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宁夏出土元朝“结婚证”,字数长达1600字,学者:宁死不做蒙古女子
迪丽瓦拉
2025-09-21 03:31:24
0

《——【·前言·】——》

现代人结婚靠证件,古人结婚靠文书。

宁夏考古队在上世纪80年代发现了一份元朝的“结婚证”,密密麻麻写了1600多个字,光是读一遍就让人直冒冷汗。

这可不是普通婚书,而是一场夹杂着权力、种族、尊严的特殊婚约。

有学者看完后感叹一句:“宁死不做蒙古女子。”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份“结婚证”呢?

一纸文书的意外发现

20世纪80年代的宁夏,考古工作者在黑水城遗址进行例行发掘时,意外发现了大量保存完好的古代文书。

其中一份长达1600字的蒙古文婚书格外引人注目,不仅因为它的完整程度令人惊叹,更因为它记录的内容让人震惊。

这份婚书的抬头写着《至正二十五年十一月初七日大吉合同婚书》,时间是公元1365年。

那是元朝末年,政治动荡不安,底层百姓的生活更是艰难困苦,婚书用工整的蒙古文书写。

考古专家们刚开始以为这只是一份普通的古代婚姻契约,毕竟元代政府规定,只有有婚书的婚姻才被法律认可。

婚书在当时就相当于现在的“结婚证”,是婚姻关系成立的重要凭证。

专家们满怀期待地开始解读这份珍贵的历史文献,希望能从中了解元代蒙古族的婚姻习俗。

解读工作进行得很顺利,婚书的格式规范,用词严谨,完全符合元代官方文书的标准。

文书中详细记录了婚姻双方的身份信息、聘礼数量、婚礼安排等内容,看起来就是一份标准的婚姻合同。

寡妇巴都麻的悲惨遭遇

深入解读后,专家们发现这份婚书记录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巴都麻的女子。

巴都麻原本是脱火赤的妻子,脱火赤是太子麾下的一名军户。

在那个战乱频发的年代,军户的地位并不高,生活也很艰苦,脱火赤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底层军人。

脱火赤身体一直不太好,长期的军旅生活让他积劳成疾,最终因病去世。

脱火赤去世后,巴都麻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

她没有自己的财产,也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唯一能依靠的就是丈夫的家族

按照当时的习俗,寡妇通常会由丈夫的兄弟或其他男性家属负责照顾,但这种照顾往往带有很强的控制色彩。

巴都麻的命运掌握在丈夫的哥哥脱欢手中。脱欢同样是太子麾下的军户,家境贫寒,自己的生活都很困难。

面对突然需要照顾的弟媳,脱欢显然不愿意承担这个负担。

他很快就有了自己的打算:把巴都麻嫁给别人,既能摆脱负担,还能从中获得一些经济利益。

一场没有新娘话语权的婚姻交易

脱欢找来了媒人帖哥,开始为巴都麻物色新的丈夫。

这个过程中,巴都麻完全没有发言权,她就像一件商品一样被人挑选和议价。最终,帖哥为巴都麻找到了新的归宿——哈立巴台。

哈立巴台是纳粮军户家的长子,家境比脱欢稍好一些。

纳粮军户需要向政府缴纳粮食作为军费,虽然负担重,但相对来说收入比较稳定。

哈立巴台看中了巴都麻,愿意娶她为妻,但前提是要支付一定的聘礼。

聘礼的数量很快就谈妥了:白米一石、小麦一石、大麦一石,另外还要准备酒席招待客人。

这些聘礼按照当时的标准并不算多,但对于普通的军户家庭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哈立巴台之所以愿意支付这些聘礼,主要是因为巴都麻年轻健康,能够为他家传宗接代。

整个谈判过程中,巴都麻始终是被动的一方。

她没有拒绝的权利,也没有选择的自由,只能默默接受别人为她安排的命运。

这种情况在当时的社会中非常普遍,女性被视为男性的附属品,她们的婚姻完全由男性家长决定。

谈判结束后,双方开始准备正式的婚书。

婚书需要详细记录婚姻双方的信息、聘礼数量、违约责任等内容,这份文书将成为这桩婚姻的法律凭证。

脱欢作为巴都麻的监护人,在婚书中被列为"正主婚人",而巴都麻本人却只是"副主婚人"。

契约条款里的冷酷现实

婚书的条款规定,哈立巴台必须善待巴都麻,如果他虐待或抛弃巴都麻,需要向脱欢赔偿小麦一石。

这个条款看似是在保护巴都麻的权益,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赔偿对象是脱欢而不是巴都麻本人。

另一个条款规定,如果巴都麻不听从安排,拒绝这桩婚姻或者在婚后不守妇道,她需要向脱欢赔偿白米一石。

这个条款完全是站在男性立场上制定的,巴都麻没有任何反抗的权利,只能无条件服从。

最令人震惊的是聘礼归属问题。

按照正常的婚姻习俗,聘礼应该归女方或女方家庭所有,但在这份婚书中,所有的聘礼都归脱欢所有。

白米、小麦、大麦以及酒席费用,全部进入脱欢的口袋,巴都麻一分钱都得不到。

这些条款清楚地表明,巴都麻在这桩婚姻中完全是被交易的对象。

她没有讨价还价的权利,没有拒绝的自由,甚至连从中获得经济利益的资格都没有。

她就像一件商品一样被脱欢卖给了哈立巴台,而脱欢则从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婚书中还有一些细节条款,比如婚礼的具体安排、双方亲属的义务等等。

这些条款表面上看起来很完善,但实际上都是为了保护男性的利益。

巴都麻在整个婚姻关系中始终处于被动和从属的地位,她的意愿和感受完全被忽视了。

学者争议:婚书还是卖身契?

