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前,初延曾介绍了两当起义的主要领导人物,今天我将继续为大家讲解靖远起义的关键参与者。靖远起义是继两当起义后,我党在甘肃省发起的第二次武装起义,是西北革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场起义为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形成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推动力。
与两当起义的情况不同,靖远起义是在国民革命军甘肃警备第3旅的支持下展开的。起义的指挥由谢子长和张东皎共同负责,他们秘密策划了陇东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尽管靖远起义充满了革命的热情和期望,但由于准备时间过于匆忙,且起义后的领导人未能及时就位,最终导致了这场起义的失败。
那么,参与靖远起义的连级以上军官有哪些?他们的结局又如何呢?
靖远起义经历了两次兵变,第一次发生在1932年5月,第二次则是在同年6月。谢子长担任起义军总指挥,而张东皎则是党支部的书记。具体来说,甘肃省宣慰使署警备第3旅的关键人物包括副旅长张东皎、团长牛化东、副官长李罕言、参谋主任孙作宾、军法主任王儒林、执法队队长石子健等。此外,中共驻靖远特别支部的组织架构也包括张东皎为书记,苏醒民、高岗为副书记,靖任秋、黄育华、李树林、薛应昌、王儒林等人作为委员。
接下来,我们一一了解这些英雄人物。
张东皎:张东皎,陕西横山人,曾在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毕业后,他曾担任宁夏骑兵第4师8旅15团的中校团附,并成为靖远起义军第二支队的支队长。作为陕北红军的核心领导之一,在领导靖远起义时,他是甘肃警备第3旅的副旅长,直属杨虎城领导。然而,起义失败后,他被旅长王子元逮捕,尽管谢子长通过个人关系成功将他救出,张东皎依然不幸英勇牺牲,年仅29岁,令人痛惜。
牛化东:牛化东,陕西定边人,年仅19岁便投身革命。曾担任陕军新编第11旅的参谋长、银川军分区司令员等职,参与过多个重大的军事行动。作为新中国的开国少将,牛化东在靖远起义后,奉命打入陕军新编第11旅,并且在胡宗南进攻延安时,他决定起义,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位知名将领。解放后,他长期担任宁夏军区副司令员,并于1995年病逝,享年89岁。
王儒林:王儒林,甘肃靖远人,1926年考入甘肃省农民运动讲习所。他曾担任西北抗日义勇军总指挥以及西北军骑兵第5师的参谋等职。在靖远起义后,他打入了马家军骑兵军,积极组织抗日力量,并筹建党的兰州支部,极大增强了我方的力量。新中国成立后,他出任甘肃省农业厅林业局副局长,直到1993年因病去世,享年88岁。
靖任秋:靖任秋,江苏铜山人,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参与过南昌起义,担任过天津市公安局局长等职。靖任秋是我党著名的地下情报工作者,他曾在革命期间深入敌军,并参与策动高树勋与廖运周的起义。他的革命经历丰富,解放战争时期,他协助赵寿山领导38军起义,成为新中国的开国功臣之一。解放后,他曾担任水运科学研究院院长,且在华东局经济委员会任副主任。靖任秋在1996年病逝,享年91岁。
随着靖远起义的成功,起义军被改编为陕甘工农红军游击队第4支队,谢子长继续担任总指挥,吕振华作为代理总指挥,焦维炽担任政委,李慕愚等人也在队伍中担任重要职务。
李慕愚:李慕愚,陕西渭南人,曾参与渭华起义,并在西北抗日义勇军、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等多个重要军事组织中担任职务。靖远起义失败后,他继续为革命工作,最终参与了多次起义活动,并在解放战争时期担任副师长等职务。解放后,他成为新中国的高级将领,并长期担任多个重要职务,直到1991年因病去世,享年81岁。
靖远起义不仅是陕甘革命历史中的一场重要战斗,它也打击了甘肃的军阀势力,对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事迹和奉献精神,将永载史册,成为人民心中不可磨灭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