。
才女总是带有几分傲气,苏小妹也不例外。在那个时代,能够得到她赏识的人极为稀少,恐怕除了父亲和哥哥们,能让她青睐的恐怕也没几个人。然而,终究“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即使她才华横溢,仍然无法避免嫁人的命运,就像李清照那样,尽管后世的文学史上充满了她的名字,她也终究要步入婚姻的殿堂。
随着苏小妹渐渐长大,苏家父子开始为她物色理想的婚配人选。毕竟,像苏小妹这样不仅精通诗词歌赋,而且性格独特的女子,嫁人可不是件简单的事。她聪慧、顽皮、又不拘小节,这样的个性让她的婚事更添几分难度。就在家族苦于无头绪时,一位名叫秦观的才子出现了,他凭借着自己的才华,成功赢得了苏小妹的芳心,也顺利进入了苏家的门槛。
秦观,字少游,是北宋中期著名的词人,也是“苏门四学士”之一,深受苏轼的赏识。他常常往返于苏家,与苏小妹的名气早已耳熟能详。为了促成这桩婚事,苏轼还特意将秦观的诗词呈给苏小妹看,苏小妹看后颇为欣赏,并且直言:“不与三苏同时,当时横行一时。”这番话可见,苏小妹对秦观的诗才非常赞赏,苏轼心中自然也觉得这桩婚事八九成了。
于是,苏轼托黄庭坚做媒,两家终于敲定了这桩婚事。苏家亲朋众多,这场婚礼自然也十分隆重。两家的商议后,最终决定在苏家举行婚礼。秦观如愿娶到这位才女,也让他与苏家的关系更加密切,而这对他而言无疑是件幸运的事。然而,婚礼过后,苏小妹却提出了不同寻常的要求:她要求秦观解答三道难题,才能过洞房花烛夜。
秦观并非庸俗之人,他也有才学,听到这个要求后,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毕竟,作为新婚丈夫,他自然不能让妻子觉得他不行。于是,苏小妹给秦观出了第一道题——一首古诗谜,谜题是:
铜铁投烘冶,缕蚁上粉墙;
阴阳无二义,天地我中央。
这首谜诗出来之后,众人都感到云里雾里,完全不知道其中的深意。秦观静思片刻后,忽然有了灵感。他解释道,第一句“铜铁投烘冶”意味着“化”,第二句“缕蚁上粉墙”有“沿”的意思,第三句“阴阳无二义”讲的是“道”,而最后一句“天地我中央”则暗指“人”。原来,谜底是“化缘道人”。秦观看到谜底时,不禁哑然失笑,原来这四个字竟是苏小妹在调侃他曾经的“化缘道人”行为。
其实在婚前,秦观曾多次思索苏小妹的长相。由于婚前男女不能见面,秦观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听说苏小妹要去寺庙还愿,于是便打扮成一个“化缘道人”,早早地在寺庙门口等候,只为一窥苏小妹的真容。最终,当苏小妹到达时,秦观以乞讨为名与她攀谈,虽然苏小妹并不丑,但她很快识破了这个假道士,匆匆离去。苏小妹通过这一谜语向秦观发出了警告,也让他对自己过去的轻率行为有个交代。
秦观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写下了回应的诗:
化工何意把春催,缘到名园花自开;
道是东风原有主,人人不敢上花台。
这首诗言辞谦和,既道了歉,又回应了谜底,最后几句也让苏小妹心中有了释然。看到这首诗,苏小妹满意地微笑,便提出了第二道题。这个谜语中包含了四位历史人物:
强爷胜祖有施为,凿壁偷光夜读书;
丝缕缝线常忆母,老翁终日倚门闾。
秦观听后毫不犹豫地答道:第一句指的是孙权,第二句是匡衡,第三句是子思,第四句则指的是太公望。谜底准确无误,众人都为秦观的才华折服。
最后,苏小妹出了一道对联谜,内容是:
闭门推出窗前月,月明星稀,今夜断然不雨。
这个对联言外之意十足,隐喻着“云雨交欢”。秦观细心琢磨后,终于给出下联:
投石击破水底天,天高气爽,明朝一定成霜。
这个下联既回应了苏小妹的暗示,又带着些许幽默和浪漫,最后一个“霜”字的“双”字音,似乎暗示着两人的天作之合。苏小妹看到这个对联后,满脸红晕,最终洞房的大门也随之敞开,秦观迎着微笑走了进去,二人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夜晚……
参考资料:《宋史》、《东坡问答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