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朱棣为什么不杀李景隆,不是不想杀,而是不能杀,不敢随便杀
迪丽瓦拉
2025-09-21 12:32:53
0

前言

大明朝史上最强的“败家子”是谁?

不是斗蛐蛐的朱瞻基,也不是不上朝的万历。

而是一个叫李景隆的男人。

他手握60万大军,几乎是大明朝的全部家当。

却被朱棣几万兵马打得丢盔弃甲,全军覆没。

就是这么一个堪称“饭桶”的将军,在朱棣攻入南京后,非但没被清算,反而被封为太子太师,位极人臣!

这究竟是朱棣脑子糊涂了,还是这背后藏着一盘大到你无法想象的棋?

一、草包将军的“逆袭”?六十万大军灰飞烟灭,他凭啥还能封太子太师

李景隆打仗,那叫一个“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他爹是开国名将李文忠,朱元璋的亲外甥,战功赫赫。

可这本事,是一点没遗传到他身上。

1399年,白沟河之战。

建文帝把60万大军交给他,这是什么概念?这是足以踏平整个燕王府的绝对实力。

结果呢?

李景隆大旗一挥,号称“百万雄师”,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朱棣当时手头能打的兵,不过区区几万人。

这仗,闭着眼睛都该赢。

可李景庸偏偏就能把它打输,而且输得底裤都不剩。

一阵大风刮断了他的帅旗,他就觉得是不祥之兆,心里先打了退堂鼓。

朱棣带兵一冲,他率先想到的不是组织抵抗,而是怎么跑得快。

六十万大军,一夜之间土崩瓦解,兵器粮草扔得漫山遍野,都成了朱棣的战利品。

建文帝在宫里听到战报,估计得气得把龙椅给踹了:“景隆,朕的六十万大军呢?!”

这还不算完。

济南之战,李景隆围城三个月,愣是没打下来。

朱棣援军一到,他又被打得仓皇逃窜,连大炮都扔了。

可以说,李景隆就是朱棣的“运输大队长”,缺兵了他送人头,缺粮草他送补给。

这样一个“烂泥扶不上墙”的草包将军,按理说,朱棣登基后,第一个就该拿他祭旗。

可历史的剧本,偏偏不按常理出牌。

他不仅活了下来,还被朱棣客客气气地请上朝堂,封了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子太师。

这官职,比他爹李文忠在世时还高。

这就奇了怪了,难道朱棣真的如此宽宏大量,能容忍一个几乎毁了自己江山的“卧龙凤雏”?

还是说,李景隆的“草包”属性,恰恰是他最值钱的“护身符”?

二、金川门前的“影帝”:一场精心算计的投降,还是猪八戒拱门——赶巧了?

1402年6月13日,南京城外,杀气腾腾。

朱棣的大军兵临城下,望着高大坚固的南京城墙,这位身经百战的王爷也犯了难。

强攻,伤亡太大,而且未必能成。

就在朱棣一筹莫展,准备啃这块硬骨头的时候。

“嘎吱——”

正北方的金川门,竟然自己打开了。

城门守将不是别人,正是我们那位“常败将军”李景隆。

他不仅开了城门,还带着一帮文武官员,毕恭毕敬地跪在朱棣马前,山呼万岁。

这一跪,直接让朱棣兵不血刃地拿下了南京,完成了靖难之役最关键的临门一脚。

问题来了,李景隆这一手,到底是早就盘算好的“投名状”,还是一时兴起的“求生欲”?

这就像是“猪八戒拱门——赶巧了”,还是他早就看准了时机?

我们不妨用现代心理学分析一下李景隆的动机。

他的核心需求只有一个:活下去。

作为主帅,他屡战屡败,早已被建文帝边缘化,甚至可能面临秋后算账。

抵抗到底?死路一条。

他太清楚朱棣的军事能力和自己的“草包”水平了。

所以,投降是必然选择。

但怎么投降,是一门艺术。

早早投降,价值不大,朱棣未必稀罕。

战到最后城破被俘,那更是任人宰割。

他选择在朱棣最需要、最关键的时刻,送上“开门”这份大礼,一下子就把自己的价值拉满了。

他仿佛在对朱棣说:“王爷,您看,这南京城是我给您打开的。没有我,您还得费多大劲?”

