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回溯历史:日本对中国从仰慕到扭捏,目睹今日中国,日本心态如何
迪丽瓦拉
2025-09-21 09:34:07
0

用着汉字,日本最著名的是唐代的建筑风格,仰慕中华文明千年之久。然而,在过去一百多年里,却频频犯下滔天罪行,罪恶累累,几乎难以尽数。如今,他们又用各种阴阳怪气的论调来掩盖自己内心的恐惧和不安。

这就是日本,一个次生文化国家对中国复杂而矛盾的心理写照。

上图是一份日本官方民调,调查显示约有85%的日本人对中国及中国人持负面态度。除了这份数据,日本媒体对中国的报道也多以抹黑、夸大为主,鲜少有积极正面的宣传。

比如,当中国在某些产业领域已经领先日本,日本媒体往往先介绍相关情况,然后请来一个立场不太友好的专家,开始大肆批评,最终以日本民众点头认可的场景结束,形成一种固定的“游戏规则”。

日本人为何喜欢这样做?这要追溯到历史根源!

日本国家的主流文化乃至政治体制,多是从中国引进的。

这种“输入”文化不必谈徐福东渡的传说,只需看遣唐使、大化革新和鉴真东渡,就足以说明问题。

没有了中华文化的滋养,缺乏自我创造力的日本,不过是一块蛮荒之地。

但为何这片蛮荒之地后来却变得如此灵巧狡猾?

答案在于东西方文明交汇的时代背景中,随着华夏文明的渐渐衰落,自认为已经学到了西方先进文化,步入更高文明层次的日本人,开始忘却自己的文化根源。

这份忘本的心态,造就了日本人既跋扈又谄媚的双重姿态。

他们曾一度仰慕中华儒家文化,视之为人类文明的巅峰;但接触西方文化后,又自认为那不过如此,于是陷入了对西方的痴迷,推行“脱亚入欧”的政策,表达自己的决心。

然而,这“脱亚入欧”却是另一场灾难的开端。

刚刚在甲午战争中彻底击败清朝的日本人,欢呼胜利之余,却在随后谈判时遭遇三国干涉还辽。

这表现了日本人刚刚挣脱中华文化精神桎梏,却又陷入西方列强精神压制的矛盾境地。

这种文明内在层面的困惑,长期困扰着日本人的内心,因此才有了他们今天的扭捏心理。

他们对西方既别扭又顺从,对东方则别扭又自负。

细细观察,这种复杂的心态归根结底,是对强者的仰慕和自身的扭捏混合体。

这扭捏的日本,在第一次东方黄种人击败西方白人的日俄战争之后,开始逐渐树立自信,但又在一系列挫败中沉淀,最终形成今天的模样。

然而,奇怪的是,即便到了今日,日本对中国的态度依然不甚友好。

而回顾过去一百多年,中国的厄运里,日本似乎无一例外都是加害者。

从琉球问题,到甲午战争,再到抗日战争,以及令人震惊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还有震惊世界的旅顺大屠杀、南京大屠杀、731细菌部队,日本对中国犯下的罪行,简直罄竹难书。

前文提到,日本文化源自中国。

这个缺乏原生文化的国家,靠不断汲取中原文明的养分得以发展。

当时中日关系如父子般亲密,众多日本人极度仰慕中华文化,日本也因“唐风”盛行,成就了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

