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26日,韩国媒体纷纷报道了韩国陆军第6师团举行的“再饮鸭绿江水”纪念活动。活动的流程大致如下:
韩军士兵们头戴美国M1钢盔,身穿具有历史感的美式军装,肩上背着美国M1卡宾枪,手捧一个写有“鸭绿江水”字样的水壶,将其递交给师团长。师团长接过水壶后,便举起它,向在场的各界人士展示上面写着的“鸭绿江水”,随即激昂高呼:“让我们再喝一次鸭绿江水吧!”所有参加仪式的士兵们齐声应答:“喝!喝!”此情此景,看似气势恢宏,却也不禁让人思考:为什么韩军要在一个完全不属于韩国的地方,公开宣扬“再饮鸭绿江水”呢?
这是因为,在朝鲜战争期间,韩国陆军第6师团曾在美军的协助下,参与北方反击战,他们声称在1950年10月26日,第6师团的部队成为第一个抵达鸭绿江的韩国军队。此时,他们用水壶装满了鸭绿江的水,并将这壶水献给了当时的韩国总统李承晚,李承晚十分高兴,因此特别奖励了第6师团。由此,韩国关于第6师团在朝鲜战争的历史介绍大多围绕这一事件展开,紧接着便是描述停战后,第6师团如何数十年来坚守中部战线,成为了一支顽强的防守力量。
然而,历史中有一段黑色幽默:事实上,就在10月26日这一天,6师团的第2联队已经在志愿军的包围下损失惨重,几乎全军覆没。到了10月30日,第6师团在志愿军的猛烈进攻下节节败退,最终不得不全线撤退。这一战之后,第6师团的上级单位——第2军团被解散,而第6师团则被重新调配给美军第9军。值得一提的是,第2军团的军车不慎撞死了美国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中将。尽管如此,第6师团的战斗力在韩军中还是有所提升,尤其在战争后期,它能在防守中展现出比其他部队更强的韧性。虽然遇到志愿军精锐部队时也常常不得不后撤,但这支部队整体的表现不容小觑。
今年的“再饮鸭绿江水”活动是第6师团首次如此公开、如此高调地举行吗?其实并不是。虽然此前也有类似活动,但如此盛大的纪念方式并不常见。根据资料显示,2009年和2013年曾经也举行过纪念活动,尽管那时并没有“再喝鸭绿江水”这样的高呼环节。这两次活动间隔四年,且之后几年并未有过类似的高调报导,因此当时的活动更像是自娱自乐,纪念气氛浓厚。
但到了2022年,情况有所不同。韩国广播公司(KBS)竟然公开报道了该活动,且举行得异常高调。值得注意的是,现任总统尹锡悦自2022年5月10日上任后,便改变了韩国的外交政策,加强与美国的合作,并通过与日本和解,进一步巩固与西方的关系。由此,我们不禁推测,尹锡悦是否可能是出于某种政治考量,授意韩军举行这样一个纪念活动,并让媒体广泛宣传?如果真是如此,是否意味着今后每年“再饮鸭绿江水”都会成为常态,并且每年都会得到广泛报道呢?
然而,仔细观察这个充满仪式感的活动,仍不乏让人忍俊不禁的细节。比如,在仪式进行时,一名士兵手捧水壶,举着军旗缓缓入场,形成了一幅庄严的画面。然而,随后出现的浮雕却让这庄重的仪式显得有些“出戏”——那些浮雕上的军人竟然在比心,似乎在传递一种“爱你哦,么么哒”的亲切感,令人忍不住莞尔一笑。
更有趣的是,第6师团的纪念活动中,一些标语、口号竟然是中文或最初是用中文写的。例如,今年仪式上使用的水壶上,“鸭绿江水”四个字中,只有“水”字依旧是中文。根据韩国当时展出的水壶文物来看,尽管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但水壶上的字基本上都应该是中文。推测可能是因为“水”字笔画相对简单,便于记忆,所以韩军依然选择了用中文书写这个字。更耐人寻味的是,2022年的活动中,拿着水壶的士兵似乎有意遮挡水壶上的字迹,或许这也揭示了一个不为人知的尴尬。
这一现象并非个别,事实上,韩军第6师团在其他场合中也曾显现出对中文的陌生。例如,曾有报道显示,第6师团的受表彰人员在石雕前拍照,而石雕上的字本应是“名誉”、“率先”、“奉献”等,但“奉献”这两个字被拍得不完整。显然,韩军并不认识这几个字,导致照相时没有注意到这一失误。此外,第6师团总部大楼上还悬挂着一条中文标语:“虽死不败,青星斗魂”,其中“斗”字写的是异体字,这显然也是韩军不太理解的字形。照片拍摄于2018年,当时是韩国林业协会慰问第6师团时拍的,但该报导中并没有提及这行字的意思。
同样,韩国海军陆战队也有类似的行为艺术,许多军营标语上写着“无敌海兵”,但字迹常常是草书,且没有人知道这些字到底表达了什么。其实,这些现象反映出韩国与中国、日本文化的微妙关系:虽然韩国与中国有着深厚的历史联系,但在文化表述上却有意表现出“并没有那么深”,仿佛要与中国文化保持距离。这种情感上的矛盾,不仅体现在语言和文字上,也常常带来一些尴尬的场面,比如这次写着汉字的“鸭绿江水”水壶,不禁让人发笑。
这场纪念活动的背后,隐藏着一层复杂的政治和文化心态,也透露出一些有趣的历史遗留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