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李贺张口:天若有情天亦老,整个唐朝无人对得上,宋朝才对出下句
迪丽瓦拉
2025-09-20 13:02:32
0

唐诗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唐诗不仅没有被遗忘,反而越来越受到现代人们的热爱与追捧。它不仅仅是课堂上的背诵材料,更是提升个人文学素养和内在修养的重要途径。

举个例子,当我们看到秋天的落叶满地飘零时,若没有足够的文化积累,我们或许只会简单地赞叹一声“落叶真美”。但若心中蕴藏着丰富的诗词,那么你可能会想起唐代诗人龚自珍的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同样是看见落叶,但表达的情感与思想却大为不同。这种文化的差异,也正是现代家长们对孩子进行古诗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因,毕竟古诗能够丰富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其对自然、对人生的独到理解。

学习古诗不仅仅是背诵那些韵律和词句,还要理解背后蕴含的历史和文化。唐代是古诗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涌现了不少令人敬佩的诗人。唐诗根据历史阶段大致可以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时期,也可以根据诗风流派划分为山水田园派、边塞诗派、浪漫派和现实派等。其中,李白无疑是盛唐时期浪漫诗派的代表之一。而在李白之后,晚唐又出现了另一位颇具盛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

李贺,字长吉,号“诗鬼”,与李白、杜甫、王维并称为唐代四大诗人之一。尽管李贺的生命如此短暂,仅活了二十七岁(有说法为二十四岁),但他凭借自己的才华在诗坛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李贺的诗才堪与李白比肩,尤其是他那句“天若有情天亦老”更是成为后世文人传颂的佳句,几乎无人与之匹敌,直到宋代才有人对出了下联。试想,这样的诗句,展示的正是李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不凡的文学素养。

李贺出生于唐朝的宗室世家,他的祖父李亮是唐太祖李虎的第八子,因此他本来拥有显赫的家世。然而,等到李贺出生时,家族已经没落,祖辈的荣耀早已远去。家境的贫寒使得李贺从小就体验到了生活的艰辛,甚至连温饱都成了问题。尽管如此,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学问的追求,反而更加珍惜每一次读书的机会,凭借自我努力,他的文学才华逐渐显露。

年仅七岁的李贺便遇到了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二人在交谈中,韩愈对他的才情十分惊叹。此后,李贺的名声逐渐传播开来,甚至在京外名扬四方。等到李贺十八岁时,他特意前去拜访韩愈,本以为能够得到更大的机会,谁知就在此时,父亲突然去世,按照当时的礼制,李贺不得不守孝三年。三年的时光在一个年轻人生命中是多么宝贵,可这段时间的延误使得李贺的仕途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三年之后,时局发生了巨变,李贺虽得到了韩愈的推荐,参加了进士考试,却因为遭遇小人的陷害,仕途被迫中断。最终,他仅以九品小官的身份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然而,这个位置的限制使得李贺的志向无法得到施展。他的心中有着报国的宏愿,可这种愿望最终未能实现。于是,他决定辞去官职,回到洛阳隐居。此时的李贺身心疲惫,心中充满了对自己无法成就一番大业的无奈与失落。正是在这种情感的驱使下,他创作了著名的《金铜仙人辞汉歌》,其中充满了浓厚的悲愤与家国之情。

《金铜仙人辞汉歌》在表达李贺的复杂心境上极为出色。全诗分为三个部分,前四句写出人生易逝、韶华不再;中间四句刻画了金铜仙人告别汉宫的凄凉;最后四句则是李贺自己内心的情感流露,既有对故国的怀念,也有对自己无法建功立业的痛苦。尤其是其中的“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传达了时间与命运的无情与苍凉,成为了千古名句,几乎所有的文人都为之动容。

在宋代,许多文人都试图为这句名句对出下联,直到石延年以“月如无恨月常圆”对出下联,才真正形成了完整的对仗,完美契合了李贺的诗意。这两句不仅在形式上对仗工整,而且在意境上也彼此呼应,描绘了人世间的兴衰变迁和月亮的阴晴圆缺,堪称千古绝对。

