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边令诚:唐朝著名宦官,害死高仙芝,投靠安禄山,被唐肃宗杀死
迪丽瓦拉
2025-09-20 13:34:15
0

高仙芝,是唐朝历史上的名将。

当代有人提到这样的观念,认为唐朝的衰败是因为唐朝喜欢重用胡将。但其实我个人对这个说法非常不认同:因为造唐朝反的安禄山,身上的军阀属性要比胡将更大一些。而且,胡将如果利用好了,也是可以发挥军队战斗力的。实际上不光唐朝,很多其他朝代也用过胡将:比如宋朝军队里有沙陀将领,明朝军队里也有蒙古将领。这些将领对于当时的防务,其实也是发挥积极意义的。

但如果统治者自身出现问题,那掌握造反实力的,不论是不是胡人,怕是都会造反——比如西晋的八王之乱,参与武装叛乱的司马家王爷,都不是胡人吧?不也没耽误造反?

高仙芝是高句丽人,也算是唐朝的胡将。并且高仙芝扬名立万是在西域。高仙芝还和阿拉伯人打过仗,可谓履历奇特——当然说起阿拉伯,小编其实打算写一写阿拉伯历史的,但是考虑读者太少,觉得还是算了吧!

而高仙芝是被一个太监害死的,而这个太监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唐朝的历史进程。

这个太监就是边令诚。

1、边令诚的来历

边令诚和寻常的太监差不多,都是在很小的时候进宫做的太监。并且因为综合因素,得以被皇帝信赖。

最近这些年在互联网上,很多自媒体博主喜欢美化太监,声称太监都是为国为民的真英雄。其实为了贬低朝廷文官而捧太监,这思想是很不成熟的。

我是一个文史作者,但我业余时间也看《平行宇宙》、《超弦论》这些书。所以我信仰历史,也信仰科学。

从科学/心理学视角来说,太监这样的群体,大概率都是内心扭曲的群体,并且人格存在缺陷的概率很大。而这样的一群人,可能真的有什么好心思?个人觉得大概率是没有的。

但不可否认,太监对于皇帝确实是最为依靠的:因为太监的权势来源,地位跃迁,完完全全需要依附于皇权。

这也是为什么古代很多皇帝愿意信赖太监的原因之一:毕竟,富贵人家的子弟肯定不会当太监。而穷人家出身的子弟想要混好,就得办好皇帝的差事。

一切,也都是利益驱动。

边令诚算是这样的典型。

2、边令诚害死名将

边令诚是唐玄宗时代太监。玄宗天子崇尚武功,唐人有《兵车行》来描述唐玄宗的对外战争(当然个人在文学方面倒也非常喜爱唐朝的边塞诗歌)。

从政权建设角度来说,武装力量的掌握很重要。唐玄宗对前线唐兵其实并不放心,所以唐玄宗经常派遣太监到前线监督武将。而太监少不得开始权力寻租,给自己捞好处。边令诚就非常热衷这样的行为。

唐玄宗在位后期,安禄山发动叛乱。安禄山大军很快就攻下洛阳,准备继续进犯长安。等到安禄山大军到了洛阳的时候,唐玄宗才确信:安禄山造反了。

唐玄宗于是安排大将高仙芝和封常清带唐兵迎战安禄山的叛军。而高仙芝和封常清根据战争情况,认为潼关易守难攻,并且安禄山大军从河北出发,一路远征,到了潼关必然会出现士气低迷、粮饷后继无力的局面。所以高仙芝认为,只要守住潼关就能熬死安禄山。

实际上当时安禄山也非常忐忑这一情况。

也就是说,安史之乱本来可以压缩成小规模叛乱而收场。

但是就在安禄山忐忑,感到骑虎难下的时候,奇迹发生了!

当时唐玄宗派边令诚监督高仙芝和封常清的军队。边令诚的乱指挥被封常清和高仙芝拒绝。丢了面子的边令诚当然不知道啥叫大局观,而是愤慨这俩军官居然敢对自己不敬。

于是边令诚返回长安诬告高仙芝和封常清,声称这俩将领有意思。

而陷入惶恐的唐玄宗很担心会有其他武将选择造反甚至袭击京城。所以对边令诚的污蔑全盘采纳。于是唐玄宗颁布圣旨,命令边令诚带着旨意处决高仙芝和封常清。

可叹两位唐朝名将,就这么被一个太监给害死了!