唐风时代的日本民众,以崇拜中国文化为荣,喜写唐诗,重用汉字,视之为荣耀。

日本文人曾悲叹自己生为“夷狄”,痛哭流涕,表达对中华文化的依恋和自卑。

这种广泛的文化仰慕和文化认同,对日本影响深远。

然而,这一切在元朝入侵后开始逆转,在明朝覆灭后逐渐消退,清朝衰弱时彻底断绝。

元朝入主中原是中华文明的一次重大沉沦,给整个东亚儒家文化圈带来深远震撼,久久难以消散。

元朝失败于日本的战争,更激励了日本民族的自信心。

一方面是昔日文化宗主的衰落,另一方面是自己战胜强敌的骄傲,逐渐建立起日本民族的自尊。

明太祖朱元璋兴起,收复失地,振兴中华文化。

在他的统治下,明朝的策略从排斥异族转向承认元朝为中原王朝,表明中原文化从未断绝。

明朝在与日本的交往和战争中,虽有挫折,但也多次击败丰臣秀吉,证明中华文化依然是东亚最强文明。

不过,英雄末路,1644年北京陷落,多尔衮入关,清朝建立,明朝成为历史。

一些明朝遗臣流亡日本,传播反清复明的思想,继续影响着日本社会。

这对日本影响极大,尽管清朝沿袭明制,依然被视为正统王朝,但日本发展出“华夷变态”论,认为清朝已非正统中华,而是被“夷狄”异化的中原,日本才是真正的中华文化继承者。

换言之,日本自封为真正的“中华”,否定清朝的正统地位。

尽管如此,受限于国力,日本当时并不敢过于冒进,更多是内心自嗨和宣传口号,难以获得真正的中国儒生认可。

清朝依旧科举不断,政治体制延续儒家传统,稳坐中原王朝的位置。

日本的这种自我认同,终究是表面的。

鸦片战争爆发,黑船来袭,日本深感东西方文明差距,开始意识到西方科技的强大和先进。

中国的连番失败和屈辱,促使日本痛定思痛,开启明治维新。

这场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维新运动,规模与大化革新媲美。

日本通过全面“脱亚入欧”,学习西方文化,努力转型,从封建农业国迈向工业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国家。

与之同时,中国的洋务运动虽也起步工业化,但仅停留在器物层面,未触及深层制度改革。

反倒是日本彻底西化,完成了脱胎换骨的蜕变,实力迅速增强,开始与清朝分庭抗礼。

欧洲列强眼中,沙皇俄国是顽敌,英国推行离岸平衡政策,寻求遏制俄国,遂扶持日本作为远东的代理人。

英国先扶持清朝,后因清朝不愿对抗俄国,转而支持日本。

借助英国支持,日本签署《英日同盟条约》,实力大增,开始四处扩张。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朝鲜半岛成为战场,清军溃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最终签署《马关条约》。

日本借此一战,赢得台湾、澎湖列岛及巨额赔款,成为崛起的亚洲强国。

但随即遭遇三国干涉还辽,心灵受到重创,刚获得的自信因西方列强干涉而受挫。

日本资源匮乏,工业发展受限,急需大陆资源支持,特别是辽东半岛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优良港口,成为其觊觎目标。

然而西方列强阻挠日本野心,防止东亚出现新的强权,令日本心生不满。

这也造成日本对西方列强的忌惮与对中国的敌意交织,形成独特的“支那”蔑称及一系列侵华战争。

曾经极度仰慕中国的日本,转而对中国极尽恶毒。

继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在东北地区取得特权,日俄战争胜利后更自视为亚洲霸主,认定中华文化的正统由自己继承,视中华文化圈为其势力范围。

随之,日本愈发狂妄,发动连串战争,加剧中国的磨难。

凭借外扩政策和强硬态度,日本成为远东第一强国。

一战后,日本更掌控远东局势,摆脱英国控制,与美国瓜分西太平洋。

但岛国地理限制使日本始终不安,一个封锁便可能导致崩溃。

于是,二战爆发,日本狂妄宣称三个月征服中国,却遭遇中国人民坚强抵抗。

中国在抗战中坚持到底,迎来转机。

这背后,国际博弈起到关键作用。

美国深知强大的日本难以控制,必须阻止其扩张。

珍珠港事件后,美国与日本彻底决裂,太平洋战争激烈进行。

日本最终被两颗原子弹击败,沦为美国附庸。

然而日本心中仍存傲气,拒绝承认败于中国。

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经济腾飞,科技进步,生活水平大幅提升,日本的恐惧与嫉妒日益加深。

