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大明奇僧姚广孝:朱棣一生的贵人,一生功过任评说
迪丽瓦拉
2025-09-20 20:33:03
0

明成祖朱棣在建文元年(1399年)以“清君侧”为名,发动了震惊朝野的“靖难之役”。虽然这一过程充满了艰难险阻,遭遇了如围困济南长达三个月未能成功、东昌之战的惨败等重大挫折,但朱棣始终未曾放弃他的反叛事业。最终,在建文四年(1402年),他成功攻入京城,篡夺了帝位,成为新的明朝皇帝。

朱棣能够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除了依靠他自身的过人智慧和气魄外,还得益于建文帝的昏庸无道。而在这场权力斗争中,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人物——朱棣的智囊姚广孝。他法名道衍,是当时影响深远的谋士之一。关于姚广孝的评价颇高,“道衍未尝临战,然帝用兵有天下,道衍力为多,论功以为第一”。姚广孝为何能得到如此高度的赞誉?他又是何许人也?

一、从和尚到智者,胸怀大志的姚广孝

姚广孝生于元至元元年(1335年),出生在长洲相城(今苏州)一个书香世家。14岁时,他毅然出家,法名道衍。与一般的和尚不同,姚广孝并不满足于简单的修行,他在寺院深藏着远大的抱负。他不仅精通阴阳术数,还通读兵书,展现出与常人不同的智慧和视野。可以看出,姚广孝是个有抱负、雄心勃勃的和尚,远不是寻常之辈。

姚广孝年轻时曾游览过嵩山寺,遇到了一位有名的相士袁珙。袁珙见过他后,做出了一个惊人的评价:“此僧异矣!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杀,乃刘秉忠之流。”刘秉忠是元朝初年的一位高僧,曾辅佐忽必烈平定天下,而袁珙的言辞显然将姚广孝与刘秉忠对比,认为他将来大有作为。对于这个评价,姚广孝并未生气,反而大喜。因为他知道,这正符合他心中所追求的命运——为一国之主谋划,打破常规。

然而,尽管生活在战乱不断的元末明初,姚广孝却始终未能找到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直到洪武十五年(1382年),当时已年近半百的姚广孝才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机会。在马皇后病逝后,朱元璋大规模召集天下高僧,安排他们为马皇后祈福,姚广孝也被分配到燕王朱棣的府邸。

二、智谋策略,姚广孝极力促成朱棣谋反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驾崩,继位的是皇太孙朱允炆。此时,姚广孝已经深得朱棣的信任,常常出入朱棣府中,接触甚密。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姚广孝不止一次地鼓动朱棣发动起义,但朱棣始终心存顾虑,认为民心向着朱允炆,不易反叛。然而,姚广孝却不以为然,他坚定地说:“臣知天命,何论民心?”

虽然朱棣心有犹豫,始终未能下定决心,但姚广孝并没有放弃。为了说服朱棣相信自己确是天命所归的“真龙天子”,他策划了一场与老友袁珙的合作演出。姚广孝先向袁珙透露了朱棣的相貌特征,并布置了一个巧妙的相遇。

某日,朱棣身着侍卫服,带着几名随从外出喝酒。突然,一位老人走进酒楼,看到朱棣便跪拜并称他为“殿下”。朱棣惊讶于老人如何知道自己身份,老人自我介绍道:“我乃阴阳术士袁珙,能知天命。”接着,袁珙神秘地告诉朱棣:“殿下有真龙之相,日后必为天子。”这一系列事件让朱棣深受触动,最终他相信了自己的命运,逐渐决心挑战建文帝。

三、靖难之役,姚广孝的智慧发挥决定性作用

靖难之役初期,朱棣在反叛过程中经历了不少曲折。建文元年(1399年)六月,燕府的百户倪谅告密,朝廷揭穿了朱棣的阴谋,迫使朱棣提前起兵。然而,在起兵时,暴风骤雨突如其来,屋顶瓦片纷纷坠落,这让将士们感到不安,担心这是不祥之兆。危急时刻,姚广孝挺身而出,他巧妙地解释说:“这不过是飞龙腾空,必然伴随风雨。”他的话立即鼓舞了士气,大家相信这场风雨正是成功的前兆。

与此同时,朱棣出征时,留守北平的朱高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朝廷派遣李景隆领兵50万南军攻打北平,试图彻底摧毁朱棣的后方。然而,姚广孝展现了出色的战略眼光与指挥才能。面对极其不利的形势,他沉着应对,指挥守城的士兵在夜间出击,成功打击了南军,保住了北平。待朱棣回师北平时,与守城部队合力大破南军,取得了保卫北平的胜利。