李贺虽然英年早逝,但他留下的诗句却永远流传,成为后人文学创作的灵感源泉。即便在元、明、清及现代,许多文学大家也引用过李贺的诗句。最为人熟知的,或许是毛泽东的《浪淘沙·北戴河》中的那句:“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句诗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哲理,也展现了李贺诗句的永恒魅力。

李贺的短暂一生,虽未能亲历盛世,但他通过诗词将自己的心声与时代的变迁紧密相连。他的诗才和心灵的共鸣,使他成为了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尽管唐朝已灭,李贺的名字却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他的诗句,也将继续激励着后人。

李贺,年仅二十七岁便离世,但他那“天若有情天亦老”的诗句却成了时代的象征,跨越千年,依旧灼灼生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关... 《三国演义》中的关平(历史上是关羽的亲生儿子,而非义子)跟随父亲关羽四处征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在樊城...
原创 二... 当时的日本社会,尤其是面对石油等战略资源被盟军封锁的困境,内外资源枯竭,预示着日本帝国主义的灭亡已进...
原创 “... 这个事件被称为“中西礼仪之争”,它的起源在于天主教义和中国传统礼仪之间的冲突。很多欧洲传教士,尤其是...
考古小学堂:让文化传承走进校园... 在衢州市衢江区,一场别开生面的“考古小学堂”现场会于11月17日至18日隆重召开。这场会议不仅是对考...
原创 诸... 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术士,他们精通天文、地理、命理等知识,甚至能通过观星、测算来预知未来。这些人通常都...
廉语清风丨法必明 令必行 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为取信于民,于都城南门立三丈之木,宣布“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皆疑...
朔州文史•第66期 | 晋商通... 朔州文史 六十六 晋商通道 晋商通道杀虎口 早在3世纪中叶,从甘肃、陕西到杀虎口一带已经存在一条与丝...
清朝的包衣奴才是干嘛的,地位高... 包衣这个词语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我们平时在清朝影视剧以及书籍上都会看到包衣奴才的词汇,“包衣”是满...
浔城记忆 | 11月18日 浔城记忆 11月 18日 九江,不仅是地理上的坐标,更是文化和历史的交汇点。在这个系列中,我们将每天...
原创 抗... 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面临着两条发展道路的选择。其一,是蒋介石所提出的“中国之命运”,即继续...
原创 武... 这件事情从常理来看,应该是有可能发生的。你想一想,在古代,酒大多是米酒,而不像现在的纯白酒,度数相对...
原创 三... 话说,从古至今,只要中原王朝一旦动荡不安,边疆的蛮族必定会趁机爆发战乱!在我国的北方、西方和南方,存...
原创 史... 古代的战争常常是为了争夺土地,不是和外族打,就是进行内战。因为战争不断,很多战将也因此崭露头角,成为...
原创 三... 三国时期的关羽是忠义的象征,他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英雄事迹几乎家喻户晓。 在刘备逃亡之后,...
在纪录片中感知历史现场 千年一瞬,物语新生。近日,大型历史文物纪录片《千年文物·大唐盛世》持续热播。该片以独特的叙事视角与影...
日本殖民者偷挖琉球人遗骨! 466具琉球人遗骨被日本殖民者偷挖!掘人祖坟这种丧尽天良的事情,估计也就日本殖民者干的出来!整天研究...
原创 当... 简单来说,日本是人均国土面积最少的国家之一,本想靠入侵东亚国家扩大大和民族的生存空间,没想到中国人是...
“滇王之印”领衔,揭谜失落的古... 一枚刻有“滇王之印”的纯金印章,如何揭开一段被尘封两千年的历史?独特的青铜贮贝器上的祭祀场景有何寓意...
专访|阮昕:从“浮生建筑”,到... 在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大楼,阮昕教授挥手指向他在大堂支起的编木拱,谈起现代建筑如何精心设计,规划着光...
探访世界文化遗产点锁阳城遗址 这是11月18日在甘肃省瓜州县拍摄的锁阳城城址(无人机照片)。 锁阳城遗址位于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锁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