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朱元璋想灭掉日本,刘伯温拒绝了,他说的话现在都还可以引起深思
迪丽瓦拉
2025-09-20 20:03:22
0

在中国古代,许多历史时期的帝王都得到了能人志士的辅佐。这些能人不仅仅有着过人的武艺,还有着卓越的智慧和计谋。比如,秦朝的李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唐朝的魏征,乃至明朝的刘伯温等。特别是明朝的刘伯温,他不仅是谋士中的佼佼者,且在中国历史中被赋予了浓厚的传奇色彩。随着朝代的更迭,刘伯温的事迹渐渐被神化,甚至被视为神机妙算的“神算”。在史籍中有记载,他曾成功劝阻了朱元璋想要灭掉日本的决心,他的观点至今仍能引人深思。

01、明太祖朱元璋的传奇一生

提起刘伯温,就不得不提他辅佐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朱元璋的成长历程堪称传奇。作为中国历史上出身最低微的皇帝之一,他的背景与许多帝王迥然不同。朱元璋出生在贫寒的农民家庭,年幼时为了生计给地主放牛,后来因为贫困无奈投身寺庙,成为一名和尚。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小沙弥最终竟能登上帝位,成为一代天子。

朱元璋的传奇经历给了他与百姓更为深刻的共鸣。在他离开寺庙后,加入了起义军红巾军,并在多年征战中逐步积累了力量,最终推翻了元朝,建立了明朝,统一了天下。在这一过程中,刘伯温等谋士的智慧与才干,对明朝的建立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由于朱元璋经历了从底层到帝王的巨大转变,他能够体会到百姓疾苦,因此在治国时表现得更加关注百姓的生计与安危。与那些出身显赫的帝王不同,朱元璋深知底层人民的痛苦,他在政策上更加关注减轻赋税、打击腐败官员以及压制权贵的嚣张跋扈。正因如此,朱元璋的性格也显得更为暴烈和直率,民间甚至有言:“朱元璋杀了半个朝堂”。虽然此说略有夸张,但不难看出朱元璋的性情。在这种背景下,他提出要灭掉日本的想法,也就显得不那么令人惊讶了。

02、“神算”刘伯温

刘伯温,字基,号伯温,自小接受传统儒家教育,胸怀“达则兼济天下”的理想。他不仅学识渊博,在元朝时便考中了进士,而且在追随朱元璋的过程中,为明朝的建立出谋划策,立下了赫赫战功。刘伯温有着刚正不阿的性格,他不仅善于遵循法度办事,而且在面对君主愤怒时,总能巧妙地劝谏,用合适的语言化解危机。

他在民间的声誉非常高,俗语有云:“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这也足以说明刘伯温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声望。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形象逐渐被神化。在许多传说中,刘伯温被描绘成一个不仅精通古今,且能预测未来、预测天命的“神算”。例如,在靖难之役发生之前,刘伯温便已预料到这一事件的发生。更有一些传闻称他创作了《烧饼歌》,这本书被视为预言书,甚至一些民间故事中还把他描绘成能够斩妖除魔的修士。虽然这些故事大多为后人杜撰并略有夸张,但它们反映了百姓对刘伯温的深厚崇敬和对其才能的高度认可。

实际上,在历史记载中,刘伯温作为谋士的机智与智慧也得到了广泛认可。无论是针对陈友谅时提出的“以逸待劳”策略,还是在明朝治理中的“劝君买善”等言论,都证明了他的卓越才智。特别是在朱元璋愤怒提出要灭日本时,刘伯温凭借理性与冷静的分析说服了朱元璋,避免了一场不必要的战争。

03、朱元璋的“灭日本”计划

那么,朱元璋为何会有灭掉日本的想法呢?这要从当时的历史背景说起。元末明初,沿海地区由于长期战乱和政权更迭,海防力量极为薄弱,无法有效抵御外敌。而日本,作为一个海岛国家,历来有着强烈的扩张野心。在唐朝鼎盛时期,日本曾派遣遣唐使来中国学习,并深受唐文化的影响。然而,当他们发现中国实力衰弱时,便急于借机侵占中国的财富。明朝建立初期,日本便频频通过倭寇骚扰中国沿海。

面对这种局面,朱元璋提出了恢复与日本朝贡关系的策略,试图通过与日本上层的交涉来解决倭寇问题。然而,日本却在野心膨胀的情况下,杀害了朱元璋派遣的使者。这一事件激怒了朱元璋,他提出了要灭掉日本的计划,认为只有彻底消除这个外患,才能解决倭寇问题。