在东昌之战后,遭遇了重创的朱棣一度心情低落,想要放弃。然而,姚广孝深知如果此时退缩,士气必将崩溃,反叛势力将会分崩离析。因此,他竭力劝阻朱棣,建议他为东昌阵亡将士举行祭奠仪式,以激励士气。最终,朱棣听从建议,重整旗鼓,再度出征,并最终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取得了胜利。

四、功成名就后,姚广孝低调做人,善终得以实现

靖难之役胜利后,朱棣深知姚广孝在其中的关键作用,便封他为太子少师,并赏赐府地与美女。然而,姚广孝并未因为这些荣耀而改变自己,他仍然保持低调的生活,白天脱下袈裟参与政务,晚上则回寺庙修行。他的为人深得朱棣的敬重,朱棣一直以“少师”称呼他,从不称其名。

姚广孝还主持了《永乐大典》和《明太祖实录》的编纂工作,这不仅为明朝的文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也让他在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永乐十六年(1418年),姚广孝去世,朱棣为他撰写祭文,追赠他为荣国公,赐谥“恭靖”。此后,朱棣的儿子朱高炽继位,仍然尊敬这位恩师,并为他加封了散官勋爵的待遇,并将其列入庙庭享祭,这一殊荣在当时的文臣中仅次于开国功臣徐达。

姚广孝虽身为谋士,却并不贪图权力,真正的动机在于实现自己的抱负,这在历史上非常罕见。虽然对于他的人物评价众说纷纭,但无论如何,他成功地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证明了自己在历史中的独特地位。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三... 话说,从古至今,只要中原王朝一旦动荡不安,边疆的蛮族必定会趁机爆发战乱!在我国的北方、西方和南方,存...
原创 史... 古代的战争常常是为了争夺土地,不是和外族打,就是进行内战。因为战争不断,很多战将也因此崭露头角,成为...
原创 三... 三国时期的关羽是忠义的象征,他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英雄事迹几乎家喻户晓。 在刘备逃亡之后,...
在纪录片中感知历史现场 千年一瞬,物语新生。近日,大型历史文物纪录片《千年文物·大唐盛世》持续热播。该片以独特的叙事视角与影...
日本殖民者偷挖琉球人遗骨! 466具琉球人遗骨被日本殖民者偷挖!掘人祖坟这种丧尽天良的事情,估计也就日本殖民者干的出来!整天研究...
原创 当... 简单来说,日本是人均国土面积最少的国家之一,本想靠入侵东亚国家扩大大和民族的生存空间,没想到中国人是...
“滇王之印”领衔,揭谜失落的古... 一枚刻有“滇王之印”的纯金印章,如何揭开一段被尘封两千年的历史?独特的青铜贮贝器上的祭祀场景有何寓意...
专访|阮昕:从“浮生建筑”,到... 在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大楼,阮昕教授挥手指向他在大堂支起的编木拱,谈起现代建筑如何精心设计,规划着光...
探访世界文化遗产点锁阳城遗址 这是11月18日在甘肃省瓜州县拍摄的锁阳城城址(无人机照片)。 锁阳城遗址位于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锁阳...
“八贤王”赵元俨:揭晓宋仁宗身... 八贤王 赵元俨 《包青天》《寇老西儿》《杨家将》等经典影视剧中,总有一位威风凛凛的王爷,手持八面金锏...
原创 皇... 对于我们现在的人来说,想要找到一份好工作,往往需要经历一系列的考试。从小升初、初升高到大学,再到步入...
原创 明... 导读: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很简单,可以用“崽卖爷田心不疼”来形容。我们不打算深入探讨当时明朝的具体战略...
生死不愿为日属!百余年前琉球人... 新闻链接 “生不愿为日国属人,死不愿为日国属鬼!虽糜身碎首,亦所不辞!”1879年5月,琉球王尚泰的...
山东一地挖出汉代墓?回应来了 近日,有IP地址是山东泰安的网友在短视频平台发布“据说挖出来汉代墓了”等相关内容,引发网友热议。对此...
原创 三... 在《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中,刘备是主角,他的谋士诸葛亮以及五虎将关羽、黄忠、马超、张飞和赵云,都得到了...
社评:“琉球学”研究为什么很有... 近日,福建师范大学首创的中国“琉球学”学科项目已获国家批准正式启动,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琉球群岛的地...
原创 古... 在多数人眼中,驸马是天上掉下的好运,娶了公主,进了皇亲,走路都能带风,但要是真认为这是一场躺赢的人生...
原创 琉... 明泽泽琉球,五百年华章 琉球这地方,本来就是个小岛链,十四世纪初还分成中山、山南、山北三家,互相...
原创 彭... 彭德怀正式成为红军高级指挥员的标志性事件发生在1928年6月的“平江起义”。当时,彭德怀是湘军团长,...
原创 《... 刘备“五虎上将”之关羽 关羽身材高大,足有九尺之长,胡须长达二尺,面庞红润如熟枣,嘴唇仿佛涂上朱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