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大明奇僧姚广孝:朱棣一生的贵人,一生功过任评说
迪丽瓦拉
2025-09-20 20:33:03
0

明成祖朱棣在建文元年(1399年)以“清君侧”为名,发动了震惊朝野的“靖难之役”。虽然这一过程充满了艰难险阻,遭遇了如围困济南长达三个月未能成功、东昌之战的惨败等重大挫折,但朱棣始终未曾放弃他的反叛事业。最终,在建文四年(1402年),他成功攻入京城,篡夺了帝位,成为新的明朝皇帝。

朱棣能够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除了依靠他自身的过人智慧和气魄外,还得益于建文帝的昏庸无道。而在这场权力斗争中,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人物——朱棣的智囊姚广孝。他法名道衍,是当时影响深远的谋士之一。关于姚广孝的评价颇高,“道衍未尝临战,然帝用兵有天下,道衍力为多,论功以为第一”。姚广孝为何能得到如此高度的赞誉?他又是何许人也?

一、从和尚到智者,胸怀大志的姚广孝

姚广孝生于元至元元年(1335年),出生在长洲相城(今苏州)一个书香世家。14岁时,他毅然出家,法名道衍。与一般的和尚不同,姚广孝并不满足于简单的修行,他在寺院深藏着远大的抱负。他不仅精通阴阳术数,还通读兵书,展现出与常人不同的智慧和视野。可以看出,姚广孝是个有抱负、雄心勃勃的和尚,远不是寻常之辈。

姚广孝年轻时曾游览过嵩山寺,遇到了一位有名的相士袁珙。袁珙见过他后,做出了一个惊人的评价:“此僧异矣!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杀,乃刘秉忠之流。”刘秉忠是元朝初年的一位高僧,曾辅佐忽必烈平定天下,而袁珙的言辞显然将姚广孝与刘秉忠对比,认为他将来大有作为。对于这个评价,姚广孝并未生气,反而大喜。因为他知道,这正符合他心中所追求的命运——为一国之主谋划,打破常规。

然而,尽管生活在战乱不断的元末明初,姚广孝却始终未能找到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直到洪武十五年(1382年),当时已年近半百的姚广孝才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机会。在马皇后病逝后,朱元璋大规模召集天下高僧,安排他们为马皇后祈福,姚广孝也被分配到燕王朱棣的府邸。

二、智谋策略,姚广孝极力促成朱棣谋反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驾崩,继位的是皇太孙朱允炆。此时,姚广孝已经深得朱棣的信任,常常出入朱棣府中,接触甚密。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姚广孝不止一次地鼓动朱棣发动起义,但朱棣始终心存顾虑,认为民心向着朱允炆,不易反叛。然而,姚广孝却不以为然,他坚定地说:“臣知天命,何论民心?”

虽然朱棣心有犹豫,始终未能下定决心,但姚广孝并没有放弃。为了说服朱棣相信自己确是天命所归的“真龙天子”,他策划了一场与老友袁珙的合作演出。姚广孝先向袁珙透露了朱棣的相貌特征,并布置了一个巧妙的相遇。

某日,朱棣身着侍卫服,带着几名随从外出喝酒。突然,一位老人走进酒楼,看到朱棣便跪拜并称他为“殿下”。朱棣惊讶于老人如何知道自己身份,老人自我介绍道:“我乃阴阳术士袁珙,能知天命。”接着,袁珙神秘地告诉朱棣:“殿下有真龙之相,日后必为天子。”这一系列事件让朱棣深受触动,最终他相信了自己的命运,逐渐决心挑战建文帝。

三、靖难之役,姚广孝的智慧发挥决定性作用

靖难之役初期,朱棣在反叛过程中经历了不少曲折。建文元年(1399年)六月,燕府的百户倪谅告密,朝廷揭穿了朱棣的阴谋,迫使朱棣提前起兵。然而,在起兵时,暴风骤雨突如其来,屋顶瓦片纷纷坠落,这让将士们感到不安,担心这是不祥之兆。危急时刻,姚广孝挺身而出,他巧妙地解释说:“这不过是飞龙腾空,必然伴随风雨。”他的话立即鼓舞了士气,大家相信这场风雨正是成功的前兆。

与此同时,朱棣出征时,留守北平的朱高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朝廷派遣李景隆领兵50万南军攻打北平,试图彻底摧毁朱棣的后方。然而,姚广孝展现了出色的战略眼光与指挥才能。面对极其不利的形势,他沉着应对,指挥守城的士兵在夜间出击,成功打击了南军,保住了北平。待朱棣回师北平时,与守城部队合力大破南军,取得了保卫北平的胜利。