这一刻,他不是一个狼狈的败将,而是一个识时务的“功臣”。

他用一场堪称“影帝”级别的表演,把自己从朱棣的“必杀名单”上,硬生生挪到了“功臣簿”里。

这笔买卖,李景隆算得精明到了骨子里。

但朱棣又是何等人物,他会看不穿这点小伎俩吗?他心里的小算盘,又是如何敲响的?

三、朱棣的“样板房”政治学:杀一个方孝孺立威,留一个李景隆收心

朱棣坐上了梦寐以求的龙椅,但屁股底下却像是有无数根针。

这南京城里,到处都是建文帝的旧臣,人心不稳。

怎么才能让这帮人服服帖帖?

朱棣玩了一手绝的,堪称“样板房”政治学。

什么是样板房?

就是开发商装修得漂漂亮亮,让你一看就心动,恨不得马上掏钱买房。

朱棣就推出了两个“样板房”。

第一个,是“地狱样板房”,户主叫方孝孺。

这位老先生是天下读书人的领袖,宁死不屈,不肯为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还大骂朱棣是“燕贼篡位”。

朱棣问他:“你不怕被诛九族吗?”

方孝孺昂着头说:“诛十族又何妨!”

结果,朱棣真的就灭了他十族(九族加上其门生故旧),杀了八百七十三人。

这场屠杀,就是朱棣的“立威”之作。他用方孝孺的鲜血告诉所有人:跟我作对,就是这个下场!

而另一个,就是“豪华样板房”,户主正是李景隆。

朱棣把李景隆高高捧起,给他高官厚禄,让他风风光光地站在朝堂上。

所有建文旧臣都看在眼里,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噼啪响。

“你看那个李景隆,仗打得那么烂,不还是因为投降得早,现在吃香的喝辣的?”

“是啊,跟燕王作对,就是方孝孺的下场;顺从燕王,最差也能混个李景隆啊!”

这就是朱棣的高明之处。

他杀一个方孝孺,是为了震慑那些硬骨头。

他留一个李景隆,是为了收拢那些墙头草。

一拉一打,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把人心拿捏得死死的。

李景隆就像那“样板房”里的华丽家具,他的存在,不是因为他本身有多好,而是为了告诉所有“潜在客户”:投降我,好处大大的有!

在这场政治大秀里,李景隆心知肚明自己只是个道具。

可只要有利用价值,他就能活。

但问题是,样板房总有清盘的一天,道具也总有被放回仓库的时候。

他的“免死金牌”,有效期是多久呢?

四、“免死金牌”的有效期:当利用价值耗尽,曹国公的结局早已注定

“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

这句古话,李景隆肯定懂。

他每天上朝,看着朱棣那张深不可测的脸,心里恐怕比谁都清楚,自己的荣华富贵,不过是镜花水月。

他的“免死金牌”,完全系于他的“利用价值”。

等到朱棣的江山坐稳了,天下人心也基本安定了,他这个“投降样板房”的使命,也就完成了。

果然,这一天很快就来了。

1404年,也就是朱棣登基仅仅两年后。

朝中大臣周王朱橚、刑部尚书郑赐等人,开始轮番上奏弹劾李景隆。

说他当年在济南围城时,“玩寇养敌”,故意放水。

还说他私藏玉玺,在家中行为不轨,有谋反之心。

这些罪名,是真是假?

重要吗?不重要。

当皇帝想让你有罪的时候,你就算在家喝口水,都是有罪的。

这背后,自然是朱棣的授意。

朱棣需要一个理由,一个体面的理由,来处理掉这个曾经的“功臣”,这个扎眼的“投降派”代表。

他不能直接杀了李景隆,那样会显得自己刻薄寡恩,出尔反尔。

于是,他下令将李景隆削去功勋爵位,软禁在家。

对外宣称,是念及他父亲李文忠的功劳,才饶他一命。

实际上,这比杀了他还难受。

史书记载,李景隆被软禁后,“食稍给”,也就是勉强给点吃的饿不死。

最终,这位曾经的曹国公,在绝望和屈辱中,选择了绝食自尽(一说被饿死)。

他死在哪一年,史书上连个准确的记载都没有。

朱棣刻意地抹去了他最后的痕迹,让他消失得无声无息。

从金川门前风光无限的“功臣”,到囚笼中了却残生的“罪人”,李景隆用一生演绎了什么叫做“工具人”的宿命。

他的“免死金牌”,从他打开城门的那一刻起,就已经进入了倒计时。

结语

回顾全文,李景隆的命运其实只说明了一个冰冷的道理:在绝对的权力面前,个体的价值从来不是由自己决定,而是由掌权者的需求来定义。 你是“功臣”还是“罪人”,只在当权者的一念之间。

