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晋绥军区的司令员吕正操与政委林枫接到上级命令,前往东北开辟新的战区。此时,晋绥军区的隶属关系也进行了调整。原本隶属于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的它,决定脱离联防军的指挥,直接接受中央的领导,成为战略重地,并开始组建新的野战军。
想了解晋绥军区的历史背景,我们可以简要回顾一下其发展历程。1940年,贺龙与关向应共同带领120师的主力部队开辟了晋西北的抗日根据地,并且成立了晋西北军区。当时,晋西北已经是极为重要的战略区域。到了1942年,为了统一指挥陕甘宁与晋西北两个地区的部队,中央决定成立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贺龙被任命为司令员,关向应担任政委。与此同时,原本的晋西北军区也被改编为晋绥军区,成为一个二级军区,吕正操被任命为司令员,林枫担任政委。
抗战胜利后,中央决定对晋绥军区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将其恢复为大战略区,贺龙继续担任司令员,而李井泉则被任命为副政委。随之,晋绥野战军的组建工作也随即展开,贺龙继续担任司令员,关向应为政委,李井泉则担任副政委。
1945年9月,林枫在即将离开晋绥军区时,向上级提出希望李井泉接替自己担任晋绥分局书记兼晋绥军区政委。经过审议,上级同意了他的建议,李井泉被任命为晋绥军区政委,并兼任晋绥分局的代书记。
抗战胜利后,日军虽然已经战败,但仍不愿向八路军投降,而国民党方面则有意调集兵力向解放区推进,意图强占战争胜利的成果。在这种局势下,晋绥部队接到命令,要求向绥远进军,消灭残余的日军和顽抗势力。
此时,担任晋绥野战军政委的关向应提出,希望由李井泉接替自己担任野战军政委。那时,关向应的身体情况如何呢?关向应自1932年起便被派往湘鄂西地区工作,并且和贺龙长期搭档,成功创建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并与红六军团会师,组建了红二方面军,随着长征抵达陕北。在抗战时期,关向应与贺龙领导120师,创建了晋西北的抗日根据地。
然而,在长期的战斗生涯中,关向应因过度劳累而患上了严重的肺病,虽然他依旧坚守岗位,但病情逐渐加重。1940年,病情变得严重后,上级安排他前往延安休养。经过短暂的恢复,他又返回了晋西北根据地。然而,到了1941年秋天,病情再度复发,关向应不得不再次前往延安治疗,从此,他离开了前线。
尽管未能继续在前线工作,关向应的职务一直没有变化。他与贺龙的职务始终紧密相连,两人名义上依然是搭档。抗战结束后,随着战局的变化,身处后方的关向应认为自己已无法继续发挥作用,因此提出让李井泉接替自己担任晋绥野战军政委。李井泉在抗战期间曾担任358旅副旅长和政委,他的威望深厚,完全有能力接任这一职务。
然而,李井泉虽然在关向应的麾下工作多年,但他始终认为,作为副职更能为大局出力。上级听取了李井泉的建议,同意他担任晋绥野战军副政委,协助贺龙指挥作战。
随着晋绥野战军的进一步发展,部队逐步扩展到三个纵队,并因战局变化被调往陕甘宁边区参与作战,最终划归西北野战军的建制。1947年7月,晋绥军区再次归入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的管理体制,贺龙继续担任司令员,李井泉则继续担任晋绥军区的政委。
到了1949年,李井泉随贺龙领导的18兵团进入四川,成功解放了成都等地。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李井泉在四川继续任职,先后担任川西军区政委、四川省委第一书记兼省军区第一政委、西南局第一书记兼成都军区第一政委等重要职务,并在四川工作了长达16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