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曲沃激战的关键时刻,周恩来向四纵队发出了电报,明确下达了停战的命令。参谋处长李懋之将这一重要电报递给陈赓,现场的气氛瞬间变得紧张无比,大家的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了陈赓身上。许多人内心期待着他能做出决策,认为可以在打完这场战斗后再考虑停战,但陈赓的反应令人失望。
“周恩来同志不轻易以个人名义发电报,这次亲自署名,说明事情的严重性。我们不能为了曲沃城而违抗中央的命令!”陈赓态度坚定,毫不动摇。
随后,他立即召集了纵队的其他几位领导,经过讨论后,大家一致决定撤出战斗。陈赓也亲自与负责前方作战的周希汉进行传达。然而,当周希汉接到指令时,他不禁愣住了。因为他对此毫无心理准备。而且,经过艰苦的付出,部队已经站在了城墙之上,后续部队只需再加把劲,胜利就在眼前。此时撤退,无疑会给士兵们的士气带来重创。
周希汉在电话中耐心地向陈赓保证,部队在13日拂晓必能攻占曲沃城,但无论他说多少次,陈赓始终不为所动:“这是中央的命令,邯郸晋冀鲁豫中央局刚刚也发来电报,必须停止战斗!”
这宛如“煮熟的鸭子要飞”,对于任何一位指挥员来说都是难以接受的现实,周希汉也并不例外。这不是一种简单的沉着应对就可以化解的困境。他最初尝试拖延时间,随后再次拨通了陈赓的电话,试图告知陈赓部队不愿意撤退,心情非常悲伤,甚至表示“不愿意撤,士兵们宁愿死在城门上。”而这种情绪的宣泄并未奏效,听出电话那头陈赓的明显不安后,周希汉只得无奈表示愿意执行命令。
在电话结束后,陈赓仍然感到不安,担心周希汉和前线指挥部的其他人可能不愿意遵从命令。因此,他决定让政委谢富治亲自前往前线,以确保指令能够得到贯彻执行。谢富治的到达,意味着双重保障,必须严令部队停止攻击。
在当天的下午,谢富治抵达前线指挥所。正如陈赓所预期的那样,除了周希汉,其他指挥员都对撤出战斗表现出强烈的不满,特别是陈康,他指挥的第十三旅眼看就要展现雄风,对攻下曲沃充满信心:“我们的突击队已经深入敌阵,敌人明显动摇,只需再加把劲,天亮之前一定能占领全城。”
“你们如果不撤,万一今晚十二点前攻不下怎么办?”谢富治严肃地提问道。
此时,刘忠灵机一动,提议:“不如我们三人小组不亲自到攻城现场,让队伍自行发起攻击,怎么样?就算今晚攻不下,明天拂晓之前必然能够拿下。”
“但如果我们停了,敌人可不一定停下来,蒋介石向来不会履行承诺。”另一位指挥员随即提出了反对意见,为不撤出战斗寻找所谓的依据。
谢富治瞬间面色大变:“那么好吧!刘忠同志,你负责,我得走了。”说完,便转身离去,似乎对局势感到无奈。
谢富治离开后,刘忠、陈康和楚大明达成一致意见,决心按照原计划推进作战,而周希汉内心其实也并不愿意撤兵,他理智上理解了命令,但心中仍存着在最后一刻攻下曲沃的希望,因此默许了部队继续攻击。
这场斗争,关于曲沃的战役,将在陈赓的指挥下继续进行,后续如何发展,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