站在李景隆的角度,面对国破家亡的绝境,是选择做忠烈千古、但被灭十族的方孝孺,还是做忍辱偷生、荣华富贵一时、最终凄凉收场的“成功者”?如果换成是你,你会如何选择?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答案,点赞、转发,关注我,带你看透更多历史背后的人性江湖。

参考文献
《明史》,[清] 张廷玉等 著
《明实录·太宗实录》,明代官修
《明史纪事本末》,[清] 谷应泰 著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抗...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华民族举国上下同仇敌忾,齐心协力抵抗外敌入侵,捍卫国家的尊严...
原创 1... 江户时代的医学与兵学教育在私塾中得到了发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所便是由村田藏六于1856年创办的“鸠...
原创 廖... 文/铁竹伟 廖承志(1908—1983),原名何柳华,祖籍惠州市仲恺区陈江街道幸福村,是中国无产阶级...
商都讲坛:跨越七十二年的甲骨文... 大象新闻记者 程冰冰 罗曼 夏蝉鸣翠,文脉流芳,在盛夏七月的清朗晨光中,文博爱好者们再度相聚“商都讲...
姚文元出狱后下场如何?为了不连... 1996 年 10 月的一天,上海提篮桥监狱的铁门 “哐当” 一声打开。65 岁的姚文元穿着一身洗得...
原创 改... 朋友们,你们知道在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谁是国内的首位亿万富翁吗? 他叫张果喜,江西鹰潭市余江县...
宛平城小城会客厅启用,首展“烽... 7月12日,位于宛平城西门内的小城会客厅正式启用,首展——“烽火卢沟 硬气铸魂”丰台抗战专题展开展。...
原创 刘... 在襄樊之战中,关羽领兵进攻曹仁,围困樊城。最初,战况顺利,水淹七军,但很快,曹操和孙权联手形成夹击,...
“西夏陵”申遗成功!这个千年前... 当地时间7月11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西夏陵”列入《...
原创 上... 说起上古神话,你脑海中首先会浮现哪些画面呢?是盘古用力开天辟地的震撼场景?是愚公日复一日、不屈不挠地...
一分钟看雄浑壮观西夏陵 当地时间2025年7月11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西夏...
原创 溥... 1964年,时任中国政府决定带领曾经的满清王朝的遗老遗少们走出阴影,游历各地,亲身体验新中国的蓬勃发...
原创 古... 现代法医学已经建立了成熟、科学且可靠的体系,通过高科技手段进行精确的尸体检验。然而,古代的仵作们的验...
原创 隋... 公元626年,突厥大军直扑泾阳,剑拔弩张,兵锋直指长安。那时,突厥骑兵与长安的距离不过四十里,一旦突...
原创 在... 自古以来,身处陌生土地的生活就充满艰辛,更何况在异国他乡肩负着传播文明的重任。我们都能理解那份思乡之...
原创 此... 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国家和民族的命运都经历了巨大的变迁。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一个曾经弱小的部落,它在汉...
原创 晚... 在遥远的古代,刽子手这一职业独具特色,成为社会中一项特殊的工作。所謂“会砍头”,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
原创 1... 1914年,冬日的北京,一座古老宅院里,一位年轻女子穿着华丽的衣服,浑身僵硬地躺在床上。她感觉腿部如...
原创 朝... 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朝鲜的淑安公主。她是朝鲜第十七代国王孝宗李淏与仁宣王...
原创 红... 老电影《地下尖兵》讲述了地下工作者在敌占区开展秘密工作,寻找重要情报的故事,而这部电影的素材来源,正...