3、边令诚对唐朝的祸害

高仙芝和封常清的死,也给唐朝带来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比如之后唐玄宗派去潼关抵挡安禄山叛军的哥舒翰,在和安禄山交战的过程中,唯恐自己会像高仙芝那样死的不明不白,所以最终哥舒翰选择投降安禄山。唐兵的士气也因此受到很大动摇。

安禄山大军击破长安的时候,边令诚一度打算投靠安禄山,打算给自己换个主子。但安禄山似乎不大喜欢边令诚。所以边令诚又打算逃回唐朝那边。边令诚不知道,自己在安禄山这边的日子里,唐廷内部又出事儿了。

因为长安城破以后,唐玄宗带着文武百官出逃。在出逃路上,群臣发生分歧:太子李亨带着部分大臣在灵武登基,建立肃宗朝廷,并号令天下兵马讨伐安禄山。逃到巴蜀的唐玄宗无奈之下只好默认李亨的皇帝身份。

边令诚逃回唐廷那会儿,皇帝已经换成了李亨。李亨认为边令诚杀高仙芝把唐朝坑惨了,而且还投靠安禄山,所以直接让人处决了边令诚。

就这样,边令诚死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关... 《三国演义》中的关平(历史上是关羽的亲生儿子,而非义子)跟随父亲关羽四处征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在樊城...
原创 二... 当时的日本社会,尤其是面对石油等战略资源被盟军封锁的困境,内外资源枯竭,预示着日本帝国主义的灭亡已进...
原创 “... 这个事件被称为“中西礼仪之争”,它的起源在于天主教义和中国传统礼仪之间的冲突。很多欧洲传教士,尤其是...
考古小学堂:让文化传承走进校园... 在衢州市衢江区,一场别开生面的“考古小学堂”现场会于11月17日至18日隆重召开。这场会议不仅是对考...
原创 诸... 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术士,他们精通天文、地理、命理等知识,甚至能通过观星、测算来预知未来。这些人通常都...
廉语清风丨法必明 令必行 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为取信于民,于都城南门立三丈之木,宣布“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皆疑...
朔州文史•第66期 | 晋商通... 朔州文史 六十六 晋商通道 晋商通道杀虎口 早在3世纪中叶,从甘肃、陕西到杀虎口一带已经存在一条与丝...
清朝的包衣奴才是干嘛的,地位高... 包衣这个词语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我们平时在清朝影视剧以及书籍上都会看到包衣奴才的词汇,“包衣”是满...
浔城记忆 | 11月18日 浔城记忆 11月 18日 九江,不仅是地理上的坐标,更是文化和历史的交汇点。在这个系列中,我们将每天...
原创 抗... 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面临着两条发展道路的选择。其一,是蒋介石所提出的“中国之命运”,即继续...
原创 武... 这件事情从常理来看,应该是有可能发生的。你想一想,在古代,酒大多是米酒,而不像现在的纯白酒,度数相对...
原创 三... 话说,从古至今,只要中原王朝一旦动荡不安,边疆的蛮族必定会趁机爆发战乱!在我国的北方、西方和南方,存...
原创 史... 古代的战争常常是为了争夺土地,不是和外族打,就是进行内战。因为战争不断,很多战将也因此崭露头角,成为...
原创 三... 三国时期的关羽是忠义的象征,他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英雄事迹几乎家喻户晓。 在刘备逃亡之后,...
在纪录片中感知历史现场 千年一瞬,物语新生。近日,大型历史文物纪录片《千年文物·大唐盛世》持续热播。该片以独特的叙事视角与影...
日本殖民者偷挖琉球人遗骨! 466具琉球人遗骨被日本殖民者偷挖!掘人祖坟这种丧尽天良的事情,估计也就日本殖民者干的出来!整天研究...
原创 当... 简单来说,日本是人均国土面积最少的国家之一,本想靠入侵东亚国家扩大大和民族的生存空间,没想到中国人是...
“滇王之印”领衔,揭谜失落的古... 一枚刻有“滇王之印”的纯金印章,如何揭开一段被尘封两千年的历史?独特的青铜贮贝器上的祭祀场景有何寓意...
专访|阮昕:从“浮生建筑”,到... 在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大楼,阮昕教授挥手指向他在大堂支起的编木拱,谈起现代建筑如何精心设计,规划着光...
探访世界文化遗产点锁阳城遗址 这是11月18日在甘肃省瓜州县拍摄的锁阳城城址(无人机照片)。 锁阳城遗址位于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锁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