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年少不识魏文长,看懂魏延泪满裳。为魏延和现实中的魏延们而作
迪丽瓦拉
2025-09-21 04:02:10
0

一、魏延为何令人难以理解?

魏延是一个很难被所有人理解的人物,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像他那样的才能和经历。如果你真正理解了魏延,或许你会为他流下英雄的泪水。他不仅有与众不同的能力,经历也是波澜壮阔,才让他成为了一个复杂的人物。

为了便于我们从现实生活的角度解读魏延,不妨想象一下职场中的某种角色:在一个单位里,有这么一位员工,他能力出众,无论在哪个领域都能表现得十分卓越。但很可惜,他始终未能得到领导的重视。领导虽然在某些方面依赖他,但又总是对他加以压制,甚至将他排除在核心圈外。那些领导身边的人,擅长拍马屁、奉承讨好,总是给他制造麻烦。这样的人自然会满腹牢骚,心情低落。尽管他对下属还算和蔼可亲,但对领导及其周围的小人却总是冷眼相待,甚至时不时发生冲突。这样的情形,正是魏延在现实社会中的真实写照。

现实中的魏延型人物,往往不受欢迎。很多人对他敬而远之。想想看,谁愿意和一个总是充满负能量的人共事?再者,若领导对事业缺乏投入,普通员工也就没有了热情。魏延这样的人,往往越活越孤立、越活越压抑。

二、诸葛亮为何如此不待见魏延?

魏延的困境,与他身处的历史环境息息相关。特别是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和魏延之间的矛盾常常被描绘得极为尖锐。例如,诸葛亮几次公开表露出对魏延的不满,甚至有意置其于死地,如在上方谷一事上,他曾计划与司马懿一同将魏延等人烧死。究其原因,诸葛亮之所以如此对待魏延,与魏延身上所具备的某些特点有直接关系。

魏延的气质与关羽有几分相似。两人都具备卓越的军事才能、强烈的自尊心,并且都对诸葛亮和他身边那些空洞的幕僚将领怀有轻蔑。诸葛亮自然对这些高傲且难以驾驭的将领心生反感。史书中有不少案例,凡是诸葛亮觉得不好驾驭的人,最终都没有好的结局。

例如,刘备托孤时,亲自任命李严为副手,表面上交给他军事大权,实则背后对他并不信任。诸葛亮接管政权后,将军事指挥权紧紧掌握在自己手中,李严被排除在外,最终被流放。又如,刘备的义子刘封,因不合诸葛亮的意愿,最后被刘备所杀,诸葛亮的影响力可见一斑。而关羽之死,也有人怀疑其中有诸葛亮的影子。

诸葛亮对魏延的态度与对李严和刘封的态度类似,只不过魏延在汉中威望颇高,且身负重任,诸葛亮不得不暂时容忍。为了削弱魏延的权力,他采取了明升暗降的策略:将魏延从镇守汉中的实权岗位调任凉州刺史——一个在曹魏控制下的地区,这显然是对魏延的一种“调侃式”任命。

三、魏延的进退两难

魏延在诸葛亮手下的地位,始终处于“不可不用,但又不能重用”的尴尬境地。每次诸葛亮出征,魏延必然参与,但他很少获得独立指挥的机会,始终被牢牢掌控在诸葛亮的手中。魏延曾多次要求独自带兵攻占潼关,但诸葛亮始终未曾批准,这让魏延颇感沮丧,认为诸葛亮胆怯,自己才是北伐最有力的先锋。

至于历史上争议较大的“子午谷奇策”,我认为那不过是《魏略》中的无稽之谈。魏延的本意是占领潼关,并非如史书所述的长安。这其中的误解与争论,日后我或许会专门写文章分析。

诸葛亮的北伐计划中,魏延始终未能成为主力,尤其是在第一次北伐时,魏延甚至没有被派去关键的街亭防守岗位,而是被派往偏师。诸葛亮总结经验时,也有过自责,表示两路兵马兵力都占优势,却依然未能破敌。作为有能力却始终未能展示全部实力的魏延,内心的怨气可想而知。

四、魏延的结局为何如此诡异?

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时,魏延依旧作为先锋驻扎在大军前十里。然而,诸葛亮的突然去世直接导致了魏延的死期。关于魏延之死,史书的记载令人生疑。首先,诸葛亮临终时,竟然没有通知魏延参与退军计划;其次,安排魏延断后,却并未给他相应的支持。即便魏延不听命,诸葛亮也似乎心灰意冷,任由他自生自灭。这种做法,如何能与诸葛亮一贯的“爱兵如子”相符?

