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狮脑山顶
一柄40米高的“刺刀”直刺苍穹
它不仅是纪念碑
更是穿透历史天空的信号灯
照亮着一个民族在至暗时刻的绝地反击
以及这场战役留给后世的永不褪色的
精神密码
▲百团大战纪念碑
回望1940,“百团大战”里的烽火记忆
▲百团大战纪念馆展厅。图/百团大战纪念馆
1940年
日军实施残酷的“囚笼政策”
妄图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据点为锁
彻底绞杀抗日根据地
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
在华北战场发起规模空前的交通总破袭战
这就是名震中外的百团大战
▲民众齐心协力破坏铁轨。图/新华社
随着破袭战的不断深入
日军的车站、据点被一个一个拔除
割电线、拔道钉、取枕木、拉钢轨……
铁路沿线的民兵和民众也加入了战斗
战役发起后
各部投入了大量兵力
共105个团20余万人参战
还有许多地方游击队和民兵参加作战
▲百团大战纪念馆一角。图/新华社
大落坡反偷袭战斗
与敌人刺刀见红
攻占战略要地娘子关
将旗帜插上关头
关家垴战斗
八路军386旅772团一营仅余6人……
胜利的旌旗,浸透烈士的鲜血
壮丽的山河,吹响进军的号角
艰苦卓绝的百团大战中
八路军在地方武装
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紧密配合下
共作战1824次
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
俘日军280余人、伪军1.8万余人
拔除据点2900多个
破坏铁路470余公里
公路1500余公里
这是抗日战争中
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
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
一次带战略性进攻的战役
也是“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抵死抗争
▲百团大战纪念馆。图/新华社
85年后,为什么我们仍需仰望狮脑山
站在百团大战纪念馆与纪念碑广场
历史不再仅仅是教科书上的文字
每一处都在与你我进行
一场关于“意义”的对话
▲航拍百团大战纪念碑广场 图/新华社
直刺苍穹40米高的纪念碑
犹如一把巨大的刺刀
它不仅是战斗的武器象征
更是一种精神的具象化
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它融入这片土地的血脉
托起了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脊梁
▲百团大战纪念馆展出的武器。图/新华社
470余幅图片、200余件实物、10余处场景
每一件展品都在诉说血与火的故事
炸弯的铁轨
磨损的军号
战士家书上的字迹……
它们不再是单一的展品
而是历史的见证者
无声诉说着
信仰、牺牲与家国情怀
▲百团大战革命烈士墙
4860位英勇牺牲的烈士姓名
在英烈墙上镌刻
每一个名字背后
都是一段壮烈的故事
站在墙前默念一个名字
就是一次跨越时空的致敬
▲游客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展厅。图/新华社
这座全国惟一以百团大战为主题的纪念馆
静静地矗立在昔日硝烟弥漫的主战场
每年吸引40余万游客前来瞻仰
思考个人命运与家国情怀的深刻联结
它是一座矗立在太行山巅的精神灯塔
它是一本永远敞开的历史教科书
它是一面映照过去、激励未来的明镜
▲航拍百团大战纪念馆(碑)。图/阳泉日报
85年前炮火连天的狮脑山
如今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高铁山下飞驰
数智新城拔地而起
但山巅那座纪念碑
始终如一提醒着我们
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
孕育出的抗战精神
成为支撑我们
走向星辰大海最坚硬的基石
整理:王琪
来源|山西新闻网
编辑|张星秀审核|郭丽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