这就像曾经富裕的家族突然衰落,而邻居暴富反过来羞辱他们。

但最终衰落的家族凭借深厚积累重新崛起,而暴富邻居却因形势所迫不得不依赖更强者。

这让日本人感到复杂矛盾。

但只要中国继续发展,未来日本的态度必然改善,历史早已有无数例证。

眼下日本的强硬,不过是时机未到罢了。

因此,与其说日本人讨厌中国人,不如说他们从内心嫉妒中国广袤的土地和悠久的文化底蕴。

这些正是任何国家难以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加之中国勤劳奋进的人民,这才是国家复兴崛起的真正关键,其他皆为虚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中... 中华姓氏文化源远流长,其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根据历史记载,目前中国共有五千多种姓氏,这些姓氏经过...
原创 嘉... 在皇帝的眼中,严世藩和海瑞是完全不同类型的人,两者之间不可能进行比较。并且,也不是因为某人冒犯了皇帝...
原创 刘... 1. 下令杀樊哙 最近,天气一直不太好,阴云密布,给人一种不安的感觉,仿佛随时可能迎来一场暴风雨。...
原创 自... 自古以来,山东和山西就有着山东出相,山西出将的说法。《汉书》早有记载,这句话不仅总结了两地的文化特点...
原创 一... 1949年1月,中央军委发布指示,决定将西北、中原、华东和东北的四大野战军分别命名为一、二、三、四野...
原创 原... 在古代,一个朝代走向灭亡的原因通常是多方面的,而其中一个比较尴尬的原因是皇帝不能生育,导致了继承人问...
原创 周... 在三国时期,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了许多出色的将领和政治家,同时,也有一些令人心驰神往的女性人物,如貂蝉、...
原创 摆... “空城计”是《三国演义》中非常著名的一幕。在这一情节中,诸葛亮面对司马懿的追兵,采取了一个大胆的策略...
原创 在... 在蒹葭关之战中,张飞与马超的对决是一场非常精彩的战斗。两人激烈交战了220多回合,始终没有分出胜负,...
原创 中... 11月14日,我在《》一文中谈道,中国完全可以在美国及西方反对的情况下,根据联合国的法律条文单独对日...
原创 原... 隋炀帝杨广与唐高祖李渊的关系非常复杂,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的关系一直在不断变化。不过,尽管如此,还...
原创 历... 近日,琉球地区出现引人瞩目的新动态,“琉球有事,就是有事”这类曾难以想象的标语竟被公然悬挂。这一变化...
原创 清... 从西晋时期开始,皇室的封王制度出现了亲王和郡王的区别,一字王通常等级较高,二字王则较低。因为一字王通...
原创 尧... 从我们小时候学的历史来看,尧是一个大部落的领袖,以德行治理国家,后来因为年老,将帝位禅让给了舜。很多...
原创 守... 诸葛亮在守卫街亭时,并没有选择赵云、魏延或姜维,而是决定派遣没有带兵经验的马谡,这背后其实有诸葛亮自...
原创 沙... 他是最传奇的沙俄士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被深埋在地下,所有人都以为他已经死了。然而,九年后,他...
原创 顺... 顺治的真正死因?真的被郑成功炮毙于厦门? 最近关于施琅的话题很火,网上很多人都在讨论,而我在刷这些讨...
原创 李... 年关将至,许多家庭开始准备贴春联和福字了吧。如今,门神已经很少见了。由于现代住宅的大门普遍较窄,城市...
原创 陈...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领导人便开始着手恢复国家的经济、稳定政局,并努力收复失地。1950年...
原创 央... 央视:日本忘战必危广岛和长崎原子弹65万日本人死亡只能无条件投降 1678字 日本在二战中遭受了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