更让人疑惑的是,诸葛亮死后,费祎通过试探魏延的口风来观察他是否有反叛的心态,魏延最后选择了武力接管兵权,结果为他招来了灾难。而栈道的烧毁、魏延与杨仪的冲突、败给杨仪的情况,都给了权臣们合力将魏延拉下马的机会。

其实,魏延的死并非单纯的误会,而是诸葛亮为了确保继承人的计划而不得不做出的决断。魏延具有独立领军的能力,但诸葛亮深知,他一死,魏延若掌控大军,可能会影响整个蜀汉的未来布局。于是,他决定先下手为强,最终通过精心的安排,使得魏延成为了替罪羊。

五、魏延的出路在哪里?

若魏延能够选择一条不同的路,他或许有三种出路:一是“混”,即低调带兵归来,退隐江湖,不参与权力斗争;二是“忍”,即忍辱负重,任劳任怨,待时而动;三是“滚”,即跳槽投靠他国,利用自身的能力和影响力获得更好的机会。可惜,魏延最终没有走这三条路,而是选择了激进的反抗,走向了被精心设计的死亡陷阱。

如果魏延能冷静地审时度势,抛开一时的热血与冲动,他也许可以在蜀汉腐朽的政治体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但最终,魏延却没有选择合适的道路,选择了死路一条。魏延的命运,是历史中诸多英雄人物的缩影,提醒我们每个人都要清醒地审视自己的未来,做出理智的选择。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美... 1945年8月6日清晨,广岛上空飘洒着漫天纸片,犹如一场诡异的雪。就在市民们弯腰捡拾时,一架B-29...
原创 关... 关羽的北伐是三国历史中备受关注的重大事件。但许多人不禁疑惑,为什么刘备和诸葛亮在那时选择了按兵不动?...
原创 前... 寿光三年(357年),苻坚与清河王苻法联合,杀害了苻生,自立为大秦天王。建元六年(370年)以后,苻...
一坛酒 搅动明清28帝 ——燕... “八九不离十”“九五至尊”“胡言乱语”这些词语的出处您知道吗?它们和燕云十六州的收复史有何关系?燕云...
原创 楚... 在古代中国,继承问题对于一个王朝的存亡至关重要。楚国的楚考烈王熊渠,是战国时期一位有影响力的君主,但...
原创 三...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的这句诗,充满了疑问和感慨。谁能知晓三国的纷争到底持...
原创 1... 民国十年(1921年),15岁的溥仪在受外国老师庄士敦影响后,第一次知道了电话的存在。他决定在紫禁城...
原创 关... 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总是能让我们津津乐道,尤其是那些英勇的名将,关羽更是成为了全民偶像。关羽在长时间...
原创 皇... 唐朝在推翻隋朝后,经过几代帝王的努力,到了唐玄宗时期,国家的国力达到了鼎盛,强大到几乎无敌于天下。古...
原创 三... 三国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在这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涌现出了许多英勇的英雄人物。像袁绍、孙坚、公孙瓒...
上海首次系统展示古滇国考古发现... 中新网上海11月18日电 (李秋莹)你是否听说过古滇国?无论是《史记》中寥寥数语勾勒的传奇古国,或是...
原创 唐... 李世民和武则天在唐朝历史上都是非常有名的人物,虽然两人曾是夫妻,但李世民却并不喜欢武则天,甚至他们之...
原创 她... 在中国古代,投胎是一项非常关键的技能。若投得好,就能飞黄腾达,享尽荣华富贵;若投得不好,便注定一生贫...
原创 魏... 《——【·前言·】——》 安陵是战国末期一个并不起眼的小国,四面被强敌包围,国内没有强大的军队,外面...
原创 他... 历史上,关羽以“刚而自矜”著称,甚至连五虎上将之一的黄忠都曾看不起他,认为他不过是个“老卒”罢了。但...
原创 中... 中华姓氏文化源远流长,其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根据历史记载,目前中国共有五千多种姓氏,这些姓氏经过...
原创 嘉... 在皇帝的眼中,严世藩和海瑞是完全不同类型的人,两者之间不可能进行比较。并且,也不是因为某人冒犯了皇帝...
原创 刘... 1. 下令杀樊哙 最近,天气一直不太好,阴云密布,给人一种不安的感觉,仿佛随时可能迎来一场暴风雨。...
原创 自... 自古以来,山东和山西就有着山东出相,山西出将的说法。《汉书》早有记载,这句话不仅总结了两地的文化特点...
原创 一... 1949年1月,中央军委发布指示,决定将西北、中原、华东和东北的四大野战军分别命名为一、二、三、四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