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末期,真是让人深刻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这一简单但却异常深刻的道理。落后本身并不可怕,令人畏惧的是在落后之时还抱有无知的幻想,竟认为自己是个伟大的王朝,认为全天下的人都应该对自己俯首称臣,这种想法无疑是荒谬至极。
在清朝的末年,这个曾经自认为是无敌强国的王朝仍沉浸在自我陶醉中,闭关锁国。当英国的鸦片不声不响地闯入清朝时,清朝的苦日子便随之而来了。在这个时刻,无论是手握权力的官员,还是生活困顿的普通百姓,几乎都深陷在鸦片的麻痹和瘾君子般的生活中,无法自拔,前途一片黯淡。
鸦片的魅力让人一旦沾染便难以自拔,它不仅消耗了无数人的财力,更是吞噬了身体的健康。那些本应强壮的汉子,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失去了昔日的气力,变得萎缩不堪,犹如风中残烛。此时,西方列强明目张胆地利用鸦片这样的毒药,企图破坏清朝的根基,果然成效显著,清朝的人民在鸦片的笼罩下无不陷入了深深的痛苦和混乱之中。
如此下去,前景可想而知,如何能够维持呢?为了拯救国家,林则徐挺身而出,他恳求道光皇帝全盘禁止鸦片的流通,这一举措也就是后来的“禁烟”。在那个年代,鸦片被称作“大烟”,道光皇帝虽然自身也曾吸食过,但他充分意识到鸦片的危害,于是欣然同意了林则徐的请求。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倾情演绎了那一历史性的瞬间,这个时刻被详尽记录在历史册中,成为了“虎门销烟”。
不过,问题随之而来:林则徐在虎门销烟时,作为一个痛恨鸦片的人,为何不直接用大火将鸦片焚烧殆尽,反而选择了用海水浸泡的方式来处理鸦片呢?可以想象,那时印度的情景。
当时,林则徐所收缴的鸦片数量之庞大,竟然高达两百多万斤!而他并没有将这些鸦片直接堆积起来燃烧,而是出于对周围吸毒者的深切担忧。如果将鸦片放火焚烧,烟雾缭绕将会吸引无数瘾君子,助长他们的欲望,使得很多未曾吸食过毒品的人也受到引诱,最终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这种结果让人不寒而栗。
因此,林则徐选择了更为谨慎且有效的方法,便是将鸦片浸泡于海水中。在鸦片逐渐溶解进入海水的过程中,便走完了一个意义深远的“虎门销烟”之旅。他的做法十分高明,既达到了销毁鸦片的目的,又避免了助长瘾君子的情况发生。
相较之下,印度的做法实在令人无奈。2015年,印度销毁了三万多吨的大麻,它们采用的措施是直接将其焚烧。然而,这样大规模的燃烧产生的毒气让周围居民倍感眩晕,颇为危险,幸好当时没有瘾君子在场,否则后果将是不可设想的一场狂欢。
看到印度的销毁量仅为三万吨,而林则徐在虎门销毁的却是超过两百万斤,差距实在令人震惊!林则徐之所以不敢焚烧鸦片,正是为了避免让曾经固守本分的老百姓误入歧途,最终落入吸毒的深渊,这岂不是对抗毒品的初衷完全错位?
显然,林则徐是一位具有长远眼光的大人物,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印度方式,则显得略有些幼稚和短视。大家对此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