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卧龙凤雏得其一,可安天下?其实后面还有一句,道破刘备必亡内因
迪丽瓦拉
2025-09-20 12:04:07
0

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不仅在文学艺术上有着不可磨灭的成就,而且对整个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部小说深入描绘了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近百年的历史大潮,展现了乱世中的群雄逐鹿以及最终由司马炎统一三国建立晋朝的历程。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鲜明、各具特色,尤其是诸葛亮,几乎成了世人最为推崇的英雄之一。诸葛亮的智慧、忠诚和超凡的政治军事才能,至今仍为许多人津津乐道。在书中,有一段非常有名的记载,讲述了刘备与水镜先生的一次相遇。在这次偶然的会面中,刘备和水镜先生坐下来长谈,水镜先生得知刘备欲振兴汉室后,便提点他说:“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这句话令刘备兴奋不已,他急于了解卧龙与凤雏指的是谁,却未等得及发问,水镜先生便故作神秘地转移了话题。

人们都知道,所谓的卧龙凤雏正是指诸葛亮和庞统。刘备后来确实将这两位人才招至麾下,获得了他们的忠诚辅佐。可是,刘备尽管拥有了卧龙与凤雏这两位不可多得的谋士,依然未能如愿一统天下,复兴汉室。那么,问题就出在水镜先生所说的这句话的后半部分。

在第一次见面后,刘备与水镜先生分开,直到《三国演义》第三十七章时,两人再次相遇。此时,水镜先生主动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刘备十分信任水镜先生,得知乱世中还有诸葛亮这样的人才,他十分高兴并向水镜先生表示感谢。而水镜先生则仰天大笑,离开时说道:“卧龙虽得其主,未得其时,惜哉。” 这一句同样成为了刘备心中的一语重地,也成了许多人读《三国演义》时不可忽视的警句。

罗贯中在小说中对水镜先生的聪慧和预见性做了多次深刻描写,成功塑造了这一人物为一个近乎神秘的高人,他的每一句话都引人深思。听到水镜先生的话后,刘备便坚定了三顾茅庐的决心。刘备经过多番打探,终于找到了诸葛亮的住所,那是一个寒冬的季节,刘备拖着疲惫的身躯,克服了种种困难,来到了那个被称作“卧龙”的诸葛亮身边。

刘备一生的志向便是要振兴汉室,早年他四处结交贤才,广纳智士。这一生与许多名将谋士交情深厚,但此番会见诸葛亮,他心中并不知晓这位年轻人是否真能为他所用。然而,为了自己的宏图伟业,他放下了身段,不顾年龄差距,诚心诚意地向诸葛亮伸出了橄榄枝。

要知道,在诸葛亮出仕之前,他只是隆中一带的一个小有名气的书生,和身为刘备的当时的身份地位差距巨大。因此,刘备能亲自前往拜见诸葛亮,甚至屈尊而来,毫不显得高高在上。我们无法确知,刘备是不是完全信了水镜先生的预言,但可以肯定的是,招揽诸葛亮后,刘备的政治力量确实有了质的飞跃。

诸葛亮投身刘备门下后,立即投入到了国事的管理之中,为蜀汉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军事上,诸葛亮提倡兵力的质量而非数量,强调军队的精练与训练。他为了让士兵们能在战斗中以少胜多,发明了著名的八阵图,并日以继夜地训练士兵,严谨的军纪使得蜀军的战斗力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正因为他对军纪的严格要求,才有了后来马谡犯错被军法处置的事件,这也让他在军队中的威信达到了顶峰。

与此同时,诸葛亮也注重外交手腕,他提出“外结孙权以抗曹、内修政理以养兵”的战略,这种务实的外交方针本来是非常符合当时局势的,可惜刘备未能完全采纳他的意见,最终发动了与孙吴的战斗,造成了兵败身亡的悲剧。即便如此,诸葛亮依旧尽心竭力,六出祁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虽然他最后未能完成统一大业,但他为蜀汉的贡献,却不可小觑。

在政治方面,作为丞相的诸葛亮不仅没有骄傲自满,反而带头进行廉政建设,严格执法,推动了蜀汉国家的政治改革。他还加强了法制建设,对国家的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经济上,诸葛亮充分利用汉中的资源,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解决了北伐所需的军费问题。

诸葛亮去世后,蜀汉的局势急转直下。魏国在夺取蜀营时缴获了大量物资,这证明了诸葛亮的军屯耕战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使得汉中地区在他的治理下逐渐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除了诸葛亮,刘备还得到了庞统这一“凤雏”。庞统是庞德公之侄,诸葛亮的朋友,同样是一位极具才华的谋士。与诸葛亮长期隐居隆中的做法不同,庞统一直在关注各国的局势,最终在被东吴拒绝后,投靠了刘备。庞统虽然起初并未选择刘备,而是因东吴的拒绝才投奔蜀汉,但一旦归属刘备,他便立下了许多赫赫战功,比如成功设计了连环计、识破孙怀刺杀等计划,并调解了黄忠与魏延的争功之事。庞统的智慧和能力,堪称刘备的重要支持。

