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京之变之后,石达开决定离开,而洪秀全则深感痛心,彻底反思后发誓再也不封王。然而,在为了报答功臣的努力中,洪秀全别出心裁地设立了六个新爵位——“义、安、福、燕、豫、侯”。这些爵位的设立,充分体现了他为维持内部平衡与奖励忠诚功臣的策略。例如,像陈玉成这样后起之秀,最初被封为又正掌率,之后不断晋升,先是“成天豫”,接着是“成天燕”、“成天福”、“成天安”和“成天义”;而另一位重要人物李秀成,则从副掌率晋升为“合天侯”。这样看来,太平天国的爵位制度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原本的封王制度到这一系列新的晋升体系。
在天京之变之前,太平天国的爵位体系中,王位之上便是侯,这样的结构使得能被封为侯的人非常稀少。事实上,那时在太平天国内部,能够获得侯爵的人数并没有超过二十人。例如,燕王秦日纲在未封为王之前的爵位是顶天侯,而豫王胡以晃未封王时的爵位则是护天侯。陈玉成的叔叔陈承瑢也被封为佐天侯。由此可见,侯这个爵位在当时无疑是显赫的象征,拥有这一封号的人都具有非常高的社会地位。
从太平天国成立之初,洪秀全和冯云山创建拜上帝会开始,内部权力争斗就没有停止过。这些争斗持续了多年,直到太平天国灭亡,内部的冲突几乎从未间断。天京之变正是这种权力斗争的恶果之一。尽管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太平天国的内部斗争却依然没有丝毫减弱,似乎这也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
在这样无休止的争斗中,尽管许多人沉浸其中,有一位高爵位、显赫一时的人却对此感到厌倦。这位人物便是北王韦昌辉的同乡和好友,也是翼王石达开身边的智囊人物——卫天侯曾锦谦。曾锦谦,作为拜上帝会的资深成员,在广西桂平与韦昌辉结为同乡。虽然他努力读书,但始终未能考中功名。后在冯云山的影响下,曾锦谦投身于拜上帝会,并将自己的家产捐献给了会中,寄希望于通过加入这一组织来改变命运。因为是资深会成员,再加上他能文能武,曾锦谦很快在军中崭露头角,晋升迅速。
在金田起义期间,曾锦谦作为军帅,带领太平军进行战斗。当太平军攻打长沙时,曾锦谦已经升任金正金—庚一监军,直到太平军攻至南京城下时,他被任命为土三总制,独立指挥一支军队。随后,他带领部队与林凤祥、罗大纲等人一起进攻镇江、扬州、瓜州等地。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他被任命为水官正将军,并率部驻守瓜州。1853年6月,曾锦谦升为殿左九检点,与曾立昌共同守卫扬州。在那时,扬州成为了太平天国的一个重要战略点。
然而,扬州城在守卫期间却遭遇了来自清军的猛烈进攻,尤其是在林凤祥北伐时,扬州的驻军大多被带走,留下的是年老体弱的士兵。清江北大营趁机发起了猛烈攻击。就在扬州岌岌可危之际,杨秀清派遣赖汉英和曾水源等人前来支援,才勉强将扬州保住。
杨秀清为了削弱韦昌辉的势力,不追究曾立昌的责任,却将失守扬州的罪责归咎于曾锦谦,并决定处死他。韦昌辉得知后,屡次求情,甚至亲自跪地流血,最终才感动杨秀清,曾锦谦才幸免于难。
在太平天国的西征中,韦昌辉通过各种手段,最终得到了洪秀全的批准,让曾锦谦随翼王石达开一起西征。西征期间,曾锦谦在庐州的出色表现,使得洪秀全和杨秀清都认可了他的能力,最终授予他卫天侯的封号,负责镇守庐州。自此以后,曾锦谦成为翼王石达开身边最得力的谋士之一,甚至在1855年2月,石达开于江西湖口大败湘军后,曾锦谦继续为石达开出谋划策,帮助太平军攻占了江西五城,彻底封锁了曾国藩的南昌。
然而,在这一系列胜利之后,天京发生了东王杨秀清逼封万岁之事,成为天京之变的导火索。洪秀全无法再容忍杨秀清的行为,密诏北王韦昌辉与翼王石达开联手讨伐杨秀清。韦昌辉收到密诏后,愤怒已久的他迅速集结亲信3000人,赶赴天京。石达开则在曾锦谦的建议下暂时未立即出发,但当韦昌辉杀进天京后,他开始进行疯狂的屠杀,甚至连太平天国的军民都对此产生了质疑。洪秀全也未及时批准韦昌辉的行为,导致韦昌辉在没有明确授权的情况下,继续横行暴虐。
当石达开最终赶到天京,见到韦昌辉的暴行后,立刻质问他为何滥杀无辜。韦昌辉认为石达开是在伪装好人,实际上是想取代自己的位置,于是心生杀机。幸运的是,曾锦谦非常机警,他在石达开离开北王府时,立即建议石达开离开天京。没过多久,韦昌辉便下令围攻翼王府,并将其彻底摧毁,最后放火将翼王府焚烧殆尽。
石达开回到安庆后,立即公开指责韦昌辉的暴行,并誓言要取韦昌辉的性命,直到他为此付出代价。此举让韦昌辉成为众矢之的,在洪秀全下令“只诛首恶,其余不问”的命令下,韦昌辉被迅速捕获,最终在三天内被处死。
这次变故让曾锦谦感到极度悲哀,他开始对太平天国的事业彻底失去信心。1857年10月,石达开因被洪秀全猜忌,担心自己会成为下一个杨秀清或韦昌辉,于是决定带着一支队伍离开天京。在行军途中,曾锦谦对太平天国的未来失望透顶,在一个机会下悄然离开了石达开,之后就再也没有留下任何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