当代学者在研究这份婚书时产生了激烈的争论。

一些学者认为这就是一份标准的元代婚书,虽然条款对女性不利,但符合当时的社会习俗和法律规定。

他们认为不能用现代的价值观去评判古代的婚姻制度,那个时代的女性地位本来就很低,这种情况很正常。

另一些学者则持完全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这份文书与其说是婚书,不如说是卖身契。

从聘礼归属、违约责任、主婚人身份等方面来看,巴都麻完全是被当作商品进行交易的。

脱欢通过这桩婚姻获得了经济利益,而巴都麻却什么都没有得到,这明显不符合正常婚姻的特征。

争论的焦点集中在几个关键问题上。巴都麻作为当事人,为什么在婚书中只是"副主婚人"?

正常情况下,新娘应该是婚姻的主要当事人之一,但在这份婚书中,她的地位明显被边缘化了。

聘礼归属问题也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

在大多数古代婚姻中,聘礼要么归女方家庭所有,要么用于女方的嫁妆和生活开支,但在这份婚书中,聘礼完全归脱欢个人所有。

这种安排让人怀疑脱欢的真实动机,他更像是在出售巴都麻而不是为她安排婚姻。

违约条款的设计也很有问题。

如果哈立巴台虐待巴都麻,赔偿对象是脱欢而不是巴都麻本人,这说明巴都麻被视为脱欢的财产。

正常的婚姻关系中,受害方应该是当事人自己,而不是第三方。这种条款设计进一步证实了这桩婚姻的商业性质。

有学者通过对比同时期其他婚书发现,这份文书在很多方面都不符合正常婚书的格式和内容。

正常的婚书会更多地强调夫妻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而这份文书却主要关注经济利益的分配。

这种差异说明这份文书的性质确实值得怀疑。学者解析完不禁感叹:"宁死不做蒙古女子"。

《——【·结语·】——》

巴都麻的遭遇并非个例,那个时代无数女性没有选择的自由,没有反抗的权利,只能在男权社会的阴影下默默承受命运的安排。

这份1600字的文书用最直白的方式告诉我们,在某些历史时期,女性的地位确实低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

读懂这份婚书,我们就能理解学者为什么感叹:"宁死不做蒙古女子"。

信息来源:
·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黑水城出土文书研究》
·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黑水城遗址发掘报告》
· 《元史》婚姻制度相关条目
·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元代社会生活史料集成》
· 中央民族大学:《蒙古族婚姻习俗研究》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博物馆来了“小小讲解员” 博物馆来了“小小讲解员” 7月8日,咸宁赤壁市博物馆“小小讲解员”研习营开营。20名9岁至12岁的...
顾炎武民本思想及其时代价值 □ 杨丽君 民本思想是中国人数千年治国的古训。它把民众视为安邦定国的根本。顾炎武满怀对民众疾苦的深切...
原创 该... 北伐军势如破竹 1926年7月,北伐战争拉开了序幕,期间由于第4军军长李济深需要负责广东的革命根据地...
原创 2... 美国考古学会主办的《考古》杂志,每年一发布便会吸引广泛的关注。它不仅记录了全球范围内最新的考古发现,...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泪目!山河... “历史书太小,装不下你们的伟大。我随手翻开一页,便是你们的一生。” “虽未谋面,深受其恩!” “请你...
原创 国... 1950年6月18日,第二野战军第15军第43师在云南昭通展开了一次决定性的战斗。仅用了两个多小时,...
原创 朱... 1922年,朱德在德国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启了自己传奇的革命生涯。1938年,朱德的儿子朱琦也加入了中...
原创 香... 在香港的文化史上,有四位举世闻名的才子,他们的才华横溢,足迹遍及文学、影视、音乐等多个领域,至今无人...
从三国演义到国际舞台:国产战棋...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楼纯 快手旗下弹指宇宙自研战棋游戏《三国望神州》于7月2日开启了限量删档测试招募...
原创 历... 北宋时期的杨家将一直以“满门忠烈”而在明清演义小说中流传千古,成为了英雄传说的代表。无论是评书艺人还...
泛神(万有神论)崇拜简史 《圣母升天图》 作者:弗朗切斯科·博蒂奇尼,约1475年 / 知识共享 术语“单神崇拜”继续为宗教信...
原创 溥... 1924年,东北王张作霖和末代皇帝溥仪曾在一次颇为戏剧化的会面中相遇。那时,张作霖手握重兵,势力庞大...
原创 孙... 01 兵法中有言:“兵者,诡道也。” 人生如同用兵,既有一定的规则,也充满了变化与不确定。 谁...
原创 抨... 当然,下面是根据你提供的文章,按段落改写并增加了一些细节描述,同时保持整体字数变化不大: --- ...
原创 中... 2022年8月13日,河南省滑县四间房镇的大芬村迎来了来自内黄县东庄镇东台头村的李平文、李久文、李金...
深圳,曾是惠阳最疼爱的孩子 当人们今天站在深圳湾口岸,遥望对岸的灯火辉煌,很难想象脚下这片国际化都市,曾是惠阳地区下辖的一个边境...
手机里的腾冲文保 | 李根源旧... 前言 文物,作为历史的见证者与文化的传承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与民族精神,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原创 1... “你为什么要反对政府?你是不是共产党的人?” “我不是共产党人,但我支持革命。蒋介石背叛了三民主...
原创 岳... 《——【·前言·】——》 为了保命,有些人连祖宗的姓都不敢用了。 岳飞一门忠烈,虽千古流芳,但在当时...
原创 他...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中央红军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长征的初期,红军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