在东昌之战后,遭遇了重创的朱棣一度心情低落,想要放弃。然而,姚广孝深知如果此时退缩,士气必将崩溃,反叛势力将会分崩离析。因此,他竭力劝阻朱棣,建议他为东昌阵亡将士举行祭奠仪式,以激励士气。最终,朱棣听从建议,重整旗鼓,再度出征,并最终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取得了胜利。

四、功成名就后,姚广孝低调做人,善终得以实现

靖难之役胜利后,朱棣深知姚广孝在其中的关键作用,便封他为太子少师,并赏赐府地与美女。然而,姚广孝并未因为这些荣耀而改变自己,他仍然保持低调的生活,白天脱下袈裟参与政务,晚上则回寺庙修行。他的为人深得朱棣的敬重,朱棣一直以“少师”称呼他,从不称其名。

姚广孝还主持了《永乐大典》和《明太祖实录》的编纂工作,这不仅为明朝的文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也让他在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永乐十六年(1418年),姚广孝去世,朱棣为他撰写祭文,追赠他为荣国公,赐谥“恭靖”。此后,朱棣的儿子朱高炽继位,仍然尊敬这位恩师,并为他加封了散官勋爵的待遇,并将其列入庙庭享祭,这一殊荣在当时的文臣中仅次于开国功臣徐达。

姚广孝虽身为谋士,却并不贪图权力,真正的动机在于实现自己的抱负,这在历史上非常罕见。虽然对于他的人物评价众说纷纭,但无论如何,他成功地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证明了自己在历史中的独特地位。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汤... 《——【·前言·】——》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杀功臣的故事几乎人尽皆知,胡惟庸案、蓝玉案里那些曾经的开...
原创 他... 谈到新中国时期享有崇高道德品质的将领,你心中是否有一个具体人选?有人认为这位将领是许光达大将,他曾多...
原创 日... 日本德仁天皇夫妇近日对蒙古国的访问,正在掀起一场外交风暴。这场看似平常的国事访问,却因天皇参拜日军战...
原创 吴... 在这场历史的交锋中,尽管吴三桂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将,但与康熙的较量中,他的不足显而易见。 首先,...
原创 陕... 陕西被誉为“三秦之地”,这一名称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地理特征。它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承...
原创 《... 《雍正王朝》老戏骨往事:那些用生命诠释"戏比天大"的艺术家 1998年深秋,《雍正王朝》片场,66岁...
原创 元... 元朝末年,随着韩山童、刘福通等人发动起义,数万黄河流域的民工纷纷起义,地方反元的力量日益壮大。各路起...
原创 苏... 冷战时期,美苏之间的对抗异常激烈,尤其是美国在全球关键地区的影响力曾一度接近崩溃。那时,苏联与美国之...
原创 慈... 为了国家的利益,为了让自己的一生成为有意义的一生,即使仅仅能够贡献微薄之力,我也会为之热血沸腾——果...
原创 蒋... 蒋介石,作为国民党统治的核心人物,深深影响了整个党内的运作和决策。对许多国民党成员来说,蒋介石不仅是...
原创 细... 细思极恐!正史中记录的穿越事件,跨越1500年的时空跨度,多个古籍相互印证,让人难以平静! 这个事...
原创 武... 唐乾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是中国唯一一座安葬了两位皇帝——唐高宗与武则天的帝王陵。能够将两位皇帝安葬...
原创 明... 他是明朝的第十三位皇帝,同时也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虽然他并不是明朝的最后一位帝王,但却在他的统...
原创 泸...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泸定桥1万个铁环——三百年前的...
原创 家... 在江苏的一座古朴小镇上,丁先生家中珍藏着一件世代相传的珍宝 —— 一枚中华民国双旗开国纪念币十文。这...
原创 历... 自古以来,我国的皇位世袭制度主要是由嫡长子继承,这一传统在历史长河中屡见不鲜。然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
致敬抗战老兵丨100岁崔恭:一... 本文转自【人民网】; 【老兵档案】 崔恭,100岁,1925年出生在山西平鲁县(今山西朔州市平鲁区)...
原创 揭... 在阅读这篇文章之前,麻烦您先点击“关注”按钮,这不仅方便您参与讨论和分享,也能带给您一种独特的参与感...
原创 刘... 前219年,关羽败走麦城,形势危急,为了保命,他几度派遣使者向上庸的守将刘封和孟达求援,但始终未能得...
周末限时打卡!青铜象尊即将“返...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正在举办的“‘中华文明起源’系列展之:看·见殷商”展览上,众多殷商时期的珍贵文物齐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