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年少不识魏文长,看懂魏延泪满裳。为魏延和现实中的魏延们而作
迪丽瓦拉
2025-09-21 04:02:10
0

一、魏延为何令人难以理解?

魏延是一个很难被所有人理解的人物,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像他那样的才能和经历。如果你真正理解了魏延,或许你会为他流下英雄的泪水。他不仅有与众不同的能力,经历也是波澜壮阔,才让他成为了一个复杂的人物。

为了便于我们从现实生活的角度解读魏延,不妨想象一下职场中的某种角色:在一个单位里,有这么一位员工,他能力出众,无论在哪个领域都能表现得十分卓越。但很可惜,他始终未能得到领导的重视。领导虽然在某些方面依赖他,但又总是对他加以压制,甚至将他排除在核心圈外。那些领导身边的人,擅长拍马屁、奉承讨好,总是给他制造麻烦。这样的人自然会满腹牢骚,心情低落。尽管他对下属还算和蔼可亲,但对领导及其周围的小人却总是冷眼相待,甚至时不时发生冲突。这样的情形,正是魏延在现实社会中的真实写照。

现实中的魏延型人物,往往不受欢迎。很多人对他敬而远之。想想看,谁愿意和一个总是充满负能量的人共事?再者,若领导对事业缺乏投入,普通员工也就没有了热情。魏延这样的人,往往越活越孤立、越活越压抑。

二、诸葛亮为何如此不待见魏延?

魏延的困境,与他身处的历史环境息息相关。特别是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和魏延之间的矛盾常常被描绘得极为尖锐。例如,诸葛亮几次公开表露出对魏延的不满,甚至有意置其于死地,如在上方谷一事上,他曾计划与司马懿一同将魏延等人烧死。究其原因,诸葛亮之所以如此对待魏延,与魏延身上所具备的某些特点有直接关系。

魏延的气质与关羽有几分相似。两人都具备卓越的军事才能、强烈的自尊心,并且都对诸葛亮和他身边那些空洞的幕僚将领怀有轻蔑。诸葛亮自然对这些高傲且难以驾驭的将领心生反感。史书中有不少案例,凡是诸葛亮觉得不好驾驭的人,最终都没有好的结局。

例如,刘备托孤时,亲自任命李严为副手,表面上交给他军事大权,实则背后对他并不信任。诸葛亮接管政权后,将军事指挥权紧紧掌握在自己手中,李严被排除在外,最终被流放。又如,刘备的义子刘封,因不合诸葛亮的意愿,最后被刘备所杀,诸葛亮的影响力可见一斑。而关羽之死,也有人怀疑其中有诸葛亮的影子。

诸葛亮对魏延的态度与对李严和刘封的态度类似,只不过魏延在汉中威望颇高,且身负重任,诸葛亮不得不暂时容忍。为了削弱魏延的权力,他采取了明升暗降的策略:将魏延从镇守汉中的实权岗位调任凉州刺史——一个在曹魏控制下的地区,这显然是对魏延的一种“调侃式”任命。

三、魏延的进退两难

魏延在诸葛亮手下的地位,始终处于“不可不用,但又不能重用”的尴尬境地。每次诸葛亮出征,魏延必然参与,但他很少获得独立指挥的机会,始终被牢牢掌控在诸葛亮的手中。魏延曾多次要求独自带兵攻占潼关,但诸葛亮始终未曾批准,这让魏延颇感沮丧,认为诸葛亮胆怯,自己才是北伐最有力的先锋。

至于历史上争议较大的“子午谷奇策”,我认为那不过是《魏略》中的无稽之谈。魏延的本意是占领潼关,并非如史书所述的长安。这其中的误解与争论,日后我或许会专门写文章分析。

诸葛亮的北伐计划中,魏延始终未能成为主力,尤其是在第一次北伐时,魏延甚至没有被派去关键的街亭防守岗位,而是被派往偏师。诸葛亮总结经验时,也有过自责,表示两路兵马兵力都占优势,却依然未能破敌。作为有能力却始终未能展示全部实力的魏延,内心的怨气可想而知。

四、魏延的结局为何如此诡异?

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时,魏延依旧作为先锋驻扎在大军前十里。然而,诸葛亮的突然去世直接导致了魏延的死期。关于魏延之死,史书的记载令人生疑。首先,诸葛亮临终时,竟然没有通知魏延参与退军计划;其次,安排魏延断后,却并未给他相应的支持。即便魏延不听命,诸葛亮也似乎心灰意冷,任由他自生自灭。这种做法,如何能与诸葛亮一贯的“爱兵如子”相符?