然而,在这时,刘伯温挺身而出,劝谏朱元璋。刘伯温条理清晰地指出,首先,中国经过多年的战乱,百姓疲弊,国家需要休养生息,不能再发动战争;其次,日本资源贫乏,攻占后也难以治理,且对于中国并无太大实质性利益;最后,日本此时分裂,南北朝各自为政,我国不必为此耗费精力,实际上,日本的威胁并不大。

刘伯温的劝说合情合理,经过深思熟虑后,朱元璋采纳了他的意见,取消了对日本出兵的计划,转而加强了海防力量,并加大了对倭寇的打击力度。这个决定不仅避免了不必要的战争,也在后来有效地减少了倭寇对沿海地区的骚扰。

事实上,今天我们回顾刘伯温的这一战略眼光,依然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应对外来侵扰,单纯依靠出兵并不是唯一选择,更重要的是增强自身实力,发展国家经济和军事力量,只有国家强大,外敌才会对我们心生敬畏,不敢轻易侵扰。

04、结语

通过刘伯温的事迹,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仅是依靠军事力量,还需要智慧与理性的战略。我们应当从历史中汲取教训,增强民族自信,保持冷静和理性。在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时,我们既要坚持和平自主的外交政策,也要保有捍卫国家利益的强硬态度。随着中国的崛起,我们相信,国家将变得更加富强、美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泸...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泸定桥1万个铁环——三百年前的...
原创 家... 在江苏的一座古朴小镇上,丁先生家中珍藏着一件世代相传的珍宝 —— 一枚中华民国双旗开国纪念币十文。这...
原创 历... 自古以来,我国的皇位世袭制度主要是由嫡长子继承,这一传统在历史长河中屡见不鲜。然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
致敬抗战老兵丨100岁崔恭:一... 本文转自【人民网】; 【老兵档案】 崔恭,100岁,1925年出生在山西平鲁县(今山西朔州市平鲁区)...
原创 揭... 在阅读这篇文章之前,麻烦您先点击“关注”按钮,这不仅方便您参与讨论和分享,也能带给您一种独特的参与感...
原创 刘... 前219年,关羽败走麦城,形势危急,为了保命,他几度派遣使者向上庸的守将刘封和孟达求援,但始终未能得...
周末限时打卡!青铜象尊即将“返...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正在举办的“‘中华文明起源’系列展之:看·见殷商”展览上,众多殷商时期的珍贵文物齐聚...
原创 清... 这是一张历史悠久的照片,背后承载着一段尘封的往事。今天,历史镜像馆将继续带领大家探寻那些老照片背后的...
原创 李... 好的,下面是我对这篇文章的改写和润色,希望符合您的需求: --- “父王仍然在巴蜀之地,眼下我登...
司马家为何迟迟不伐吴?背后原因... 公元263年,司马昭雷霆一击,蜀汉政权轰然崩塌。当魏国上下弥漫着乘胜渡江、一统河山的激越情绪之时,司...
原创 唐... 你说这唐玄宗李隆基啊,年轻时那叫一个风光。谁能想到,一手创下开元盛世的帝王,到老了会落得那般境地。 ...
原创 红... 突破乌江 1935年1月初,红军长征队伍突破了敌人精心布设的乌江防线,成功横渡了贵州境内最为宽广的河...
原创 慈... 如果要评选晚清时期最具功绩的人物,非曾国藩莫属。原因不仅在于他率领湘军成功击败了太平天国,挽救了岌岌...
原创 霍... 公元前123年夏季,大汉名将卫青再次出征定襄,发起了对匈奴的第二次大规模进攻。在这场战斗中,霍去病作...
原创 柴... 柴荣去世后,赵匡胤与魏仁浦迅速对禁军和核心节镇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清洗,这一举措为赵匡胤后来的夺权铺平了...
典籍里的郑州丨管叔:从西周风云... 在郑州这座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里,“管城”二字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静静诉说着跨越三千余年的历史故事。它...
原创 日... 为了更好地管理古墓,日本宫内厅首次宣布,允许外部专家参与到挖掘调查工作中,并与当地政府进行密切合作。...
原创 冤... 夺门之变,亦称南宫复辟,是明朝代宗朱祁钰景泰时期发生的一场政变。景泰八年(1457年),明朝将领石亨...
逝者|傅国涌:教育不应只追求成... 编者按:据多方证实,傅国涌先生于今日(7月7日)凌晨辞世,享年五十九岁。1967年,傅国涌生于浙江乐...
原创 林... 清朝的末期,真是让人深刻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这一简单但却异常深刻的道理。落后本身并不可怕,令人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