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清朝末帝溥仪正式宣布退位。尽管许多满清遗老对这一决策心怀不甘,实则无力反抗。那时,满清王朝的大部分军队已由袁世凯控制,而袁世凯自当坚定地选择支持“共和”。然而,在这动荡的前线,却有一位执迷于忠诚的地方大员拒绝承认清帝的退位,他带领手下军队攻下十余座城池,意图推举溥仪重新建立一个在西域偏安的小朝廷。这位愚忠的大臣,正是当时担任陕西巡抚的升允。
升允,出生于蒙汉结合的蒙古镶黄旗,姓多罗特氏,光绪八年中举。在其漫长的官场生涯中,他先后担任了山西按察使、布政使,以及陕西的布政使和巡抚,还担任过江西巡抚、察哈尔都统、陕甘总督等重要职务。他在为官生涯中,始终保持着清廉正直的风范,多次为百姓谋福利。例如,担任陕西巡抚期间,他曾上书请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请求开办陕西大学堂,而这一机构正是今天西北大学的前身。
当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选择逃往西安。在逃亡途中,一些太监趁机欺压百姓,升允对此大力制止,豪言壮语。他不仅弹劾了一批权贵的腐败行为,在慈禧七十寿辰之际,当各地方纷纷献金祝贺时,升允不仅拒绝献金,还上书建议停止这种不必要的献金行为。担任甘肃主政时,他又创办了甘肃速成师范学堂,旨在选拔品德与学识兼具的学生,让他们在毕业后可以成为高等小学堂的教职人员。
从某种意义上看,升允在任职期间确实是一个为民着想的好官。然而,自从清帝宣布退位后,他的行动变得极端和偏执。宣统元年,升允因反对立宪被罢免职务。武昌起义爆发后,他被重新启用,复职为陕西巡抚。南北议和时,升允积极反对清帝的退位,曾率领军队收复陕西,以“勤王”的名义妄图攻克西安,迎奉溥仪建立一个小朝廷。他手下军队连克十余城,即将占领整个陕西时,就在人们感受到胜利在即之时,清帝的逊位诏书却下达了,而升允仍不依不饶,毫不手软地对待战俘和革命者。最终,他因部队拒绝继续作战而不得不退出陕西。
如同许多满清遗老一样,升允一直痴心妄想复辟清朝。到了1913年,在策动蒙古“勤王”失败后,他选择东渡日本,企图寻求日本的力量支持以实现清王朝的复辟。在这段时间里,他还加入了满清旧贵族组成的宗社党。1913年,当溥伟在青岛策划复辟时,升允迅速与张勋取得联系,大肆吹捧,并试图拉拢。而在张勋复辟失败后,升允更是与善耆狼狈为奸,企图通过出卖国家利益换取日本的支持。这充分体现了他的愚忠程度之深。
日本方面对升允也颇为重视,不仅在占领青岛后给予他保护,还在张勋阴谋复辟的过程中,委托升允带着他们支持复辟的信件和经费去与张勋接洽。在张勋复辟的过程中,特意授予升允大学士的职位。然而,复辟帝制终究是与历史潮流相悖的,升允的种种行动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1931年,升允在天津因病去世。他死后,日本方面几次上门探听消息,直到确认他的死讯才停止了探查。对于清朝,升允可谓是忠心耿耿,然而在对待中国时,他却成为了可耻的卖国贼。因此,在面对历史与现实的重大问题时,我们必须清楚地认知自己的立场,防止盲目追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