更让人疑惑的是,诸葛亮死后,费祎通过试探魏延的口风来观察他是否有反叛的心态,魏延最后选择了武力接管兵权,结果为他招来了灾难。而栈道的烧毁、魏延与杨仪的冲突、败给杨仪的情况,都给了权臣们合力将魏延拉下马的机会。

其实,魏延的死并非单纯的误会,而是诸葛亮为了确保继承人的计划而不得不做出的决断。魏延具有独立领军的能力,但诸葛亮深知,他一死,魏延若掌控大军,可能会影响整个蜀汉的未来布局。于是,他决定先下手为强,最终通过精心的安排,使得魏延成为了替罪羊。

五、魏延的出路在哪里?

若魏延能够选择一条不同的路,他或许有三种出路:一是“混”,即低调带兵归来,退隐江湖,不参与权力斗争;二是“忍”,即忍辱负重,任劳任怨,待时而动;三是“滚”,即跳槽投靠他国,利用自身的能力和影响力获得更好的机会。可惜,魏延最终没有走这三条路,而是选择了激进的反抗,走向了被精心设计的死亡陷阱。

如果魏延能冷静地审时度势,抛开一时的热血与冲动,他也许可以在蜀汉腐朽的政治体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但最终,魏延却没有选择合适的道路,选择了死路一条。魏延的命运,是历史中诸多英雄人物的缩影,提醒我们每个人都要清醒地审视自己的未来,做出理智的选择。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西安考古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鉴定结果近日公布,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首席科学...
原创 张... 《——【·前言·】——》 三国时期的权谋争斗,不比现代商场和社会中的尔虞我诈差多少。 曹操作为一代枭...
【崇左非遗人物】第4期:自治区... 【崇左非遗人物】第4期 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李梅香 李梅香,女,1958年8月生,广西凭祥市人...
托尔金中土奇幻中的现代科技警示 2022年,英国现代奇幻小说大师J.R.R.托尔金又出“新著”。托尔金研究学者布莱恩·西布利将散落于...
原创 耿... 在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正月,三藩之乱的硝烟才刚刚散去,历时八年的叛乱终于平息。此时,明珠立即向...
原创 朱... 《——【·前言·】——》 据史书记载,朱瞻基是明朝历史上少有的英明君主之一,他与父亲朱高炽共同开创了...
原创 如... 胡惟庸、李善长、蓝玉,这三个人的故事,要搁今天拍部职场剧肯定得收视爆棚。每个都是明初大腕,扛过枪、出...
原创 1... 在东北犯下滔天罪行的日本关东军,拥有超过70万的军力,其中包括30多万的日本本国兵员。关东军装备精良...
原创 明... 明朝的皇帝个个都各具特色,他们的治国理政、个人行为时常出人意料,堪称“奇葩”。不过,尽管如此,他们的...
原创 8... 伟人周恩来已经离世超过四十年,今天我们只能通过纪录片或影视剧来怀念他,见到他曾经的音容笑貌与风采神韵...
他开疆拓土、从谏如流,却难逃生... 历史上,总有一些时刻,如惊雷乍响,震得人心颤。当我们谈及唐太宗李世民的病逝,就仿佛触动了历史那根最为...
原创 二... 好的,下面是对你提供的文章的改写版本,已尽量保持原有语义,并加入了一些细节描述。 --- 我是棠棣...
博物馆来了“小小讲解员” 博物馆来了“小小讲解员” 7月8日,咸宁赤壁市博物馆“小小讲解员”研习营开营。20名9岁至12岁的...
学习时间|一场精神的洗礼 山西阳泉,一场新雨后的狮脑山云雾苍茫。百团大战纪念馆巍然矗立于山巅。 7月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
原创 1... 孙中山的儿子孙科不仅是民国政坛中的一位重要人物,还曾担任过三任国民政府的立法院院长,凭借着其显赫的身...
顾炎武民本思想及其时代价值 □ 杨丽君 民本思想是中国人数千年治国的古训。它把民众视为安邦定国的根本。顾炎武满怀对民众疾苦的深切...
原创 该... 北伐军势如破竹 1926年7月,北伐战争拉开了序幕,期间由于第4军军长李济深需要负责广东的革命根据地...
原创 2... 美国考古学会主办的《考古》杂志,每年一发布便会吸引广泛的关注。它不仅记录了全球范围内最新的考古发现,...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泪目!山河... “历史书太小,装不下你们的伟大。我随手翻开一页,便是你们的一生。” “虽未谋面,深受其恩!” “请你...
原创 国... 1950年6月18日,第二野战军第15军第43师在云南昭通展开了一次决定性的战斗。仅用了两个多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