然而,尽管刘备得到了卧龙与凤雏的支持,他仍然未能实现统一大业。这背后的原因,正如水镜先生所言,“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而后面那句“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则汉室难兴”则更是关键。

这句言辞出自刘巴,刘备的朋友。刘巴身为官宦世家的后裔,早年便声名显赫,曾多次遭到刘表的邀请,但都未曾答应。最终,曹操南征刘表,刘巴投靠曹操,这也导致了他在刘备的阵营中的缺席。而刘巴的早逝,无疑让刘备失去了一个不可多得的支柱。

同样,尚书令法正的去世,也给蜀国带来了巨大损失。法正才智过人,曾辅佐刘备多次出征,战功赫赫,但他最终因病去世,这也为刘备的失败埋下了伏笔。法正的去世,意味着刘备失去了一个关键的智谋支撑。要是法正活着,他或许能够劝阻刘备攻吴的决定,避免了蜀汉的夷陵大败。

如果法正或刘巴中的任何一人得以生存,蜀汉的未来很可能会不同。诸葛亮的北伐之路,或许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持与帮助,蜀国的未来也许能够实现统一大业。然而,命运无常,最终所有依赖的支柱都随风而去,诸葛亮孤军奋战,虽然智勇双全,却难以挽救逐渐衰弱的蜀汉。

正如诸葛亮所言,“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面对一个又一个的朋友和人才的离世,诸葛亮内心的悲痛是无法言说的。他始终忠心耿耿地辅佐刘备遗志,试图用自己的力量复兴汉室,但即使是聪明如他,也未能逆天改命。最终,他因病死于五丈原,留下了千古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大... “公主曾欲借春风之力,故将台榭压城塔。”这是韩愈在描述当年太平公主的权力时的名句。当时,李治和武则天...
原创 晋... 你知道抗战初期,八路军中晋升最快的将领是谁吗?仅仅3个月时间,其职位就与林总、贺龙、刘伯承平起平坐。...
原创 她... 她是晚清后宫最美丽的女子,拥有令人倾倒的容貌和非凡的智慧。年仅13岁,她便通过选秀入宫,迅速获得了太...
原创 金... 提起开国少将金如柏,或许很多人并不熟悉,但提到他的儿子金一南,相信大多数人都能迅速联想起他。金一南曾...
原创 同... 袁绍,怀抱着雄图伟业的梦想,在先后击败韩馥与公孙瓒之后,统治了冀州、青州、幽州和并州,手握数十万强兵...
原创 魏... 古籍里的历史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名将如云,谋士尽显风采。各路豪杰纷纷汇聚,在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
原创 这... 头条创作挑战赛 这张极为罕见且珍贵的老照片摄于1949年建国初期,地点位于北京的中南海。照片中的人...
展览前线 | 明清文人原来这么... 当治国平天下的宏愿,与采菊东篱的闲逸在明清文人心中共生, 当笔墨纸砚构筑的超然天地,同承载着性灵的器...
中世纪时期的硬币剪裁与货币欺诈 由 Brewminate 使用 AI 创建的图像, 根据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4.0...
原创 慈... 好的,我帮你改写这段文章,保持原意不变,适当增加细节描述,同时整体字数变化不大。 --- 在中国漫长...
原创 2... 好的,我会保持每段的语义不变,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文字长度变化不大地进行改写: --- 2020年...
倾听澎湃的时代战歌——重温八十... 新华社北京7月8日电 题:倾听澎湃的时代战歌——重温八十年前抗日沙场的激越旋律 新华社记者梅世雄 “...
颠覆认知!考古发现:关羽真实身... 在荧幕上,关羽总是以 “身长九尺” 的伟岸形象出现:《三国演义》电视剧里,他身披绿袍、手持青龙偃月刀...
原创 “... 陈庆之这个名字,对于研究南北朝历史的人来说,必定不陌生。41岁那年,作为天子近臣的他受命监军,与主将...
原创 被... 在中国历史上,许多赫赫有名的将领,原本在正史中被记载为英勇正直的英雄,然而在后代的小说、评书、戏剧等...
原创 都... 在小说《三国演义》大火后,民间出现了一句俗语,叫“徐庶入曹营—一言不发”,讲的是曹操为了让刘备麾下的...
原创 孟... 1947年3月,解放战争进入关键阶段。蒋介石为了解决战线过长的问题,开始集中精锐力量进攻山东和陕北地...
原创 美... 五极”有哪些?美国搞残了“五极”中的三个,为什么拿中国没办法? 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总统理查德...
原创 起... 经过将近三个月的休整,起点大神“上山打老虎额”终于发布了新书,没想到竟然还是有关明朝的故事。这部新作...
原创 如... 辛酉政变的另一种结局 咸丰十一年(1861 年),热河行宫的气氛凝重如铅。咸丰帝龙御归天,留下年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